庄子:一个通达的人,不再辩解,不再执念,不再哀愁,不再留恋
德的最高境界是“和”,也就是你内心充盈,在外的一切全部忘却的状态。
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状态,所以,人在这个世界上,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
《庄子·德充符》里面讲了各种各样的人,庄老用了非常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这个世间外貌奇形怪状的人,以及正常人。
当然,庄子的重点不在讲人的外貌,而在讲人的心。
人虽然都是人,两只眼睛,一个鼻子,有的人漂亮,有的人丑陋,但是每个人的心态不一样,所以他们走的路也绝对不同。
1.
鲁国有个断了腿的人叫做王骀,这个王骀很厉害,居然能够跟孔子先生分庭抗礼。
有一个叫做常季的人就很不服气,跑去问孔子,先生你看这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他又不讲课,又不教学,也不说话,怎么那么多人都追随于他。他的弟子们还很高兴,很有收获的样子,凭什么啊!
孔子说,这你就不懂了,他是个高人啊,我都比不过他,我也想向他学习呢?连我这样的人都想跟着他学习,何况是其他人呢?
常季又说了,先生,你是开玩笑吧,就王骀这样的人,连正常人都比不上。难道是他这个人的思想跟其他人有不同吗?
孔子说,他这个人啊,是不会因为外在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他的思想早就超脱了。如今他断了一条腿,那不过是命而已,但不会影响到他个人的修行。
在常人看来,这样的人,或许低人一等,但是对王骀而言,他并不在乎这些。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像他这样的境界呢?
世人往往会因为外在的环境、条件而限制住了自己。
痛苦无非是一个人的欲望太深,执念太重,你想要的东西,你达不到,可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这种执念中摆脱出来。
但是王骀做到了,他在不断地修炼自己,定性自己的心,他看起来连普通人都不如,但是修养极深,像他这样的人,即使不宣扬什么,也会有追随者来跟着他学习的。
真正厉害的人,是不需要招揽什么的,人们自然会主动追寻他而来,簇拥在他身旁。
这就是流量,流量不是你去寻找的,而是它自己来的。
“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想一想你身边那些真正厉害的人,是不是这样,他自己可能很低调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在世人眼里他或许就是个传说。
王骀代表了现实中那些得道的高人。
其实断不断腿的不重要,庄子只不过是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这个人而已,他想要说明的无非是王骀德行之深,但却深藏不露。
这是第一种人。
2.
申徒嘉和郑国的子产同时在王骀这里学习。
子产是大官,申徒嘉是个身体残疾的普通人,子产看不起他,老是欺负他。
老师应该给两个人都派有任务,于是子产对申徒嘉说,等我出去了你就留下,你留下的时候,我就出去。
第二天,子产回来了,看见申徒嘉在里面,就对他说,我来了,你怎么还不出去,难道你要跟我这个执政大夫同起同坐吗?
申徒嘉就问他,你是执政大夫你就看不起别人吗?你这样的人也能做执政大夫?我们现在都在老师这里学习,那都是老师的学生,大家不该平等吗?你是不是太过分了?
子产又笑话他,你都少了一条腿,你还想跟尧舜比,异想天开吧?
申徒嘉就告诉他,你这样当众侮辱我,难道德行就高了?你不想想你自己的问题。我承认我的腿确实有问题,但是这是命,没有办法,我认了。以前很多人笑话我,我很难受,但是现在我在老师这里学习,我已经听不到这样的声音了,我也不在乎。
子产听了申徒嘉的话,很惭愧,再也不说了。
申徒嘉和子产也代表了社会中的两种人。
子产是尚未得道,而开始进入学习的人,而申徒嘉已经进入了修行,他自身有一定的修养,只不过比起他们的老师王骀,申徒嘉的修行可能差一点。
但是,庄子写申徒嘉这个人还有别的作用,就是像王骀这样的人早已经得道了,弟子们跟随他,但是他是不会教的,只能让他们自己去感悟。所以,很多教化的过程是需要像申徒嘉这样的人物来完成的,他们也有他们的使命。
3.
鲁国有一个没有脚指头的人,叫做叔山,他踮着脚后跟跑去见仲尼。
他说夫子啊,我之前犯了错,我现在想通了,我想来见你啊。
孔子很惋惜地说,你这是怎么了,这么不小心呀,既然已经犯了错了,现在来找我,还有什么用呢?
叔山就说,我之前确实有不够谨慎的地方,所以导致了现在这个样子。但是我今天来,是专门来见你的,我知道这个世间还有像夫子这样的人,心胸宽广,容纳百川。我很想跟你交流。
接着两个人进了屋里,谈了很长时间。
后来孔子送他走的时候,叹了一口气道,像叔山这样的人,尚且德行那么高,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更应该好好修行啊。
叔山代表的又是另外一种人,有一些人他一开始可能走了很多弯路,但是因为某些事,某些特殊的原因,他忽然就想通了,悟道了。
孔子代表的又是一类人,他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本身就是很厉害的人,但是很厉害的人也不是完美的,比如这个故事中的孔子,他就一开始是很惋惜的,他觉得叔山这样的人还有什么意义呢?可是后来,他明白了,叔山的修行要比他高得多,一个人学问厉害,不是真正的厉害,德行更重要。
大概两个人一起交谈的时候,并不是孔子在教育他,而是叔山讲了很多自己的故事,孔子很受启发。
4.
鲁哀公有个疑惑,就去问孔子,他说哀骀它这种人,长得这么难看,为什么还有人要嫁给他,还有人要跟他做朋友,他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我也去看了,这个人真的长得很丑啊。但是人家都觉得他厉害,于是我把他召进来看看,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确实我跟他相处了一段时间,我也觉得有所收获,而且我也相信他的才能。我想把我的国家交给他,可是他为什么啥都不说就离开了我,他怎么这么不知好歹,什么意思啊?
孔子告诉他,你见过死去的母猪吗?母猪死的时候,小猪还不知道,但是过了一会,他们也会发现母猪已经没有了生命,他们最终还是会离开的。一个人,没有灵魂,最终人们还是会离开他。
孔子的意思是说,鲁哀公和哀骀他们不是一路人,哀骀它是得道高人,他没有想过进入皇宫,治理国家,这一切全部是鲁哀公召他去的。鲁哀公是君王,他叫他去,他肯定不能不去,但是在两个人相处的这段时间,哀骀它一定发现了,鲁哀公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他们最终走不到一起。
这才是哀骀它离开鲁哀公的真正原因,道不同不相为谋。
可是鲁哀公他不会明白的,即便他有国家,有权力,有地位又如何?他还是不明白的。
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路,每个人的想法不同,道路也不会一样。如果两个没法交流的人碰撞在一起,那真的很痛苦。
5.
惠子那个笨蛋老是找庄子理论。
他问庄子,你说怎么回事,人是“无情”的?
庄子说,是啊,怎么了?
惠子跳起来,人连情感都没有,怎么叫人呢?
庄子说,我们的命本来就是老天给的,自然给予了我们身形和相貌,怎么不叫人呢?
惠子刨根问底,那既然你说人,为什么会无情呢?
庄子说,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情,也没有什么无情。我不想因为是非好恶之事伤害我自己,我觉得没有意思。我说的无情就是这个意思。
“吾无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你以为全世界的人都跟你一样,叽叽喳喳,以坚白鸣,自由一点,快乐一点,难道不好吗?它不香吗?
惠子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