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箱:文人案头器物之首选
清玩,文房诸物总称,亦作清供。一玩一供便见态度,玩的是物,供的是心。玩物,而不失其志。
清玩之物,体小形微,却因其传承于文人案头,而内涵丰富、趣味横生。闲置几上,便为书房徒增清雅氛围,纵不把玩,闲赏也有意趣,枯索生活也因之而明亮通透起来。
清 黄花梨文房箱
虽然说典雅精致的文房小件数不胜数,但是文房箱始终是文房精致器物之首选,也是文人雅士之最爱。看似简单,但却是最能够折射出主人内心的审美情趣,以及文化涵养。
清 黄花梨文房箱
从古至今,文房箱一直都是文人案头必备的器具,是文房的雅物,更是书房内的一处风景。通过一个文房箱,能品味到主人内心深处的趣味、品格、境界与文化内涵!
清初 紫檀百宝嵌飞鸣食宿芦雁文房盒
近些年,黄花梨的文房箱和笔筒成为了许多收藏者竞相追逐的物件儿,交易中的添头,或者是卖家吸引新入市买家投身家具收藏给的招徕物,但关于它们的研究少之又少,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
清初 黄花梨花卉纹小箱
文房箱传世实物不少,基本均为长方形,多为黄花梨制,紫檀次之,其他硬木制者较少。从尺寸形制来看,当时主要用来是存放文房用品或珍贵金银细软物品。可置于案头,也可随时携带,甚是方便。
箱子一般带锁,以便放置贵重物品以及印章、重要文具之类,它极大的满足了文人在外携带重要物品的要求。
明 黄花梨文房箱
例如此例文房箱可以代表明制小箱的基本形式,全身光素,只在盖口踩出子口,尽管踩去的少,只在盖口及箱口起两道灯草线。
此线起加厚作用,因盖口踩出子口,尽管踩去的少,留下的多,但里皮毕竟减薄了一些,外皮如不起线加厚,便欠坚实。故此线不仅是为了装饰,有更重要的加固意义。
正由于此,箱口起线成为小箱的常见造法。立墙四角用铜叶包裹,盖顶四角镶钉云纹铜饰件。
正面圆面叶,拍子云头形,两侧面安提环。
现在所保存下来的各种文房箱,大多是明清以来的文房箱式样,同时也包括了民间自制的比较粗糙实用的箱型。
为了更方便,一些匠师也别出心裁,将文具箱内添置许多小插盒,便于将文房用具分类存放和保管,而且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清乾隆 紫檀交泰文房盒
古人制器颇有讲究,尤其是文房清供,无不制作精美,气韵清雅,藏玩皆宜。
明 雕填盝顶宝相花纹文房箱
文房箱之美,在于型也胜于材,大多都是造型沉稳,比列协调,质量上乘,有着非常高的观赏性。
材质一般选用紫檀木、黄花梨等材质,其它硬木制者较少,做工多倾向于脱俗的风格,但也有就地取材斯文,因地制宜,造型简朴,经济实用,具有强烈的文人雅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清早期 紫檀文房箱
清 紫檀文房箱
清 黄花梨花卉纹文房箱
清 紫檀雕双龙戏珠纹文房箱
清 紫檀刻牡丹纹文房箱
清乾隆 紫檀雕云龙夔凤纹文房箱
清 黑漆嵌螺钿云龙纹文房箱
稍大一点的文房箱我们称之为“状元箱”,为明清时期书生赴京赶考,或文人雅士游学他乡时用来盛放文具、用品的随身木箱。古人多美口,尊称之“状元箱”,给人以美好想象。
明末清初 黄花梨状元箱
之所以叫“状元箱”,是取“状元及第”之意,祈盼子孙日后能金榜题名,高中魁首。
据说,状元箱的原型出现于汉代,是以竹片或藤苇编成、专门用来盛放书籍衣物的方箱,名为“箧笥”。不过,竹子、芦苇制作的箱子,由于受材质的限制,箱内物品易生虫蛀、鼠咬及湿浸、受潮,一旦保管不善,很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到了明代,大量的名贵木材从东南亚经海运进口,状元箱也从中受益,改为硬木制作。
明末清初 黄花梨状元箱
状元箱的材质一般比较好,甚至很名贵,民间藏家手中用黄花梨、小叶紫檀、金丝楠、鸡翅木等制作的状元箱不在少数。
清乾隆 黄花梨山水高士拐子龙纹状元箱
此类箱上一般还装有各类附具、饰物,使其实用美观,增加了艺术价值;有的在箱体上面还刻镂花纹图案和诗文警句,以砥砺品行,致祥纳吉。
明清时江南读书风气很盛,状元箱风靡一时,除了男子用外,不少书香门第的女子也要带着状元箱出嫁,这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尚。
清早期 黄花梨凤穿花纹状元箱
孟郊的《登科后》可谓洋洋洒洒,“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写出了金榜题名后的春风得意,也道出了读书之于中国人的重要性:若金榜题名,便能一改以往困顿的“龌龊”境地。
当然,金榜题名的得意来源于平时不懈的努力,但这其中确有状元箱的功劳。状元箱名取“状元及第”之意,多为书香世家所用,以收置书籍文房,是承载文人思想的重器。
明末清初 黄花梨螭龙纹状元箱
在过去,文人的案头摆设哪些清玩?因何用,因何设?又寄托了主人的哪些情思?探究之下,竟有无限意味。书房文化也成为追寻传统家具不可忽视的一角。
文房箱盛放着文人的抒发情感的器物,也盛放着文人赖以生存的器物,还盛放着文人的清趣。
清初 紫檀镶黄花梨书卷形文房箱
将案头上的小器物归于一,清明洁净,又具观赏性。文人的器物,从来不是实用而已,更多的是要表现形而上的道。
回望过去的明月清风,流连古时的山河日月,既是追思,也为自省。我们生活在时代夹缝中,多少有些怀旧心态,所以只能到传统的、物化的文明中,去寻找自己留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