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深度思考,你永远在低水平重复

智慧来源第一要点:不断的追问

经常有用户问小务虚是如何学习,如何构建我的知识体系的,甚至有人感慨我年纪轻轻所达成的认知深度。

但是让小务虚感慨的是,我在学生时代,学习成绩从来都是中游甚至偏下的,不管我如何努力,甚至达到年级最努力的人,成绩一直都是中游。

然而恰恰是这样的现实成就了我,它使得我不断的拼命努力,这股努力的干劲,在近20年间,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我甚至可以说,少有人能够达到我自律与努力的程度,不管读书,学习技能还是看视频教程,我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并不是在赞扬自己,而是我突然间发现,在这股精神的背后蕴含着这样一个关键点,即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生的追问与探索。

我一直在寻找生命的答案,以及这辈子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着,因此我不断拼命的各种折腾。

特别上一次持续6年以上的创业以及由它所导致的人生低谷,更是让我拼命的反思与追问,为什么我如此的拼命,反而会是这样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力量主宰着我,为什么会这样?

所有这些最终把我推进一个纯粹追问的人生阶段:我从2017年开始进入全面的学习与寻找答案的过程,从那时我开始坚信,我必须先找到那个决定点,再去折腾,否则我就无异于在玩火。

然后自然而然地在2019年开始全职围绕这些东西进行创作与打磨。

因此,成就我的,就是这种产生于人生不确定性的持续性追问与思索,即从相信本性到怀疑本性,琢磨本性,追问人生意义。

在这个前提下,我又刚才踩中的第二个要点:深度思索

本性遮蔽下的无效学习【无效轮回】

难道拼命努力就可以达成深度的认知吗?

恰恰相反,我在拼命的读书过程中发现,为什么我读了如此多的书都无法真正落地到我的生活里面?特别是稻盛和夫的书,我读了非常多次,为什么会无效?

为什么读完一本书后,我似乎完全又不知道该书在讲什么,于是我继续重新读,似乎理解深刻了些,得到了些东西,但是书依旧还是书,我的生活依旧没有变化。

特别是有些读了多次的好书,我在时隔几个月后重新翻开阅读时,让我失败与气馁的是,怎么又感觉在重新读?感觉此前的“多次阅读”的时间与精力完全浪费了,为什么会是这样?

本性遮蔽下的无效学习跟读书是为了考试同一样道理,当我们的出发点是有一个特定的目的时,我们就会为了这个目的而做事,比如就会为了考试而记忆知识,背题目,而完全忽略了知识的真正价值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的过程就变成了记忆而不是思考。

为了功利性事业的学习也是这个道理,我们的目的只想赶快赚钱,因此读书学习的时候囫囵吞枣,只想赶快去应用很多书所介绍的“术层面的技巧”,从来也不会去探究背后的深层原理,因此在操作层面只要出现一点点偏差,甚至都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因此,在本性遮蔽下做任何事情,几乎都注定会失败!

再比如很多参考每日打卡反思的用户,我几乎知道他们的打卡反思是无效的,因为大部分人首先还是在本性的遮蔽下做着这件事情,这意味着他们的打卡反思是为了赶快去实现一些实用的目标,而不是为了解决本性本身。

我当时拼命努力,拼命读书,读得越多,我越焦虑。

而越焦虑意味着欲望越大,因此更不可能沉浸在学习与思索里面,加之我当时因为创业失败而急需找到解决方案,导致我更焦虑地读书,如此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

越焦虑地读书就会越肤浅与无效,这个现象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必须首先真正彻底打通大脑的认知与意识的原理。

为什么是“真正”?实际上,在这个不断挫败的过程里面,我也阅读了不少大脑方面的读书方法论,我也认为我的读书方法是高效的,但是不断的失败现实让我意识到我必须全面解开大脑的意识与认知原理。

于是我开始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全面查阅大脑方面的书籍。

大量失败后的反思

在我打通大脑的原理后,我才意识到,我刚好又踩中了大脑的深度学习原理,即我无意中在童年开始就形成了不断的反思习惯,这得益于我过早地独立生活【9岁开始就跟兄妹们在家乡求学生活】。

而一个自由的孩子,他一定是随心所欲的,当时不断的沉迷与放纵后,就通过写日记的形成进行自我反思与调节,如此形成我的极致自律能力,而这个自律能力又在我毕业出社会后一如既往地推动着我前进。

但是现实并没有与我的努力成正比,而是恰恰相反,我在本性的支配下不断地折腾,一开始积累了一点小财富后又因为创业进入负债,这样的现实使得我最终进入对本性的全面解剖状态。

因为种种现实让我最终坚信:“不管我如何折腾,如果我跨不过自己的本性,那么我一定注定会失败”,于是,从2017年开始,我就开始在找这个底层的决定点,开始不断思索与反思。

