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果 | 闲话成都之《凤求凰》传奇
公元前143年(西汉景帝中元七年)初夏的一天正午,临邛(今四川邛崃县)首富卓王孙的豪宅门前,站着一群人,正在引项张望,似乎是在恭迎重要客人的到来。为首的一位中年人,正是临邛的钢铁大王卓王孙。
卓王孙原籍赵国都城邯郸,祖上以冶铁致富,后因秦始皇为统一华夏攻打赵国而躲避战乱,举家迁往四川临邛。别看冶铁在今天是个传统的夕阳产业,但在二千多年前,那绝对是个 “高科技”的朝阳产业,不论是铸剑、造犁、制钱、打铁锅,随便举出几例,就都离不开铁,可见,冶铁这个行当在当时就涉及到了军工、农业、金融、轻工百货等产业,具有龙头产业的地位。随着西汉文景之治的到来,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加之经营得法,到了卓王孙这一代,卓家已成拥有宏大产业和良田千亩的巨富。
前几天,卓王孙听说一个多月前,县令王吉有一位叫做司马相如的密友来到了临邛,王吉几乎是天天去拜访他,但奇怪的是,司马相如却拒不相见,王吉为此很郁闷。作为临邛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卓王孙当然要为县长大人分忧解难,同时,他也很想见识一下这位叫司马相如的家伙到底是何方高人,为何这么牛?!于是,他举办了今天这场盛大聚会,专门宴请王吉和司马相如,又顺便请了百十位临邛的上流人士作陪。如今,眼看其他客人到齐,时已正午,所请的主角却还未见踪影,不由得卓王孙不着急,于是便出现了文中开头的那一幕。
事出反常必有妖。是什么原因导致司马相如如此傲慢呢?这要从司马相如初来临邛时讲起。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年),字长卿,出生在四川南充蓬安县,但自幼却在成都长大,所以后人都把他当作是成都人。司马相如初出道时,担任汉景帝的武骑常侍(骑兵侍卫),但是,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司马相如喜爱的是写赋,但是,汉景帝偏偏不喜爱赋。所以,景帝朝司马相如才华得不到施展,干得很郁闷。后来,梁孝王(汉景帝的弟弟刘武)进京,随同他一块来的有邹阳、枚乘、庄忌等人,司马相如和这几位辞赋高手志趣相投,非常谈得来。于是,他以有病为由辞去了景帝朝的官职,随梁孝王到了梁国。梁孝王让司马相如和邹阳、枚乘等人一同居住,享受同等待遇。在此期间,司马相如创作了著名的《子虚赋》,声名鹊起。
但是不久,梁孝王病卒,门客各奔东西。司马相如离开梁地,回到家乡成都。可是此时司马相如父母早已双亡,家无遗产,本人又逢失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临邛县令王吉邀请司马相如到临邛。王县长与司马相如可是莫逆之交,司马相如来到后,王吉将他安顿在县城的都亭(县政府招待所)里。
两位好友相见后,司马相如向王吉谈了近几年的行踪,王吉知道了相如尚未成家,便向他说起,临邛首富卓王孙有个女儿卓文君,生得聪明无比,美貌无双,如今在娘家守寡,与相如是天生的一对。司马相如听了,摇了摇头,认为卓文君是富家千金,肯定瞧不上他这个下岗青年。王吉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事在人为,于是便为其好友密谋策划了一番。
王县长将司马相如安顿在宾馆里天天去朝拜,就是在造势,制造新闻热点,吸引卓王孙的眼球;果然,这出戏引得卓总上钩了,亲摆家宴宴请司马相如,这是策划方案的第一步。今天这场宴会,司马相如先是以有病为由推拒,后来王吉便亲自驾车登门去请才姗姗来迟,吊足了卓王孙的胃口,哄抬了自己的身价,这是策划方案的第二步。
紧接着,方案第三步,也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开始了。酒宴进行到高潮时,王县长把一张琴恭恭敬敬送到司马相如面前,说:听说长卿的琴弹得极好,希望能弹一曲以助酒兴。司马相如一再推辞,王县长一再相邀,最后,拗不过去的司马相如便顺手弹了两支曲子。司马相如有一个生理缺陷,就是口吃,但是,他除了文章写得非常之好外,琴也弹得非常好。王县长之所以让司马相如赋琴,一是让司马相如回避了自己的弱项:口吃,二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强项:弹琴。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卓家的千金是个非常喜爱和精通音律的姑娘,此时弹琴,正是想通过琴声来吸引她的关注。
果然,卓文君被琴声吸引,便来到客厅的侧门通过竹帘向厅内张望。她早就说司马相如是位大才子,又精通音律,如今他就在自己家中做客,她如何不来见识一下呢。卓文君十六岁便出了嫁(那个时代很正常),可惜好景不长,不过年余,丈夫就病故了,此时卓文君新寡不久,正居住在娘家。
司马相如一边弹琴一边注意厅外的动静,当偷瞄到竹帘后面有一个影影绰绰穿白衣服的女子在听琴,知道是卓文君,就施展自己高超的琴技,弹唱起了一曲《凤求凰》,通过琴声和歌声向卓文君表达了自己求爱的心情: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知者谁?知者当然只能是深懂琴理卓文君!卓文君从门帘后看见司马相如风流倜傥的样子,不由得为他的气派、风度和才情所吸引,产生了敬慕之情,尤其是这首《凤求凰》,更是让她如醉如痴,心动不已,内心十二万分仰慕,还生恐自己配不上司马相如。而宴席上的众多宾客,当然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为了恭维司马相如,一味地拍手叫好。
宴毕,司马相如又买通了卓文君的侍婢送给卓文君一封求爱信向她转达心意。卓文君接到求爱信激动不已,但她知道父亲不会同意这门亲事。当夜,卓文君私自跑到司马相如的旅舍,决心跟他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司马相如带着卓文君,快马加鞭,连夜驾车回到家乡成都。是年,司马相如36岁,卓文君18岁。
卓王孙得知文君跟司马相如私奔后,大为恼怒,说道:文君太不成器,我不忍心杀死她,可是也别想得到我的一文钱!
