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历史 / 作者:刘泽 / 轩诚清读(第1364期)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丽梅赏析:

刘泽先生早年学习水利工程专业,一生从事水电工程建设,四海为家,山水相伴,为共和国发展壮大奉献一生。闲暇之余,先生爱好阅读,尤为喜好文史。本篇《戏说历史》便为读者讲述了三段有关君臣间微妙甚或诡异的故事,让读者和作者一起体味——历史总有“异样”时。文章透出作者文思深邃,文笔老道,又能与时俱进,不时冒出些许当下流行用语,读来既长知识又不失趣味。让我们一起为老先生点赞!

文:刘    泽

赏析:张丽梅

播读:梁轩诚

我学了四年水利工程专业,虽然没有什么成就,最后也混了个“高级工程师”,跻身靠端“技术饭碗”生存的队伍。我本无缘于文史,但在业余时间,用文史类书刊当作茶饮茶点对待,经年不断,便在工程师群体中,博得个文史类“知道分子”的光环,就像舞者懂点化学,歌者懂点物理那样,自知连“票友”级也达不到。
闲暇无事,常在经历和阅读中体味出一点历史的“异样”来,但又没引经据典,经不起查证,只能称“戏说”。
一、汉中的汉王朝
我1970年6月25日自宝鸡乘长途汽车,翻越险峻的秦岭,携家带口来到汉中县的河东店,参加褒河石门水利工程建设,1981年冬季离开。汉中充满了大汉王朝的许多遗迹,也有蜀汉的许多故事,仿佛让人置身于历史之中。
是年冬,我入陕伊始,便卷入政治漩涡,被裹挟住进留坝县的张良庙,睡在殿堂的地铺上,被勒令交代政治路线及反对那个“副统帅”等问题,时长半月有余。
那时张良庙尚未开发,也未修缮,但不显破败。平日只有几个僧俗混搭人员看管,偶有香火。庙堂建筑虽居深山,但很壮观,后山风光极佳。我既然没把“交代问题”当回事,就不能浪费时间,着实每天到后山欣赏美景,并趁机修制了两根鸡骨木的拐杖孝敬父母。
张良是为刘邦运筹帷幄之人,是战略家,是取胜的第一功臣。子房先生是大智者,深知伴君如伴虎,在大汉王朝建立后,他便遁去,做了隐者。他的谋略留在《史记》等历史文献中,激流勇退的美名流芳千古。功名利禄,没有命重要。
刘邦在谈论如何得天下时,第一句就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谁又知高祖在得天下后,第一个要杀何人?那个“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的话,也只是哄将军为他卖命。一旦将军为“号令更扎实些”,想要个“假齐王”时,刘邦便起了杀心。韩将军死的好惨。他知道“敌国灭,良将亡”太晚了,少了子房先生的觉醒。刘邦虽得天下,但他自知没有“贵族血统”,要巩固政权,不杀几个人是不行的。而吕后比他还狠,真是个“恶内助”。
唯那个大管家萧何,单枪匹马,又无兵权,对刘氏政权构不成致命威胁,便留了下来。这个丞相确实了得,不但邦吕后将韩信骗入未央宫,格杀之,还完成了汉朝的顶层设计,功莫大焉!虽然“成也萧何败萧何”这句话多有贬意,但不掩盖他“萧规曹随”的历史功绩。“月下追韩信”表现的赤诚及”未央宫谋杀“的阴险,均是作为一个刘邦忠实奴才的真实嘴脸。
三个人助刘邦得天下,萧管家一个人得利,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将相和》只能出在特定历史条件,并且是一种权宜的“平衡”。
张良庙中的香火会持续,淮阴侯的幽灵,不妨常到那里分享一两个贡品和布施,子房先生一定会欢迎他。
二、权臣的心跳
我1960年到宁夏,当了十年宁夏人。期间曾到灵武县多次,见到过一座“土殿”,非常简易,并破败不堪。据说,唐玄宗在安史之乱的落荒中,到了灵武,曾将此“土殿”当过临时行宫。
盛极一时的唐朝,“明皇”老倌也确实尽力操持过,还蛮有成就。他忘了初心,拥抱了贵妃,怠慢了江山,疏于边防,重用胡人当节度使,叛乱呈必然之势。“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好个作死老倌。也会死的。马嵬坡失了美人,老倌心灰意冷。唐朝虽衰,但架子未散,寿限未到,惨烈的是随后的接班人实在不给力,极其弱势。
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类似现代大军区司令)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借回纥、西域十五万兵马,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借来之兵面临“送神难”的窘境,胡人仍在觊觎大唐。所以郭元帅还很重要,唐代宗李豫不敢动这个元帅,只能恭着。
为了稳定战乱初定的局面,皇帝采用政治联姻的方式,将女儿升平公主,下嫁郭公子郭暧为妻。谁知郭暧这厮不知天高地厚,在一次与千金女拌嘴时,不但不行君臣之礼,还出口狂言:“汝倚乃父为天子呼?我父薄天子不为!”明告诉这个女子:“你不要仗势欺我,我父只是不稀罕皇帝这个鸟位置!”
