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等新高考八省的家长看过来,如何用往年数据来报志愿?

2021年,江苏等8个实行新高考省考生和家长估计会比较烦恼:怎么填志愿?怎么来利用往年的数据来填志愿?
原先填志愿比较简单,拿着以往各个高校的位次排名,跟自己的位次排名做个对比,再加个估计值,基本就填好了,误差不太大。现在方案都是全新的,数据跟以往的差距很大,很多家长和考生就抓瞎了。
在2020年的时候,我遇到过这个情况。北京2020年实行新高考,家长在算的时候也搞不明白。后来,我用位次大概估了一下,结果基本准确。
但我自觉自己的方法太过于粗略,因为各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不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下面这篇文章是高考专家赵京老师写的,他的公司在2020年,在北京、天津和山东3个省,有几万名考生都是用他的方法进行填报,所以结果应该可靠。

01

如何用好往年的数据,这大概是每个新高考第一年省份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
首先,我个人有一个观点:报考期间,由于老高考的省份的数据无法直接参考。考生必须对所报学校和专业做一个预估分。这个预估分数可以是考生自己预估的,也可以是某个专家或专家组预估的。
对于考生和家长最直接的帮助,就是直接给出今年每个学校的提档分数线,也就是估分。我们思考一下,如果学生或学生家长,同时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和目标院校的分数,报考是不是就很容易了?
因此,我认为对考生最有帮助的,就是给出每个学校和每个专业的估分,而不是教家长如何用往年的分数来推算今年的投档线。
如果我们能给出估分,家长就可以看着投档分数直接报志愿,那么,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呢?至少在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的几万名家长就是这样报考的。
有些家长可能会问,凭什么相信你的估分呢?
这是个好问题,我也反过来问,假如你不采用我的估分,你会用谁的呢?自己计算的吗?
我相信,如果你私下认识我,你一定会用我的估分,毕竟北大数学高分考生加14年计算机的工作经验,再加16年高考填报志愿规划师的身份,我是最适合做这个估分工作的。特别是2020年高考填报志愿结束后,在录取开始之前我们就对外公布了我们在北京、天津和山东的估分。公布估分,也是为了帮助21年的家长判断我们的估分是否可以用。相信今年会有很多考生采用我的估分。
今年1月23日模拟填报后,建议家长尝试做一次报考。
当然,我也建议你多看一些专家的估分,选择你认为最好的估分去使用。

02

接下来的文字,我个人认为对大部分的家长没有任何帮助,除非你本人对于数学、对于理论特别有兴趣。这些内容我更多的是写给同行看的,当然我也希望家长读完,因为如果你读完了,你就会意识到我对于估分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你也更有可能会采用我们的估分。
“3+1+2”模式的估分比起“3+3”模式的估分更难,以前也有人发布了一些估分方法,这些方法对于“3+3”还可以适用,但是对于“3+1+2”却完全不适用。至少到我写这篇文章为止,我还没有看见一个符合3+1+2平行志愿报考方式的估分方法。
当然,专家在公布自己的估分方法的时候,可能也考虑到估分的难度,给出的是相对容易的估分方法。正如2020年高考,我也给出了两种估分方法,一种相对简单,一种更加合理,简单的方法难度低,容易去计算,家长自己可以操作。更合理的方法较为复杂,一般家长无法用来推算估分。
在2020年之前,六个新高考省份都是采用“3+3”的报考模式,有些是院校组,有些是专业+院校,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3+3”。
对于“3+3”模式,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文、理科上一年的录取排名相加,比如一个学校文科上一年的录取排名为一万名,理科的录取排名为两万名,我们就可以假设这个学校在新高考第一年的录取排名大概在三万名。三万名就是文科的一万名+理科的两万名。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家长可以操作,但绝对不是最佳的估算方法。
我们目前见到的书籍上的、网络上的相关理论,基本上都是上述方法的变种,比如不用排名,采用百分比。但总体来说它们的概念是类似的,这些方法都是用一个学校往年的录取数据推算新高考第一年的排名,但是这种方法对于“3+1+2”完全无效。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假设,四川大学文科专业以前有20个招生名额,其中国际政治专业今年的选科要求是假设历史或物理,别的不要求;四川大学理科专业有50个招生名额,其中建筑学专业今年的选科假设为历史物理或者说无要求。那么,今年的招生计划会是怎么样呢?
可能的情况是,原来文科中的国际政治专业有一部分名额是分在了历史的招生计划中,有一部分会分到物理的招生计划中。同样,四川大学的建筑学专业过去只在理科招生,今年也会分一些名额到历史组,那么历史组中就有了建筑学专业,物理组中就有了以前没有的国际政治专业。那么我们来想一下,历史中的院校组或专业分数和物理组的院校组或专业分数应该如何推算呢?
在这之前的六个省份,我们用的是文科、理科推算整体的一个排名,也就是说用二推算一。所以大家听到的都是基于文科、理科的排名推算一个综合的排名,这个方法虽然不太科学,但还可以用。但是在2021年,我们面对的是用文+理的历史分数推算历史+物理的分数,所以这种方法基本上就都失效了。
有没有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呢?有啊,至少从科学原理上,要比这两个方法都更有效。这种方法虽然也依赖于往年的数据进行推算,但是使用的方法更合理,它是考虑到了平行志愿的报考本质——学校之间都会是关联的。
怎么关联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先谈老高考,假如在一个省份,以前北大招生名额是50人,清华招生名额也是50人,复旦的招生名额也是50人,人大的招生名额也是50人,假设这四个学校是分数是所有学校分数最高的学校,那么你可以推算出来,如果你在100名以内,北大、清华一定会有一所可以录取你,假设北大、清华的分数不会跌到复旦和人大之后,那么你会就知道,如果你的排名在200名以内,你大概会被复旦和人大其中一所录取。
但是,如果北大的招生计划从50变成了30,清华的招生计划也从50变成了30,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你的排名还是200名,你觉得你还会被复旦或人大之一给录取吗?你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你就会意识到我所说的就是在平行志愿中高校之间的排序,以及学校招生计划名额的变化,这是对录取排名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恰恰2021年,八个省份最难受的一点就是招生计划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依据招生计划的变化和高校录取的顺序以及招生计划的总和来推算每一个学校大概的录取排名。
所以,正确的方法说起来也是非常的简单,就是利用往年的数据来推算各个学校今年的相对排序。也就是说,你关注的并不是这个学校今年录取的排名,首先要做的是需要弄清楚A学校和B学校哪个分数会更高一些,或者说两者分数一样,这个顺序将会是你推算录取排名最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这个方法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家长在真正推算的时候需要很多的数据,需要把所有的招生计划的数据进行累加、推算,这个工作对于家长来说是难以独立完成的。
而今年因为文科+理科推算历史+物理,简单的方法,至少到目前为止,我都没有想出一个我能跟家长说“你如何做,就能给出录取排名”的好方法。因此,我强烈建议家长采用专家们推算的各个学校的估分。至少,可以参考专家们的估分。
如果家长没有看明白了,也不用着急。直接用专家的排名就可以了。如果,家长看明白了,我提醒你, 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比如,一个学校有一个护理专业,今年这个专业改到提前批了,那么这个学校的以往的数据也要调整。
我的理论始终是:如果专家能够给出一个普通家长能使用的推算估分的方法,我们为何不把各个学校的估分算出来直接告诉家长呢?如果这个方法特别复杂,一般家长都算不了,我们给他们讲解怎么推算估分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的结论就是,作为一个报考专家,对于家长在“3+2+1”第一年的情况下,给出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估分,将是对家长最有帮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