卓文君同司马相如来到成都后,因为司马相如的家中家徒四壁,一无所有,日子过得十分清贫。在卓文君随身所带的钱财花光后,基本上就靠变卖卓文君的首饰艰难度日。如此勉强度过了几个月,卓文君就忍耐不住了,便劝司马相如到临邛去,她说:其实你只要跟我到临邛去,向我的同族兄弟们借些钱,我们就可以设法维持生活了。司马相如也没有别的办法两人就一同来到了临邛。他们把车马卖掉做本钱,开了一家夫妻酒店。卓文君当垆买酒,掌管店务;司马相如系着围裙,夹杂在伙计们中间洗涤杯盘瓦器,当起了小工。
卓王孙闻讯后,深以为耻,觉得没脸见人,就整天闭门不出。他的弟兄和长辈都劝他说:你只有一子二女,又并不缺少钱财。如今文君已经委身于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一时不愿到外面去求官,虽然家境清寒,但毕竟是个人才,文君的终身总算有了依托。而且,他还是我们县令的贵客,你怎么可以叫他如此难堪呢?卓王孙无可奈何,只得分给文君奴仆百人,钱咎百万,又把她出嫁时候的衣被财物一并送去。于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双双回到成都(现在的琴台路),又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后记: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策划获得了圆满的成功,既抱得了美人归,又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后人将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浪漫故事以戏剧、小说、诗歌等艺术形式表现了出来,借以歌颂爱情,赞美他们勇于冲破封建牢笼束缚的勇敢精神。但只要人还在,生活就会继续。婚姻会是爱情的坟墓吗?七年之痒会不会发生?还是让历史来回答吧。
过了二年(公元前141年),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位,即大名鼎鼎的汉武帝。汉武帝雅好文学喜欢辞赋,有一次看到《子虚赋》非常喜欢,以为是古人之作,叹息自己不能和作者同时代。当时侍奉刘彻的狗监(主管皇帝的猎犬)杨得意是蜀人,便对刘彻说:“此赋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现在成都闲居。”刘彻惊喜之余马上召司马相如进京。司马相如向武帝表示说:“《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王打猎的事,算不了什么,请允许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猎的赋。”这就是内容上与《子虚赋》相接的《上林赋》,不仅内容可以相衔接,文字辞藻也都更华美壮丽。此赋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为假托人物,设为问答,放手铺写,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王奢侈为主旨,歌颂了统一大帝国无可比拟的声威,又对最高统治者有所讽谏,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此赋一出,司马相如被刘彻封为郎(帝王的侍从官)。
岁月如流,不觉又过了五年,司马相如已是乐不思蜀了。卓文君在成都朝思暮想,盼望丈夫的家书,万没料到盼来的却是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的家书。卓文君反复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无“意”。还有一层意思我们从头开始到现在,可环境变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回到起初的样子。卓文君苦等等到的是一纸数字,知其心变,悲愤之中就也用数字写了一封回信: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流水;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对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一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感到惭愧,越觉得对不起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妻子。终于用驷马高车,亲自回成都,把文君接往长安。
再后来,司马相如作为汉武帝的专使招抚了夜郎归顺汉朝,很得武帝的赏识。邛、鮈、冉、鮉一带地区各族首领见夜郎归顺了汉朝,也表示愿意归顺汉朝。于是汉武帝就封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手持皇帝的旄节,去招抚这些地区的部族。司马相如顺利地完成了使命,汉武帝十分满意,重赏了他。不久,有人上书给汉武帝,说司马相如出使时曾接受了很多金钱贿赂,武帝信以为真,就罢免了司马相如的官职。
司马相如家中富有,也乐得清闲自在,就把家搬到茂陵,与卓文君过着悠闲舒服的生活。公元前118年,司马相如因久患糖尿病而逝世,终年61岁。“文章西汉两司马”,这是班固对司马相如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