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妥读《三国》(三) || 毛氏父子批三国 “抑曹扬刘”成正统(第578期A)

上期结尾

当然我们也发现,金氏先前所认为的才子书,有文,有诗,有史,有小说,有戏剧,是不好在一块儿比较的。后来,金圣叹听从了另外一个大学问家的意见,仅对小说类书籍进行了排名,形成了“十大才子书”,仍然将《三国演义》排在第一位。说完了金圣叹,今天,我再对《三国演义》传播居功厥伟的毛纶、毛宗岗父子做个简单介绍。

文:张  妥

诵读梁轩诚

毛纶、毛宗岗父子俩也是南方人,好像是现在江苏省的吧。这父子俩是个乡村的读书人,不知是厌恶功名还是科举成绩不好,仕途跟他们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互不交错,勉强算个乡村的秀才吧。而且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好,就是凑合着过日子的那种。毛纶后来得了眼疾,当时医疗水平不行,家里也没有很多的钱,眼睛就瞎了。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在儿子毛宗岗的帮助下“批评”《三国》。

毛宗岗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也对《三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记录下父亲的批语,而且自己也有很多的想法,都记录了下来。后来这父子俩觉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对罗本《三国演义》进行了重新加工。

加工的办法一曰增,二曰删,三曰削,四曰改。先说增,对主要描写的对象进一步突出,就增加了许多内容。再说删,对与所描写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关联、旁逸斜出的进行了删除。三说削,就是使得更加精炼。四是改,就是对原来的进行修改,使之按照自己的理想发生。

这样修改的结果,一是在政治上有了明显的“扬刘抑曹”色彩,将三国时期的刘备派树为正宗,而将曹操派视为乱臣贼子。二是在形式上更加精炼突出,阅读顺畅。

先说毛氏父子点评后的《三国演义》的政治倾向。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历来王朝更替,都要找出合理的理由。最大的理由就是前朝已经无“气”了。“气”本来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指人的“呼吸”。没有呼吸的人自然就是死亡之人。一些算卦、占卜之人就把“气”用在了预测或解释时代更替上。因为“姬姓”的周朝“气数已终”,因而代之而起的是“赢姓”的秦。“秦”的“气数已终”,因而代之而起的是“刘姓”的汉。现在汉的“气数将终”,代之而起的自然是“曹姓”的“魏”了——毕竟“曹魏”处在中央人民政府的位置上。但是在四川的那边还有一个“大仁大义”、且是汉室宗亲的刘备。于是毛氏父子一定要把“蜀汉”作为正统。因而就对刘备派百般赞美,相反就对“曹魏”进行贬损。刘备就成了“明君”的代表,而曹操就成了“奸贼”了。

再说毛氏父子点评后的《三国演义》的形式。在正文修改完成后,还有几种点评成为深度阅读《三国演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回批,眉批和夹批。回批就是在每一回正文开头对本回进行大略介绍,或是提出自己的看法。眉批就是在一些书页的上下方空白处对有些重点描写内容进行批评。夹批就是在字里行间做上标记或寥寥数语进行提示。比如在《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回批中写到:

人谓魏得天时、吴得地利、蜀得人和。乃三大国将兴,先有天公、地公、人公三小寇以引之。亦如刘季将为天子,有陈涉、吴广以先之。刘秀为天子,以赤眉、铜马以引之。以三寇引出三国,是全部中宾主。以张角兄弟三人引出桃园中兄弟三人,此又一回之宾主也。云云。

眉批和夹批不再枚举,只是提示有此回事也。

近年西方又有文学之“新批评法”,与现在经常见的文学批评法迥异。用的就是毛氏父子这样的“细读细批”之法,其目的在于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细微处的良苦用心。如此说来,毛氏父子和金圣叹们的批评方法又洄水而归了,这,应该也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

说了这么多外围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要谈谈《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了,咱们下回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