这真是逆天大罪,公主恼恨至极,闪回宫中告状。然而代宗皇帝深知此时不能得罪郭子仪,只能将这笔帐记在心头。父皇故作姿态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好明白的皇帝老倌,小不忍则失天下也。
郭子仪毕竟还没有篡权的准备,自知皇帝得罪不起,他的心跳加速,不知所措。囚儿子交皇帝发落,再自请制裁,都是不错的应变之策。
皇帝老倌机智应答,不显山,不露水,令人称绝:“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足听之!”此时郭暧作驸马不足两年,仍没培养出爱情来,不是公主矫情惹人烦,就是郭公子厌恶这桩政治婚姻,还惦记着别的恋人。需知,驸马是不能纳妾的。
此结并未解开,公主依然骄横如故,郭公子也依旧冷眼以对。最悲催的事件终于发生了。在郭子仪庆寿时,公主拒绝前往郭府行礼,倚君势自居。寿礼毕,郭暧乘酒兴,施暴打了公主,酿成一桩《打金枝》的公案。
郭子仪虽为权臣,但兵权不能随性而用,怕朝堂丢掉性命,又一次“心律失常”。皇帝老倌这次动用老婆来调解,他则与与亲家翁喝茶去了。皇后也确实有政治头脑,先劝解女婿,并进行安抚,转身训斥公主:“你虽是帝王女,嫁民间是民妻。你父王的寿诞到,他(指驸马)不来你依不依?想想人,想想己,这是你自找的!”
格杀令不能下,否则江山有危;杀了郭暧,女儿岂不成了寡妇,只好和一次“政治稀泥”。郭暧仗父权到作死的地步,郭元帅几乎“心梗”。皇帝老倌宽恕到丢面子的份上,但总算保持了平衡,稳定了大局,江山没有易人。
一个将倾的朝代,靠政治糊弄只能苟延残喘,不能起死回生。代宗随后加封郭子仪为“汾阳王”,郭王爷彻底怕了,他怕重蹈“齐王”韩信的覆辙,怆然请辞,告老还乡。看来唐王李世民说得对:“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范大夫不是在为越王勾践完成复国大业后,也携西施泛舟隐去了吗?还是求个全身而退好,于是郭王爷去也!
三、蒋家王朝的覆灭
最近读完了《陈诚1937~1943纪实》及《寻找真实的蒋介石》两本史料翔实的书,窃以为比较公允。历史是胜利者写就,普通人是见不到全部真实历史的。
陈诚是蒋介石的亲信,是上将,战区司令级别。抗战时期,陈诚除抗战卓有功勋外,还兼任湖北省主席,在临时省会恩施市主政到1943年。他在湖北实行战时管制,一切物资均限量供给,查打一切走私活动;各级官员都有生活和接待标准,不得超标,违者重罚;农村实行减租;发展农副业和初级工业生产。以议员议政监政形式,广开言路,政通人和;办报刊发行,全省及邻省广泛动员全民抗战,确实在小范围内呈现一片繁荣。乡霸类恶势力受到打击,还杀了几个民愤极大者。
抗战胜利后,蒋先生的声望如日中天,“中国战区总司令”也赢得世界赞誉。他极想统一国家,在新疆问题上掌控盛世才、与苏联人斗智斗勇,保住了国家利益;他倾力组织“联合政府”,实现心目中的“和平统一大势”。
抗战的正面战场确实宏大而惨烈,这份功劳,我们已经记载入的讲话中,没有全面否定。
但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陈诚在恩施是极力反共限共的,还枪杀了多名共产党的高级干部。蒋委员长的底线也很明确:共产党可以到政府当官,但军队必须限编为十二个师,并且由“总裁”统一节制。解放区也要限定在缩小后的规模以内。这就铸成内战的必然。委员长在安内上也做了不少功课,进行过政治教育和动员,号召干部以党国为重。但贪腐和官商的掠夺却势如燎原之祸。蒋经国亲自到上海“打老虎”半年,也曾势如破竹,震惊世人。但碰到孔令侃这个硬茬,蒋介石也在无奈和悔恨中“放虎归林”。
蒋经国灰溜溜地撤了,蒋纬国占有的一套公房也退给了国家。但以孔家为代表的“大咖们”,富可敌国,军官和接收大员们都中饱私囊,富得流油。这样的集团势力,几成一触即溃之态,统帅也无奈。
国军靠着先进武器和长期灌输的反共号召力,总算还抵挡了几年,但最终败走台湾孤岛。还有一部分军人逃匿到缅甸,又祸害了数十年。
庆幸1946年没有在重庆组成“联合政府”。如果共产党进该政府做了官,最终会是巴黎模式:“巴黎公社的共产主义者交出军队,当了官“,催生了一个全新的资产阶级政体国家。
四、结束语
1949年我十岁,尚在故乡山东老解放区,是个持红缨枪的儿童团员。是年九月下旬,乡政府和集镇(我能到的地方),到处贴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语,重要地方悬挂了五星红旗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巨幅画像,还贴有“两个万岁”的标语,举国欢庆一个新中国诞生。
我已随共和国的步伐行走了七十年,见证了许多艰难困苦,也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自知为共和国大厦的建设流了汗,也流了血(我因公负过伤),无愧于国家。
祝愿共和国永远昌盛,民族永远奋发有为。
2019年9月25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