智慧来源第二要点:深度思索

这就是智慧的来源,它产生于不断的追问,如果我的道路是平坦的,我就不可能走上这条路,恰恰因为我的本性给我造成了大量的苦难,使得我不断的寻找解决方案。

并且最终进入全职的创作与打磨阶段,而其中的不断挫败的现实又逼迫我进入研究大脑的认知领域,正是这个不断地追问与深度思索的过程,最终导出了我的整个认知体系。

而2019年当我开始在网上创作与发表文章后,我的深度思考与学习又提升一个层次,因为创作时的一环扣一环的逻辑推导,正是高效学习的一个核心要点,它跟我们现在每天的打卡反思时在仔细解剖是同一个道理。

正是这些过程,铺垫了我的全部基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思索,思索再思索,我就是这样成为科学家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世界对他而言,从来都不是有固定答案的,而是“不确定性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疑问在推动着他不断的思索与探求,最终导出他的智慧。

因此他说他的成就不来自于他的聪明才智,而是来自于他的勤奋。

在小务虚看来,他的一切成就恰恰来自于在不确定性的前提下的一个长期有效的正确的深度思索方法,而这样一个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出大脑的潜力。

因此,所有一切最终导出一个核心词:“深度”,如何才能达成真正的“深度思考”?

让小务虚惊讶的是,一路走来,我发现深度思考是有境界之分的!

深度思考的境界

正如我在前文所说的,在本性主导下的焦虑学习,正是无效学习的罪魁祸首,因为“焦虑”在大脑意味着欲望的强烈度,意味着“想要”就会害怕“得不到”。

结果,越想要,就会越害怕得不到,这就是焦虑度,这个焦虑度的大小就刚好与我们的深度思考的境界成反比,比如你学习是为了考试与分数,为了分数与名次的欲望越强烈,你就会越害怕失败,结果你就会越专注在背题目与知识上面。

因此,当你试着停留在思考知识上时,你就会有一股强烈的焦虑感,因为你把关注点放在了“背”上,你的大脑对“背”才有快感,而与“背”相反的思考就是出现“去甲肾上腺素”的恐惧驱动,这就是焦虑感的来源,它起源于你的发心。

  • 只要你为了考试而学习,你的学习境界就一定是低下的,你就无法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
  • 只要你是为了功利性的创业而学习,你的学习就是仓促与焦虑的,因为你要的是结果的财富而不是纯粹的探索知识,这就一定导致肤浅的认知与应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过去那么多年,如此拼命,但是学习与事业却反而出现下坡的根本原因,因为我完全笼罩在动物脑的本性遮蔽下,被欲望控制着,在表层不断的折腾着,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动物脑的贪欲,而不是站在本性之上的追求。

因此,焦虑度越大,我们的深度学习境界就越低,反之也成立。

小务虚在「主动思索」这篇文章中曾经详细解剖过如何达成这个境界,我在这里借一个比喻简单再说下,辅助大家理解。

正如我们出地铁时会不自觉地走上自动扶梯,如果我们要去走步梯,我们必须实现“反本能”,而假如我们身上抱着孩子或带着行旅箱【负重】,我们走步梯的阻力就会变大。

  • 越重,我们就越不可能去走步梯;
  • 越焦虑,我们就越不可能停下来纯粹的思索;
  • 越焦虑,我们的思考程度就越浅显;

焦虑感就是这个负重,欲望越大,我们就越不可能纯粹的学习与思索,结果就是,当我们在生活里面越拼命的狂奔时,我们就越不可能看清楚问题,我们的认知就越肤浅,我们就越无知,我们的学习就越无效。

这正是我过去20年的人生写照及一切苦难的根本原因,而我完全突破及看清楚这些问题,是近半年左右的事情,这更让我感慨动物脑本性的遮蔽力度是何等的强大!

因此,缺乏真正的深度的思考,你永远在低水平重复!

“慢”才是真正的深度思考

因此,有一个词可以较准确地描述“深度思考的境界”,那就是“慢”,你在学习时思索得越慢,比如我此时在创作时思索与打磨得越细致,我的创作境界就越高,我所得到的启发就越深刻,我的文章就会越细腻,解剖得越清晰。

因此,“慢”才是真正的最高效深度思考法,打卡反思时越“慢”,思索到的例子越多,解剖得越细致,你的神经元突触数目长得越多,最终你就能更快的构建出一个更全面的大脑认知网络,用《刻意练习》里面的话说,就是你能更快的构建一个更全面的“心理表征”。

因此,真正能构建起一个大师级别的心理表征的,是高境界的深度思考,而这个境界首先与我们对自我本性的反遮蔽能力相关!

