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练字,这些事你得提早知道
关于临帖大家这样说:
临帖要精临,把每一个字,每一个字组,每一个片段反复学习,慢慢吃透,而不要把碑帖草草的“抄”了一遍又一遍。
师古不师今,无论今天大师写的有多好,你要明白源头在哪,他所学的都是在古贴基础的。如果你要走出自己的路,请选择古贴临。
临墨不临碑。选择你要临帖的帖子,最好选择墨迹版的,因为他是写出来的,内个是刻出来的,无论功夫多么高超,可你俩始终不是一个工具。
选正不选奇。我推荐大家上手的时候选择正常一点的,像瘦金体,和郑板桥体个人不推荐。首先你要有正才能有奇,当然人家写的是好看,例如瘦金体,它是吧结构和笔画发展成了极致,如果你开始学了他,以后学别人笔画结构就不好接了。还有郑板桥的六分半,个人感觉学了它 以后学别的比较费劲。
学贴不止一贴,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临帖要按着一个临,不许换贴。其实呢在历史上好多人都是换帖狂魔。比如赵孟頫,柳公权等等。他们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没有说抱着一个贴临到死内种的。负责就不会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出现了。
开始临帖时要先读帖,一个字看明白了再写,写这个字的过程中不要看帖,万万不能写一笔看一笔,整个字写完了再和帖对比。这样首先是因为写一笔看一笔,写出来字的笔画连带关系就都没有了。其次,一个字都写完之后再与帖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自己哪里疏忽了,没仔细看,写的不对,下一个字再改正,背帖的速度也会加快,毕竟每练一个字都是一个默写的过程。
关于经验大家这样说:
学书大多从楷书入门,楷书的学习,不要太过执着,特别是不要迷醉在了二田所谓的“欧楷”里面,走进去了就不容易出来。即便是写正统的楷书,也要及时过渡到行草中去,不然楷书也容易越写越死板。
书法学习中时间的配比,我认为临摹要占到九成以上。不要急着创作,当古人的书写习惯变成自己的书写习惯时,创作是水道渠成的事,在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强行创作是一件非常勉强而且伤脑筋的事。
找一本自己第一眼就爱上的字。这个很重要,不要听别人说你看欧体如何如何,柳体如何如何。请多看几本名家字帖,能够第一眼爱上,说明你俩在某些方面有些契合,而正是这些契合才是促使你今后走的更远的动力。
作品写好了之后上墙看。不管是坐着写站着写,由于眼睛和作品的角度问题,放桌面上看你的字肯定比挂起来看要好,就像很多人发现拍字的时候有个倾斜角斜拍比正拍好看很多。所以,写完作品,尤其是大幅,挂起来看,找找缺陷。
书法水平高低体现出作者的文化和修养。平时多看看有关书法和历史的理论性文章,提高姿势水平。多将书法与有趣的事情结合,比如过年了写写对联,朋友生日或者结婚送一把折扇,学着制作点书签,创作的过程既是对临摹练习的总结,也是生成自我风格的享受。
学书法最长出现的误区就是自己去到书城看字帖喜欢什么就练什么。这个方式虽然看起来是勾起了学习书法的兴趣,但对于日后练字容易养成一些陋习,如果养成了习惯就会很难改正。学习书法最好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只有拥有深厚的基础,才能在学习书法的路上走得长远。书法史要重视,了解各种书风的来龙去脉会大大加深对书法的理解。
花些精力研究一下书写工具,书写工具对风格的影响非常大,找到适合的工具组合,书写体验会好得多。(“擅书者不择笔”我觉得应该理解为擅长写字的人善于运用各种类型毛笔的特性来创作不同的美的风格,而不是说用任何笔都可以写成那一个样子。)
临欧楷的朋友,请注意一个小细节,欧楷中的“口”部,基本上是不封口的。
新手择纸笔。虽说'善书者不择笔',但是我们新手挑称手的笔和纸真得超好用和好看啊。
对于田英章田蕴章,包括近代任政,清末黄自元等人的楷书值不值得学的问题,我的观点是,这的看个人习字的出发点,如果只是为了把字写得规范漂亮,任何符合这一标准的字都可以学,甚至电脑里的楷体也可以学。但如果是为了让自己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准,得到更深层的艺术享受,取法这些人的字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章法很重要。其实写楷书章法并不是很难,多字作品都有格子嘛,大不了对齐一下也没什么难的。行草的章法就有的讲了,墨色字型连带关系间距轻重排布,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得练习。比较好的方法是读帖研究章法辅以通临字帖全篇,再尝试运用到创作中,重复调整。章法好坏在创作中才是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