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用信仰动员和引导农民
■谢迪斌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动员和组织劳动阶级作为革命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农民在中国劳动阶级人口中占有绝大多数,农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革命力量,但这种力量是潜在的、分散的,要将其激活和凝聚,需要动员和引导,动员与引导的任务必须由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卓越工作能力的干部去完成。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与现实需要下诞生的。大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决定建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所长是被称之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1926年,为配合即将开始的北伐战争,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扩大招生规模,加大培养力度,由毛泽东担任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生源范围由原来的广东地区为主扩大至全国各地,重点招收北伐沿线地区的农民运动积极分子。这时的毛泽东高度重视农民干部的政治信仰和思想理论教育,亲自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讲教师,关于农民问题的系统思考从此开始。
毛泽东对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源头和逻辑起点。他在一篇名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讲稿中写道:“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与其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有着重要的关系。从这里开始,毛泽东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高度重视。
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行动,直接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力量与实施空间的认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理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将革命的主要力量确立为工人阶级,将革命的实施空间定位于城市。从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始对农民和农村问题进行思考之后,毛泽东不断深化和发展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1927年,他在党内外非议农民运动背景下,亲自进入农村考察,得出了农民运动“好得很”的评价结论,并且提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农村根本变革”的观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期,所思考、研究和讲授农民问题基础上的逻辑深化和理论展开。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授课讲稿《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前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奠定了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核心观点,在后来领导革命、建设生涯中,毛泽东的一些重要理论观点和实践行动,都能看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影子。
毛泽东的理论观点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行动方案。农民、农村、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的基本问题,从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以农业为基础,到改革开放时期的“三农”问题理论,一直延续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方针政策和执政行动。
关于农民问题的思考和行动,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重要主题之一,这一主题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一主题是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特别是毛泽东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始的。而解决这一主题的理论观点和行动方案就是,用信仰动员和引导农民。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