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不安的心是无底的洞,幸福只填得满一半
无意中看见了这个封面,觉得有点好看,打开书,看了个开头,嗯,应该是一本都市言情小说,我和主人公有点像,看了一个电视,或者一本书,哪怕情节很烂,也会强迫自己看完,不然好像一个事情没有结束。
婉丝觉得他也像一杯不凉不烫的茶,什么都是刚刚好,这段感情似乎来得太顺利、太理想了,美好得像个圈套。
杨浩,29岁,阳光帅气,家境好,前面的恋爱也算有点苏。杨浩真的爱婉丝吗?有爱,但个人认为不仅仅是爱,前期有讨好老板的嫌疑,后期妈妈病了,希望可以给妈妈一个交代,他也只是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一个恰好的人。
婉丝不得不承认,她的心底存着许多现实的念头,琐碎的、冰冷的、坚硬的、计算的、与爱情的纯粹定义毫不搭边的。她总不能说,我三十多岁,失恋了,想结婚,而你正好出现。 黄婉丝,33岁,外企HR,老家某农村,有个烂赌的父亲,懦弱轻微残疾的母亲,高中早恋打胎的妹妹,工作还算体面但依旧被前任嫌弃,为了保存尊严,婉丝主动提出了分手。现任,好朋友介绍,她的直系下属,年轻帅气。
看的时候我也曾经埋怨过婉丝,埋怨她不够坦率,埋怨她对工作不够上进,对家人优柔寡断,对感情犹豫且多疑。
我突然想到了前段时间微博热搜的现实版“樊胜美”最后自杀的女孩,大家在批判她家庭的时候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为什么不换电话”
“为什么不逃走”
“为什么不和家里断绝关系啊”
“都是她自找的啊,太没用了”...
真羡慕可以这样说的人,大概你们都有个美满的家庭,你们不会体会原生家庭给一个人的影响,也不会知道要离开愿生家庭的羁绊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有太多共鸣与想法了。
杨浩与婉丝之间是爱情嘛?第一次读的时候,他们交往相处的很多细节都挺让我觉得苏的,后来读完再翻看,感觉他们的结合不管从杨浩还是从婉丝的角度看,都是更多的是世俗的考量。
正如小说最后几节里写的那样:骗局,也许从头到尾都是个骗局。凌青出于私心,把他们拉到一起,他想跟老板搞好关系,后来,他想让妈妈放心和满意,至于黄婉丝是谁,其实根本无所谓。她明白了他的宽容、大度、不计较,统统都是因为不在乎。婉丝想,他真的表白过吗?真的说过“我爱你”吗?没有,一次也没有呢。事实上,她也没说过,她忘记了,只觉得是自己在受骗。
杨浩和婉丝都是想结婚,杨浩或许更清醒一些,因为他没有对爱情的追问,但婉丝有,即便婉丝对杨浩也有太多太多世俗的考量,也不是纯粹的爱情,可她到了最后还是想追问爱情,这可能是女性的通病(这种通病也是被塑造出来的…)。而婉丝的这个毛病在其他方面也都有显示,比如在公与私的界定上,她希望的是公私分明,而凌青、杨浩、李芸都明显要比她灵活的多,凌青和杨浩也都多次说过婉丝总在这些无谓的事情上浪费精力或者笑话婉丝的傻气。
杨浩和婉丝的结合表面上还是进行的挺顺的,虽然背后有很多很多暗涌,但说到底他们还是结婚了。但读到最后给我的感觉是,他们俩都没有完全地向彼此打开心扉,都对对方所有隐瞒,挺隔应人的。看到原来这部小说的名字叫《默然记》也挺符合的,他们彼此之间的很多事情,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知道了装作不知道,想知道但没有去问等等,一切归于默然,生活表面一片平静。或许这就是晚婚,两个年纪都不小,想要结婚的人,恋爱相处不久觉得彼此是理想的结婚对象,于是就计划着结婚了,没有年轻人那种歇斯底里的彼此试探了。
在婉丝身上也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比如没钱社交、想要稳定、在交朋友上比较被动、傻里傻气的理论等等,看到她的缺点与局限时,一方面是理解她,一方面也在反思着自己。
婉丝与杨浩相处的很多细节也都挺有意思的,也算是当代男女朋友关系的有趣记录吧。
比如开头就提到的婉丝在床上的演戏,中间与结尾貌似也提到了。这个很有意思,杨浩其实是想和婉丝沟通,服务婉丝,让婉丝更享受的,但婉丝一直很被动,一开始是没有什么表现后来是开始演戏。婉丝虽然在经济上独立了,在某些思想上也算是进步独立,但在身体上还是挺保守的。
还有杨浩出国留学又回到北京工作,他回国的其中的一个理由是国内姑娘多。这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说法,中国男性去美洲欧洲后往往不会想留在那里,因为那边男女更平等,他们持有的思想、男女交往时的情商以及身体,对那里的本地女生来说,都是更缺乏吸引力的,所以他们更想回国找姑娘。
ps:这一点还让我想起前几天看的《大佛拉普斯》里的启文董事长在回答情人问他为什么不留在国外时,他也说了国内可爱的姑娘多。
还有,杨浩表达关心的方式还是停留在金钱的方式上,他也不理解工作对于女性的重要性,嘴上挂着的是“你找不到工作,我养你也可以”……杨浩,可以说是国内好男人了,但还是有国内男性的通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