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观 | 临安梦华——两宋绘画的地理变迁主题特展

*本次展览将于2021年5月20日-5月25日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
公元1138年,南宋绍兴八年。金兵撤离江南,宋高宗定都临安——即今日的杭州。随着政权稳固,作为翰林四艺局之一的翰林书画院复置于凤凰山下,因战乱被迫中止的绘画活动逐渐复兴。
1270年南宋古本皇城图
围绕新的都城,面对与汴梁截然不同的山水风土,在南渡画师笔下,因地域所形成的差异,成为南北宋绘画风气的最大转变。曾经以展现北地雄伟山水而建立的全景式主山格局,逐渐被充满诗意、观察细微的截取式画面取代。
马远《梅石溪凫图》
随着画意由广阔山水转向湖山小景。10-13世纪的南宋画坛,诞生出众多描绘临安山水的佳作,例如马远描绘凤凰山皇家御苑的《宋帝命题册》,又如居住于清波门的刘松年依据四时之景画下《四景山水图》,还有李嵩状写西湖风光的《西湖图卷》等等,皆代表了南宋绘画的最高水准,亦展现出风景秀丽的临安山水与南宋士人生活的审美趣味。
马远《宋帝命题册》之青峰夕霞
如果以这些作品作为参照,从地理因素的角度出发,再结合北宋时期反映汴京风貌的代表画作,便可以自两宋画风变革中找到一条清晰的路线。顺着它,不仅可以解释两宋绘画立意的差异,也能为构图、技法的改革寻找缘由,以此梳理出详细的脉络。
而本次《临安梦华——两宋绘画的地理变迁主题特展》,即以此为目的,希望通过三个展览单元,依次展现描绘临安地理的南宋绘画、描绘汴京地理的北宋绘画,再以具有代表性的南北宋绘画经典作为收尾,揭示两宋画风变革中地理因素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一单元 
「山外清波」
——展现临安山水与士人生活的画作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破汴梁,徽宗、钦宗被俘,延续167年的北宋王朝灭亡,成为宋代历史的重要转折。
在这场被称为“靖康之难”的浩劫之中,宋室被迫南渡逃亡,辗转长达十年,终于在1138年定都临安,政权不再漂泊,遗民得以安居,颠沛流离中无处容身的画师们也重新获得崭露头角的机会。
但是,临安的山川地貌与北宋故都汴京差之千里,恢弘壮阔的秦岭山脉、遥望千里的河洛平原已经成为回忆,面对焕然一新、氤氲秀美、清润萦回的江南湖山,南宋画师们一改从前浩荡磅礴的气势,转而追求诗意风雅、词章纵横之美,描绘新的家园。
本单元中,展件主要集中于体现临安风貌的宋代画作,其中根据创作意图与地域的区别,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迎合皇室需求,描绘南宋皇城御苑、以及周围景致的画作,例如马远的《华灯侍宴图》、《踏歌图》、《宋帝命题册》等等;
二是状写临安闻名天下的湖山风光,描绘西湖、孤山、万松岭等地风光的画作,例如夏圭《西湖柳艇图》、李嵩《西湖图卷》、赵伯骕《万松金阙图》等等。
以下是展品选件——
 马远《华灯侍宴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设色 | 111.9 x 53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华灯侍宴图》,描绘重臣杨次山于上元节侍宴凤凰山德寿宫的场景,是马远传世的杰作之一。画中,马远并不着重展现宴会觥筹交错的场面,而将镜头拉远,捕捉夜色下朦胧的山景、静谧的烟树、晦暗的殿阁,仅仅以殿前的舞女与殿中隐约透露的华光,暗示一场盛宴正在进行。
马远的手法别具一格,不仅将皇室盛宴渲染得幽远神秘、高雅脱俗,更体现出当时士人贵族阶级的审美品味——绝不是以直接了当的状物为绘画追求,而更看重画面的诗意与趣致。
 马远《踏歌图》

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设色 | 193.5 x 111 cm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踏歌图》,同样出自马远之手。但这幅画中,主角由皇室转为平民。山间田畿,几位老农似乎刚刚经过一场痛饮,手舞足蹈、乘兴而归,画意被渲染得生动活泼、平易近人。远处若隐若现的楼台,暗示皇城所在,也点名画作的主题——即宋室统治下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马远《林和靖梅花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 | 25.5 x 36.6 cm

成语“梅妻鹤子”,来自宋代文人林逋以梅花为伴侣、以仙鹤为孩子的典故。因林逋隐居杭州西湖,筑庐孤山,清高不仕,而为后人所瞻仰,以他为题创作的绘画亦不在少数。本件《林和靖梅花图》,即是马远笔下林逋观梅的场面,其背景即今日西子湖畔的孤山。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设色 | 41.3 x 69 cm x 4

