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 乐歌的随笔《龙凤山笔会点滴》

龙凤山笔会点滴  

我是一个喜好文字的人,但仅限于写点小文章小感悟,聊以自慰而已。未曾想过,一个还没摸到文学门槛的初学者,也能够参加笔会。当我站上悬于半空的龙凤山玻璃吊桥时,懵懵然,晕乎乎,疑心自己在梦中。
这是我第二次来龙凤山庄,上一次是五年前,那个秋风染黄了山峦,秋叶随风飘舞的日子,我和我的一队骑友骑着单车而来,为的是挑战龙凤山陡坡,品尝登顶的喜悦与豪迈!而今天,风和日丽、春花烂漫,我应约参加中国作家黄石论坛暨2021年龙凤山春季笔会,想着明天就能够当面聆听国内知名文学刊物的编辑老师授课,能够和黄石众多优秀小说作者欢聚一堂,心中既充满期待又莫名的忐忑不安。
躺在宾馆的床上,想象着明日老师们会如何评价我的作品,是大加褒奖,还是批得一无是处?又想,反正来都来了,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吧!无论好坏,都要以平常心对待,来此目的不就是为了学习吗?
笔会在翠竹掩映的一幢白色小楼里的会议室举行,大家围坐在椭圆形的长桌周围,会议以散淡、随意的聊天方式展开,没有想象中高高的主席台,不免失掉了庄严凝重的气势,却因此有了平等和谐的意味,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气氛由此变得亲切而融洽,我到得早,特地选了一个靠近主讲老师的位置。
市作协主席荒湖老师,说话幽默风趣,没有一点作报告的架势,他的开场白既开宗明义又简短精彩,引得全场热烈掌声。接着,他一一通报了作协选送给编辑老师点评的23篇作品名单,我竖起耳朵,唯恐漏掉一个字,直到他全部念完。可惜,名单里并没有我的作品,很显然,我精心挑选、自以为不错的那篇小说,在初选时就被毙掉了!感觉有点尴尬,面子上不好看,既然没选上,干嘛还通知我过来?但话又说回来,文稿没选上,笔会却通知了我,说明领导关心爱护我,不想让我失去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如此一想,心中释然。
最先出场的嘉宾是《湖南文学》主编黄斌老师,他头发微卷,国字脸,戴着一副黑色方框眼镜,儒雅中透着坚毅与冷峻。他接连点评了五篇作品,用词之严厉,批评之直截了当,让我大开眼界。说明他仔细研读了每一篇小说,对存在的错漏和缺点看得非常透彻、精准,这样的敬业精神和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让我心生敬意。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归纳如下:一是小说题目不要过于随意,要与故事情节相符,尽可能的简练且有内涵;二是选材要有主次之分,不能事无巨细通通罗列,像流水账一样;三是故事要有起伏,要善于营造冲突,而不是回避;四是要力避人物形象脸谱化,每一个人物都要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长江文艺》编辑部主任何子英老师是第二个上场的,她以女性特有的认真与细致,分析了每一篇习作的亮点与槽点,查找“病根”的同时,不忘给予作者鞭策与鼓励,又开出了“良方”。她勉励大家,一是要多写多练;二是多多阅读名家作品;三是要有效写作,不要千篇一律;四是要多观察多思考,提高社会洞察力;五是写小说要踏上时代的节拍,要给读者留下光明与希望……她的声音极轻柔且有韵律感,分析问题丝丝入扣,合情合理,文友们听得入迷,不觉已到饭点。
下午两点半,当我再次走进会场时,《长江丛刊》总编牛维佳老师已经开讲,果如传说中的为人谦和,气质高雅。他侃侃而谈,语气轻松诙谐,时不时穿插一个小故事,极大地调动了听者的兴趣。点评作品时,他以一个老作家的身份,对每一篇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尽可能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和每一位作者沟通,提出作品的修改意见。他说,写小说要举重若轻,找一个侧面写,从小处着手,把打动人的细节写出来;文学作品讲究含蓄,不能太直白,既要写出情节,又要简练,不要为了铺垫而铺垫;不能抽象地写人性的善与恶,要有具体的故事,要用真情真心去写,感染别人之前,先要感动自己。
最后一位出场的是《雨花》主编向讯老师,一位年轻帅气的八零后,他是湖北老乡,尽管人在他乡,却不忘关心家乡的文学创作。他非常尊重每一位作者,和他们对话,了解他们的写作初衷,对提交的作品仔细地提出了修改意见。同时,又对家乡作者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小说一定要有自己的叙事腔调;二是小说要符合现实逻辑;三是小说作者要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根据地”,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要进行深度挖掘;三是小说作者对自己要有信心,目标越大,干劲就越大;四是写作贵在坚持,有努力就会有收获!
四位老师的发言,都特别有针对性、指导性,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用醍醐灌顶来形容,恰如其分,毫不夸张。尽管他们点评的文章不是我的,但句句说到点子上,指出的每一点不足和缺陷,恰恰也是我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好像是在帮我的作品“找病因”“捉虫子”,提出的每一条批评意见,都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切中了要害,为我下一步提高写作水平,指明了方向。
除了主讲老师,与我同来参会的不少小说作者,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龚甫,零零后,湖北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一篇写高中生朦胧情感的小说,让牛维佳老师赞不绝口,说他的作品很有灵气,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秦立才,大冶市刘仁八镇本土作家,被誉为故事大王,牛老师说他的小说《情书》写得很有情趣,想象很丰富,语言也很有美感……还有叶国成、南佳、段兵胜、刘会跃、刘秧霞、刘志发等等作者,他们的小说都很有特点,无论是语言、情节、选材,还是人物塑造等诸多方面都可圈可点,他们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五年前,我骑着单车登上龙凤山之巅,而今我又走在通向另一座高峰的路上。虽然我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一支生花妙笔的,或许我穷尽全力、耗尽一生时光,也写不出有高度有灵魂的好作品,但我对于文字永远不会厌倦,永远处于谦卑的状态,或许这就是我的宿命。
写作之于我,不仅仅是一个业余爱好,更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生存方式。或许有人会说,现如今写作的人比看书的人都多,继续写下去,没什么前途。我心里也清楚,靠写作不能养家糊口,也不大可能成名成家,但我依然会坚守,痴心不改,就像我不会放弃运动一样,我会在心底留出一块地方,那里有我爱的诗和远方!

