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
血府逐瘀汤证
【渊源】 《医林改错》。
【病机】瘀血内阻胸部。
【汤证脉症】
主症:胸痛,痛有定处。
副症: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或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痛经等。
舌脉: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汤证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副症中一组加典型舌脉。
【禁忌】
1.孕妇禁用。
2.月经过多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或慎用。
【汤证辨疑】
1.瓜蒌薤白半夏汤证:源于《金匮要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治痰浊壅塞之胸痹而设,其汤证之胸部满痛、痛引肩背等见症与血府逐瘀汤证相似。但本汤证病机是痰浊壅塞,血府逐瘀汤证则为瘀血停滞。两证虽都见胸痛,但本汤证以闷痛为主,血府逐瘀汤证以固定刺痛为主。本汤证多见气短喘促、形体肥胖、痰多、苔白腻,血府逐瘀汤证则以一派瘀血兼症相伴随。
2.瓜蒌薤白白酒汤证:源于《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同样用治胸痹,胸痛彻背、痛引肩背是其汤证与血府逐瘀汤证的相似见症。但本汤证因阴寒凝滞而起,疼痛每因得寒加重,且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阳气不运之症候,与血府逐瘀汤证之血瘀表现容易区别。
3.柴枳半夏汤证:源于《医学入门》。柴枳半夏汤为治悬饮而设,其汤证也可见到胸部刺痛、呼吸或转侧时胸痛加重等与血府逐瘀汤证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本汤证因痰饮停于胸肋而成的咳嗽、咯痰、肋间饱满等肺系症状与血府逐瘀汤证之瘀血表现区别明显,不难区分。
4.丹参饮证:见于《时方歌括》。丹参饮为治瘀血停于胃脘而设。从病机上来讲,本方证与血府逐瘀汤证均由瘀血内停而起,且临床上胸痹不典型的病人常表现出胃脘部刺痛,固定不移,但丹参饮证常兼见食后痛甚、呃逆、泛吐酸水等胃脘气滞不降的表现,血府逐瘀汤证之胸痛常向肩背放散。以上所述区别当认真细辨。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疗血瘀胸中的常用方剂,以胸痛、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为证治要点。
2.本方用治瘀血经闭、痛经,可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活血通经药物。
3.本方可用于治疗性功能低下、阴囊萎缩、不孕症、血栓性静脉炎、白血病、色素沉着等证属瘀血内停者。4.有报道用本方治疗血瘀型精神病取得满意疗效。
【汤方组成】桃仁四钱,红花三钱,当归三钱,生地黄三钱,川芎一钱半,赤芍二钱,牛膝三钱,桔梗一钱半,柴胡一钱,枳壳三钱,甘草一钱。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