南宋另一位著名的画家刘松年,家住杭州清波门一带,所以时人称之为“暗门刘”,他传袭李唐的画技几乎以假乱真,更善于融入界画手法,描绘宫苑庭台,以此展现南宋士大夫生活情趣。《四景山水图》即为刘松年的名作之一,画中以四季为题,展现西湖周围名园闲馆的缤纷景象。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

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设色 | 27.7 x 135.2 cm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松金阙图》,以凤凰山北的万松岭为题,此地因白居易“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月明中”之句得名,据说曾有松林万株。画卷中,赵伯骕以唐代李思训、李昭道金碧山水之法入画,结合北宋王诜开创的“小青绿”,将墨笔与设色完美融合,营造出迤逦而文雅的独特气质。
 李嵩《钱塘观潮图》

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设色 | 17.4 x 83 cm

不仅仅是西湖与皇城,钱塘江口观潮的盛况也是南宋画师描绘临安景致时常用的题材。但在李嵩的《钱塘观潮图》中,既未见达官显贵的车马仪仗,也不见吴儿戏水、百姓围观的热闹场景,仅以平坡远山、凄迷远树,烘托若隐若现的临安江岸,可能是他借景抒怀,以此暗喻南宋江山半落,却沉溺“岁岁观潮乐”的梦影。

 第二单元 

「皇阙烟尘」
——反映北宋都城汴京风貌的画作
与临安风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宋旧都汴京——位于中原腹地的宋室故都,北邻太行山脉,南向河洛平原,山水磅礴浩荡、地势雄伟开阔,在绘画中往往表现为雄浑厚重、荒寒辽远的景致。同时,发源于五代荆浩、关仝的北宋山水画,更强调上留天、下留地式的全景构图,以位居中央的主峰作为视觉中心,体现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空间。
本单元「皇阙烟尘」,便选取能够综合体现北宋面貌的绘画作品,其中既包含郭忠恕《雪霁江行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这类能够反映北方人民生活面貌的画作,也有李成《晴峦萧寺图》、赵佶《雪江归棹图》这类在描绘劳动生活之余,同时体现北宋山水画风格的作品。
以下是展品选件——
 李成《晴峦萧寺图》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 | 111.8 x 56 cm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晴峦萧寺图》,是一幅传为宋初巨匠李成所绘的山水名作。画中融汇全景构图、主峰式布局与代表北方气质的寒林飞涧,堪称北宋山水集大成者。画中近景处正欲过桥的旅人,点出这幅画“行旅”的主题,而中部作为画眼的寺塔,尖端向上犹如箭头,更指导观者视线,引领出高远的画意。
 佚名《御苑市朝图》

私人收藏

绢本设色 | 107 x 52 cm

描写北宋市井生活的画作,不仅有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还有这件《御苑市朝图》。画中巧妙运用山水与街市的组合,将构景分为近处熙攘的人烟、中央空阔的湖面、远处高耸的山峰三层,是典型的北宋式布局。而人物楼宇用笔细致、山峦壮阔雄伟、烟柳缥缈迷蒙,艺术水准更不在《清明上河图》之下,是一件容易被忽视,但极其能够代表北宋风貌的佳作。
 张择端(传)《金明池夺标图》

天津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 | 28.5 x 28.6 cm

金明池开凿于公元976年,后作为北宋皇家园林,归属琼林苑,早期用于训练水军,后来改为皇家游赏之地。本件《金明池夺标图》,即展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时,宋帝与百姓同临金明池欣赏龙舟竞赛的场景。画中无论氛围还是意境,都与南宋展现皇室园林的画作相去甚远,是以从中可见两宋地域差距对园林、建筑、绘画艺术的影响。

 第三单元 

「一朝双璧」
——体现两宋画风演变的经典之作
借助描绘南北宋都城风貌的画作,我们大抵能够对其风气的不同有所认识:北宋由于北地的环境、水土、绘画源流,呈现出宏伟、苍茫、浑厚的风格;而南宋由于江南湿润的气候、丰美的水草、富饶的田园,则一改北宋放眼山川的气势,转求诗意高雅的风韵。
在不同的追求之下,南北宋绘画采用不同的技法与构景,最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例如北宋强调以皴法再现自然的质感,而南宋则强调皴法的概括性;又例如北宋以全景式构景描绘山川雄伟不可侵犯的神性,而南宋则用截取式构图抓住山水间稍纵即逝的诗意。
于是,本单元中将呈现最能代表两宋不同风气的画史珍迹,对应第一、第二单元画作展现出的区别,以此作为有关“两宋地理变迁对绘画风格影响”这一讨论的总结。
以下是展品选件——
 范宽《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设色 | 238.5 x 103.3 cm

