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感冒
(8)流感 感冒一症,也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
外感,是感受外来邪气,客于肺经,闭其清道,肺气不得下降,其人必定流清涕、发热、恶风、恶寒、头疼身痛等情形。法宜宣散,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之类。
内伤,由于肾阳衰而阴寒内生,肾络通于肺,心肺之阳不足,不能统摄津液,而流清鼻梯,患者必定没有外感的足征,多困倦无神,或喷嚏不休,或两脚冰冷,法宜扶阳,如四逆汤、白通汤、封髓丹、麻黄附子细辛汤、姜桂汤之类。
有一诀窍:凡见打喷嚏、流清涕,鼻塞,而无其它症状,服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必效。病去药止,若服其它感冒药,必然无效,而且,还会加深加重。 流行性感冒多发生在季节交替或廿四节气的正时,是因为百姓基本上都不知道养生的道理,一味地按照自己的**生活,损伤了阳气。而且,都按照所谓「新时尚」来安排饮食起居,饮冷无度,寒邪自口而入。天长日久,必然造成内伤。待节气变化,阳气鼓动,催逼寒邪外出,就会出现感冒的症状。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得很清楚:「夏三月,……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就是说,夏季因为贪凉露风以及过食冷饮,在冬至的前后必定引发感冒或发烧等内寒症状。就是说,冬天突发的疾病,主要都是夏天坐下的。 所以,每当节气变化时,就会有一大批「阴盛阳虚」人一起生病,俗称流感。这就是流行时尚造成的流行疾病,病毒传染只是诱因而已,绝非「罪魁」。也就是说,具备滋生病毒的温床的身体,才会被相应的病毒所感应。
总之,流感一定是属于内伤感冒,都是由于某一区域的人群在前一两个季节中的不良习惯造成的,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属于当前某种因素的作用,所以,服用治疗外感的药物一定不会有很好的疗效。而且,还会将阴邪敛在体内,到一定时间必定会发作。而现行的中、西医的治疗方法,都具有再次将阴邪收敛的作用,如此经过多次积累,最终造成哮喘、鼻炎、咽炎、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这就是「冬不养阳,春病必温;春不养阳,夏病必暑;夏不养阳,秋病必燥;秋不养阳,冬病必寒」的道理。就是说:由于冬、夏两季没有注意保养自己的真阳元气,春天主生发,却由于肾精肝血不足而使得含蓄收引功能虚弱,从而导致虚火上炎或虚阳外越,酿成瘟病;秋天主收敛,却由于肺气肾精不足而使得收敛统摄功能虚弱,从而导致虚火上炎或虚阳外越,酿成感冒、发烧和咳嗽等症。 而且,流感或瘟疫的发病时间和区域都是有其固定的规律可循。由于流感和瘟疫都有「温」和「燥」的特性,一般都会发生在春、秋两季或季节之交。所以,春季发生疫情多从南方开始,并逐步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向北发展;而秋季发生疫情多从北方开始,并逐步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向南发展。这也是流感病毒(或瘟疫病毒)会随着气候温度和人体温床的变化而发生变异的原因。同时,流感和瘟疫的发生区域往往与当地的生活习惯(生活糜烂)和医疗时尚(滥用补药)有着密切关系。 感冒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互相抗争时的必然表现,而西医有许多药物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达到解热的目地。由于抑制了正气的鼓动,与邪气抗争的表现也就不存在了,感冒也就「消除」了(表面症状暂时消除了)。效果似乎很快,但邪气被敛在人体内部,外感也就逐渐转变为内伤了。现在的中医治疗感冒也是以清热、发散为主。也都是将寒邪敛在了体内,「疗效」很差,实际属于雪上加霜,遗害更深!
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治疗感冒重症,不论出现什么样的感冒症状,只以「脉沉」为纲领,放胆用之,一两剂即愈。
小儿病毒肺炎危症,是由于小儿正气不足,而且,又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致成危症,其脉必沉。指纹青紫,见此症状,放胆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剂即愈,后辅以四君子汤扶正即可。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的附子可以振奋肾中的阳气,使寒邪处于无立足之地,细辛可以搜出肾中的寒邪而发于肌表,用麻黄将处于肌表的寒邪发散于体外,好像「接力赛」一样。由于具有这样的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不但是可以治疗感冒,主要是用来治疗肾寒的病证,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