这就是谬论,当你表面上快速地读了无数本书时,你实际上反而是慢了,因为在焦虑感的推动下,不管你读了多少本书,你的大脑一定留存不了什么。

相反,当你细细地琢磨时,每一个知识点思索到的细节越多,你的神经元体系构建得越快,你的认知就会越深刻。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在强调读书法的重要性的原因,而要突破这个限制,它不在于你懂得如何思考,相反,它在于你知道如何给自己“减重”,如何实现反本性遮蔽,如何超越本性来追求事业与人生,而不是在本性的遮蔽下学习。

“无为”才能达成最高的思考境界

这就是为什么老子会说“”无为无不为的原因,因为老子的无为才是真正的“零阻力”,是达成最高效思索境界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圣人正是因为“无为”反而可以成就一切,因为他没有任何为已的欲望,他的学习与事业,就是纯粹的为了学习知识本身,或者是为了创业本身。

正如小务虚在不断提升这个境界的过程中发现,当我把关注点聚焦在发现知识的本身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时,我在思索时就充满了力量,而这股力量就可以使得我完全沉浸在思索里面。

这就是老子“无为”的真正力量所在,它才是最高境界的深度思考,达到无为的境界时,不管是学习,事业还是人生,均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

因此,“无为”才能达成真正的深度思考,这才是无为的真正强大之处!


大脑神经科学的深度学习法:《深度思考》

成就小务虚整个课程体系的,正是《深度思考》,因此,建议各位在读《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型》之前,最好先打通这个基于大脑原理的方法论,运用它来学习小务虚的课程体系,你将事半功倍!

这个课程的核心是基于大脑的动物脑与前额叶之间的关系与特征来设计的,以便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地构建起一个可以实现反本能的神经元网络体系,最终达成一个最高境界的思索状态,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

为了让大家的学习能够有效,能够学习后真正改变人生,小务虚曾经研究过大量的学习类书籍,但是都没有找到我要的答案,特别是能系统的从大脑神经科学层面进行详细解剖课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你拼命地上路狂奔之前,请先停下来,把方法论彻底打通,否则你极有可能会走很多弯路。

并且,请先树立一个基本意识,你现在的学习法,一定不是最高效的,自信会使得我们一直在路上,会阻碍我们继续深入突破,在这一点上,小务虚走了太多弯路

如果你能彻底吸收内化这个课程,不管你以后学习什么,你都将事半功倍。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基于大脑的深度学习原理,让我最近1年多达到了过去10年都达不到的认知高度与深度。

(0)

相关推荐

  • 大脑算法。

    打磨固化,如何提升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这是智远的第0142篇成长笔记的分享. 比丧失思考力更可怕的 是你以为自己在"有效思考". 社群里经常有朋友问我,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一套深度 ...

  • 系统认知的框架

    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在不同时刻,我们总是面临不同的选择,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的选择.如何提升认知 ...

  • 缺乏深度思考,你的勤奋全是无用功

    很多人的勤奋,是一种低质量的勤奋,或者说,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明明集中精神两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非要拖到半夜,明明抛到群里很快能解决的事情非要兴师动众开个会.这样的做法不是勤奋,而是 ...

  • 缺乏深度思考,你所谓的勤奋只是在浪费时间

    有些人做什么事一直很勤奋,也很努力,但很多人的勤奋,是一种低质量的勤奋,当然还有些人只是在朋友圈很努力也很勤奋,或者说,有些人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希望你不是这样的人.也希望你远离这样 ...

  • 毁掉大学生只需要6个步骤你中招了吗(缺乏深度思考的浅层次学习如只看答案不记笔记只背单词而不默写等)

    (缺乏深度思考的浅层次学习如只看答案不记笔记只背单词而不默写等) https://v.douyin.com/ReFNDKu/

  • <<华北克拉通破坏>>一书是“大陆漂移假说”的低水平重复

           学术上所谓的"跟班式"研究,其主要表现就是崇洋媚外,唯西方人马首是瞻:至于地质学领域的某些人在学术上搞"近亲繁殖",其目的就是为了巩固那些&quo ...

  •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坦率地说,很多人文研究就是低水平重复

    文章导读 缺乏科学精神,还有一个表现就是,缺乏独立思考.追求思想进步的精神.坦率地说,我们现在很多人文研究就是低水平的重复. 重复古人,重复洋人,食古不化,食洋不化,说自己半懂不懂.似懂非懂的话.动辄 ...

  • 伤寒悟彻:方圆结合,走出“低水平重复”

    作者:韩世明(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 韩世明,从医四十余年,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的博士生弟子:内蒙古著名中医学家.内蒙古医学院张斌教授的硕士生弟子.善于运用<伤寒论> ...

  • 《用户思维+》打破低水平重复的关键,都在这4个字上面了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69本书 <用户思维+>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用户思维+>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文章的结尾,我们学到了一个帮助用户 ...

  • 观点||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坦率地说,很多人文研究就是低水平重复

    本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转自:中华好学者.墨香学术 文章导读 缺乏科学精神,还有一个表现就是,缺乏独立思考.追求思想进步的精神.坦率地说,我们现在 ...

  • 低水平重复

    今天算是忙了一整天,未喝一口水,划了几千万的款,投资人收到钱也是开心的,但个税太高,30%.35%,一级市场的投资,真不是好投资,翻了十倍到手也没多少钱.还得好好琢磨一下,究竟怎么做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