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乡党篇(十二)
01
原 文
乡党第十
10.12 入太庙,每事问。
02
释 解
进了太庙,孔子自然会生发出恭敬且敬畏的谨慎之心。不但表现在对先王圣贤的敬畏和恭敬,而且也表现在对庙中的祭器物品的敬畏和尊敬。对祭祀流程中各种器物所置放的位置,他都要不厌其烦,不容错误,仔细反复询问,以确保万无一失。生怕出现微小差错,失礼而轻慢先王神灵,不能感格先祖之神灵,使其及时祛灾辟邪,降福垂祥。
03
释 字
庙(廟)
《说文》:廟:尊先祖皃也。从广朝声。眉召切。庿,古文。段注:尊其先祖,而以是仪皃之,故曰宗庙。诸书皆曰:“庙,皃也。”《祭法》注云:“庙之言皃也,宗庙者,先祖之尊皃也。”古者庙以祀先祖,凡神不为庙也,为神立庙者,始三代以后。……古文从苗为形声,小篆从广朝,谓居之与朝廷同尊者,为会意。
《释名》:廟: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
汉字“庙”从广朝声,本义为设置祖先牌位以供祭祀的建筑,引申为宫室的前殿,又引申为朝廷,又从本义引申为神主,又特指设在寺庙里或寺庙附近的集市。
每
《说文》:每:艸盛上出也。从屮母声。武罪切。臣铉等案:《左传》:“原田每每。”今别作莓。非是。
《广韵》:每:虽也,辝也,频也。《说文》作“𡴋,艸盛上出也。”数也。又武罪切。
汉字“每”甲骨文从女或母,上部像女子头上笄饰,表示头饰盛美。《说文》:“每,艸盛上出也”。本义当为头饰盛美,引申指植物茂盛。又指代全体中的任何一个。
04
素 说
前节通过孔子事君以礼的记录,表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事君、敬祖、贵生和诚己的一贯,彰显了孔子的恭敬尊礼的诚意之心。本节通过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彰显了孔子对先王圣贤的诚敬,对祭祀流程和礼节的谨慎认真。
进了太庙,孔子自然会生发出恭敬且敬畏的谨慎之心。不但表现在对先王圣贤的敬畏和恭敬,而且也表现在对庙中的祭器物品的敬畏和尊敬。对祭祀流程中各种器物所置放的位置,他都要不厌其烦,不容错误,仔细反复询问,以确保万无一失。生怕出现微小差错,失礼而轻慢先王神灵,不能感格先祖之神灵,使其及时祛灾辟邪,降福垂祥。
本节需要注意的是“每事问”和《八佾篇》的“每事问”的不同。解读本节时,有些释读者认为是《八佾》篇的重出,但是皇侃认为:“前是记孔子对或人之时,此是录平生常行之事,故两出也。”(《十三经注疏》)宦懋庸在《论语稽》中谓此篇:“杂记圣人之事,入庙在所当记,非重出也。”钱穆在《论语新解》中说:“此条重出。孔子入太庙,未必仅一次,岂每入必每事而问乎?下一条朋友死,亦偶有此事,而记者收入本篇,则疑若常有之事。此皆贵乎学者之善读。”其实,本节和《八佾篇》所言说的不是同一内容,本节不是表现孔子的谦逊和好学。前者《八佾篇》的“每事问”,当是孔子的问询,被人误认为是“请教”,从而怀疑其为是否了解祭祀之礼。而本节之“问”不是“请教”之问,而是孔子的“讯问”,一是祭祀礼仪的要求的查问,二是对自己的审问察查,三是对别人的督查提醒,以确保祭祀礼节的万无一失,不使发生轻慢先王神灵的失礼事件,从而感格先祖之神灵,使其祛灾辟邪,降福垂祥。本节表现了孔子对祭祀礼节的谨慎,对先王圣贤的敬畏。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