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非风论
昨天(2020-5-3)晚上,济南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然后就是下雨。今天早晨有很多网站报道了昨晚大风的消息,很多树木的枝干都被吹断了,有些碗口粗的大树被拦腰斩断。我想对于树木来讲,这不就是“中风”吗?突然受到风邪的侵袭,严重者死亡,轻者枝干断落。其实古代的人们发明“中风”这个词,应该是受到了树木受风邪侵袭的启发吧。后来“中风”这个词就被挪用到医学上,指人体的肢体失用,出现了功能丧失。后代医家对“中风”一词的来历、内涵都没有搞清楚,因此常常把中风理解为外邪,也就是外部风邪对人体的侵袭,这就是望词生意。其实真正的肢体失用,像树木中风一样,并不是由于外邪而引起来的,而是由于身体的机能失调,气血亏虚,无力使用所导致的。后世已经有明白医家认识到这一点,提出了“中风非风论”。实际上中风很少是有风邪引起的。试想,一个老年人静静的在房间里,在被窝里睡上一觉,第2天早晨起来忽然口角歪、语言不利、半侧身体失用,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风,那么他感受风邪了吗?没有,在房间里盖着被子睡觉,哪有什么风邪可以感受呢?
《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有这么一句话:脏腑久虚,气血衰弱,腠理开泄,阴阳不合,真气散失,营卫虚竭,邪气毒风从外而入,伤于经络,故名卒中风。《医学指迷》也说:人必先虚,而后风入气虚之人。腠理不密,顾外风易袭。这两部书都认为,人体虚弱,也就是气血亏虚,经络空虚,导致外风侵袭,都把中风的“风”字,理解为外部风邪的侵袭,实际上我认为这也是错误的!
对于中风病(脑卒中)来讲,脏腑亏虚、气血亏虚是发病的根本。外风不是其诱发因素,如果有诱发因素,急躁易怒、肝气郁结等情志性因素也是其主要诱因。正如清代姜天叙所讲:因虚卒仆,不挟外邪者则有之。若但云客邪而本不虚者,则未之有也。及予每验中风之人,于未中之先,必有先征,或十指麻痹,或肌肉蠕动,或语言謇涩,或肢体不遂,或平时脉滑大不和,弦紧无根,诸多隐微见于一二年前,人多不觉,直至一时触发,忽焉倒仆。其若果为外中风邪,何以预为若是也?且每见中风之人,必中年以后,或肥盛之躯。岂外风之来,必中年肥盛者方感之耶?若此,则中风之证非特外风所中也明矣!
王宇泰曰卒仆偏枯之症,未有不因正气不周而病。故黄耆为必用之君药,防风为必用之臣药。黄耆助真气者也,防风载黄耆助真气以周于身者也,亦有治风之功焉。许胤宗治皇太后中风口噤,煎二药熏之而愈(其法用黄耆八十斤,防风若干,煎汤成锅,使其气周满一室,如熏如雾,气退自醒),况服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