 郭熙《早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设色 | 158.3 x 108.1 cm

 佚名《小寒林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设色 | 42.2 x 49.2 cm

 燕文贵《江山楼观图》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纸本设色 | 31.6 x 161.3 cm

 李唐《万壑松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设色 | 187.5 x 139.8 cm

 夏圭《溪山访友图》

大英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 | 45.5 x 29.1 cm

 佚名《寒汀落雁图》

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设色 | 125.9 x 92.6 cm

 佚名《红树秋山图》

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设色 | 197.8 x 111.8 cm


 展件清单 
(0)

相关推荐

  • 宋代小品:小景花鸟画

    宋徽宗  赵佶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红荔山禽图> 在中国绘画史中,宋代小品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以独特的经营位置,精微的笔墨技巧,高雅的格调品味,以及丰富多样的绘画题材,成为中国美术史的 ...

  • 南宋四大家的山水小品画

    或许是江南的烟雨朦胧,加之其年逾古稀后的放达,李唐一改早年严谨且略带刻画的刚劲笔致,变为粗犷简阔的"大斧劈皴法":用墨上也十分大胆,变"惜墨如金"为" ...

  • 赵太后临终遗旨,改变了赵光义和大宋朝。(两宋繁华往事148)

    丈夫去世,儿子称帝,大悲大喜. 悲喜之间,似乎耗尽了四娘子的心血,她的人生走到了终点.不过,她人生最后的决定,再次改变了历史. 赵匡胤登基次年,杜太后病危. 赵匡胤.赵光义跪在榻前,兄弟俩泪如雨下.太 ...

  • 网课 | 极致的美学——两宋绘画精赏15讲

    两宋绘画精赏15讲 宋代是中国艺术史上难以逾越的巅峰. 在那个名家如林的时代,对绘事的精致追求亦影响了物质文化的诸多方面.皇家将艺术营造成精巧的天宫楼阁,也将收藏与赏玩融入宫廷生活.这时的巨幅绘画装点 ...

  • 大 观 | 龙美术馆藏宋元绘画

    全球公立博物馆中收藏的书画,由于丰富的出版.频繁的引用,大家多少都已有所了解.但书画收藏并非只在官方--自古以来,私人收藏也是书画保存与流传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此前曾为诸君介绍过"沃雪斋&qu ...

  • 崇雅卑俗的两宋绘画

    [北宋]范宽 <溪山行旅图> 两宋文人以真境为"俗",以情境和理境为"雅".本文对两宋绘画的时代总特征作以概述.选自艺术研究专著<真·情·理: ...

  • 从开封到临安:两宋都城的城市格局与市民生活

    开封与临安,分别曾经作为宋代的都城,两宋时期,以这两座都城为中心,都各自发展出灿烂的文化.那么,北宋都城开封与南宋都城临安在都城格局.城市河道.城市的市民生活方面都有哪些异同? 一.两宋都城的格局 北 ...

  • 徐涵明:两宋绘画是中国绘画史高峰,《避暑宫图》应该拥有更高地位

    日前,"高花阁鉴存--纪念谢稚柳陈佩秋伉俪"学术座谈会在上海举办,活动邀请业界十余位专家共同与会,以本次将现身中国嘉德秋拍的<高花阁鉴存--谢稚柳陈佩秋伉俪纪念专辑>七 ...

  • 两宋时期的象棋大变革是怎样的?

       1个回答 - 回答时间: 2020年1月2日 据民间传说,宋代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非常爱好象棋,在他当大宋皇帝之前,他曾在全国各地游览.有一天,他走到华山地界,听说山上有一位名叫陈抟的象棋高手, ...

  • 中国绘画简史: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

    五代时期,中原地区战争不断,但西蜀.吴越地区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相对发达,尤其是诗词和绘画成就更高.绘画史上著名的荆(荆浩).关(关仝).董(董源).巨(巨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他们也都是由五代入宋的画 ...

  • 大 观 | 跟随临安古地图,来一趟西湖之旅!

    公元1127年,金军攻陷汴京,徽钦二宗被俘,北宋灭亡.在金兵的追杀下,幸免于难的康王赵构奔走逃亡,沿着中国东南海岸兜兜转转,四处落脚. 终于,九年的逃亡岁月之后,1138年赵构定都于临安--即今日的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