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阻挡钉不会打,这篇文章帮你忙
老竹版主发布了帖子后,丁香园站友们纷纷加入讨论,来看看都有哪些有料回复吧!
@liuyan88988
把阻挡钉使用分成两部分分别讨论:
1.干骺端居中原则
髓内钉固定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力线的正确,而力线的正确依赖于髓内钉位置是否正确,全程是否居中。
以股骨中远端骨折为例,如行顺行固定,则髓内钉远端必须在干骺端居中才能保证力线正确。为了保证髓内钉居中,我们可以在干骺端相应位置置入阻挡钉(胫骨中远端骨折髓内钉固定亦如此)。而如果股骨使用倒打钉则其本身干骺端已居中,只调整骨折端就可以了。
2.骨折端的锐角理论原则
在保证髓内钉在干骺端已居中的前提下,锐角理论才能真正独立的发挥骨折复位及稳定骨折端的作用。因此说锐角理论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前提的,是必须以髓内钉在干骺端居中为前提的。
锐角理论的实现应该是基于主钉在干骺端位置位于中心的基础上,如果再有骨折端的成角才适用于锐角原则。版主后面有两个例子,一个是干骺端打了阻挡钉而力线正常,而另一个骨折端按锐角原则打了阻挡钉但力线丟失了。
因此,必须在首先满足干骺端主钉居中的基础上,阻挡钉的锐角原则才是正确的。而干骺端的主钉是否居中也是可以用阻挡钉来调整的。因此,在打阻挡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是调主钉还是调骨折端,而必须把调主钉放在首位,调完主钉骨折端可能因此而不用再调整。
@sanliren
我的想法是大部分时候可以用锐角理论来指导打阻挡钉,如果出现仍不能纠正使髓内钉在远端髓腔的中置,如何用阻挡钉保持髓内钉在远端中置是最重要的。
@alimubul
如果第一次插髓内钉发现骨折复位不满意,考虑用阻挡钉,打完阻挡钉后是不是需要重新阔髓,还是直接插入髓内钉呢?
@老竹
先扩髓、再插入髓内针,如发现骨折端移位、力线欠佳,再打阻挡钉。打阻挡钉与扩髓没关系。
之前,丁香园骨科版主@紫川秀第二发起过一个专题讨论——骨折阻挡钉怎么打?。站友们也讨论热烈:
@duan00168
对于阻挡钉,我也曾经思考过很久,我认为只有简单的道理才能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如果理论很复杂,医生对于这个理论不能有统一的认识,那怎么在手术中应用?我相信很多时候,医生是凭直觉进行阻挡钉操作的。
第一步,无论顺打钉还是倒打钉,长的骨折段一般是不需要阻挡钉的,因为狭窄的髓腔会很好的把持住髓内钉;
第二步,在短的骨折段进行阻挡钉操作,因为较宽的髓腔很难控制髓内钉的摆动。所以,阻挡钉只能放在骨折的比较短的一侧操作。还要分三种情况:
a. 如果骨折成角移位,那就是锐角原则。
b. 如果骨折没有移位,而是髓内钉不能居中,那就自己选择阻挡的位置了,可能是矢状位,也可能选在冠状位阻挡。
c. 如果既有成角移位又有髓内钉不能居中怎么办?建议加用钢板,解剖复位后在使用阻挡钉吧。
@jiang1217
说的简单明白一点就是:你想让骨折块向哪边移动就把阻挡钉打在哪边!
比如说插钉后骨折块向外侧移位,我想通过阻挡钉控制住向外侧移位把骨折块往内侧移,阻挡钉就打在内侧。就这么简单。
@sanliren
阻挡钉的作用,AO 做了概括:①复位作用;②稳定作用。我个人的理解:
1. 复位作用是阻挡钉挡住髓内钉不该去的地方,无论如何阻挡,要保证髓内钉在远端的中置。
2. 稳定作用,因为非狭窄部髓内固定后(即使是专家级髓内钉),始终会有剪切力,此时可以在髓内钉内外侧各置入一枚阻挡钉,相当于人为制造狭窄部,提供稳定。
胫骨远端在前后方向上成角时,往往大部分向后成角,此时不适合锐角理论,此时打在远离骨折端的髓内钉的后侧(阻挡髓内钉不该走的地方,使其中置)。
特别感谢老竹版主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