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奇不是成年人
青春期总爱为赋新词强说愁,长大了学会了将哭喊调成静音,这是成长,也是标尺,记录着将钉靴穿在脚上在地面凿出的痕迹。
发现文艺青年的成长一个有趣的规律,从一天几条状态变成几天一条状态,再变成干干净净的朋友圈,其中经历的估计只有当事人本人才知道的心理成长。
年龄上的成长,也学会了将情绪收敛,源于压力,也源于担当。从向父母索要宠爱的角色,变成考虑着能给父母什么的转变;从羡慕同龄人的点赞,到我也要装个逼不能落后的倔强。今日飞巴黎,明日米其林,总之生活就是五彩斑斓的万花筒,精美程度让你应接不暇
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
将小猪佩奇与“社会人”身份联系起来,实现了不用抽烟喝酒、只靠卖卖萌就能当上社会人的愿望;简而言之是一种逃避生活的另一种方式了。文化的多元性,假面也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
生活是一个牛逼的编剧,学生时代排名靠前的尖子生毕业大部分做了技术员,也有做了老师;中不溜秋的做了公务员、事业编以及各种文员,剩下的反而活得有声有色。学生时代追求的排名、荣誉,现在看来不值一提,唯有人民币最实际。
幼儿园就有小团体,“社会人”也会有小团体,有的是普通的吃喝玩乐群,有的就是业务学术交流群,当然最牛逼的还是各种资源群。小团体的存在释放了很多工作中的压力,在领导面前不敢表露的情绪,在同事身边生生憋住的吐槽,在家庭里鸡毛蒜皮的苦恼,以上种种,在挽起袖子核对过胳膊上“小猪佩奇”的纹身贴之后,压力可以尽数卸下,换上一派乐天的焦躁。
一个假面对着另一个假面,我看中你的技能,你看中我的人脉,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背后,真正意图又能猜出几分?
求人不如求己,不如将社会人的皇冠戴好,再往假面上打几只玻尿酸。
小猪佩奇的纹身?
算了吧,会过时的。
(我和郭律师,2015年6月拍摄于敬文图书馆二楼东侧阅览室,感谢郭律师的伸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