陈军,笔名乐歌,黄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军嫂》《博爱》《散文选刊》《人民政协报》《五彩石》《楚天文学》《黄石视听》《人民政协报》《武汉铁道报》《黄石日报》《东楚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50余篇,曾获湖北省作协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优秀奖。生于七十年代,单车和跑步运动爱好者,喜欢把运动中的见闻、感悟写出来,在我的心目中,跑步很快乐,但如果把这个过程用文字描述出来,收获的快乐,一定是1+1大于2的。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侃刊而谈:《槐荫文学》第四期目录

    编者语:2018年,<槐荫文学>再次改版,从60页增至96页,并加大扶植新人的力度.欢迎孝感本土作者踊跃投稿,把<槐荫文学>从纸的厚度变成质的厚度! 在过去的一年里,<孝 ...

  • 散文||我的别样风景

    我的别样风景 前段时间,家乡溆浦的何先培老师,数次来电约稿.他们创办的<武陵文化>杂志,要办一期怀旧专号,嘱我写一篇回忆文青时代的文章.我以种种不是很充分的理由,婉言推辞.并非矫情,也不是 ...

  • 咱们村‖“浮生六记”之五“作文记”/张鸿举

    编辑亚静 张鸿举:"浮生六记"之"作文记 " 据说俺之前的文字有很多粉丝喜欢,尤其是俺的"都市男女情感"系列文字.一个做导游的L妹妹还专门打 ...

  • 学习国画点滴

    秋 关注 学习国画点滴 2020-10-28 阅读1238 偶尔在抖音里走进了大鹏教育,学习国画,一个多月上了二十节课,感受还是很多的.以前在老年大学也上过几节课,那是速成,第一次看老师画丝瓜,我尝试 ...

  • [黄石文坛] 乐歌的随笔《读书,心灵的归宿》

    读书,心灵的归宿  读书,是我从小就有的爱好.那时候,并不懂得人为什么要读书,家里也没有读书的环境能够影响到我.唯一能够解释得通的理由,就是喜欢,单纯的喜欢,发自内心的喜欢,因为读书能使我心安,是我心 ...

  • [黄石文坛] 乐歌的随笔《乡愁是一碗包面》

    乡愁是一碗包面   屈指算来,出外谋生已三十载,尝过许多南北菜肴.东西风味,最忘不了的还是家乡的味道.包面,就是家乡人眼里最美味.最经济实惠.最能凝结家庭情感的一道传统美食,又名馄饨,也有的地方叫抄手 ...

  • [黄石文坛] 乐歌的随笔《叶子教练,播撒爱与善的种子》

    叶子教练,播撒爱与善的种子  叶子,是我一位跑友,为人低调淡然,看起来普普通通.她除了跑步,更愿意与跑友分享健康跑步知识,喜欢带着跑友训练,把科学的跑步理念和方法传授给大家,被我们亲切地称为" ...

  • [黄石文坛] 乐歌的随笔《带着爱人去爬山》

    带着爱人去爬山   不经意间,坚持户外运动已七年,从最初的公园里慢走.快走,到骑单车上下班.四处骑游,再到慢跑.快跑.马拉松,还有户外爬山.野游:身体也经历了从虚胖.羸弱.多病,到标准.健康.强悍的华 ...

  • [黄石文坛] 乐歌的随笔《我被“黄马”撞了一下腰》

    我被"黄马"撞了一下腰 说来惭愧,家住磁湖边,跑步好几年,"黄马"却没有正儿八经地参加过一回.但我与"黄马"的缘分却不浅,早在2016年夏天 ...

  • [黄石文坛]马静的随笔《除却读书都让人》

    除却读书都让人  清代戏曲家唐英写过一副律己联"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只此后一句直入我的心扉,人生在世,至乐之事莫过于读书.   可能如我的名字,我的性格好静,最大的兴 ...

  • [黄石文坛] 乐歌的小小说《获奖》

    获奖   李东林这两天有些烦闷,他没想到,一张获奖喜报竟搅乱了他家平静的生活.   这天傍晚下班回家,老婆拿着一张红纸片眉飞色舞:"东林,你的获奖喜报到了,这回该有不少奖金吧!"  ...

  • [黄石文坛]浩然的随笔《忆母校》

    忆母校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几度春秋,几届良师,几多同窗.今天因为外甥读书的事,走进我的母校--茗山中学,看到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操场和跑道,我心潮澎湃,如平静的湖面投了一颗石子,久久不能平静. ...

  • [黄石文坛]朱光的随笔《打电话的往事》

    打电话的往事   如今,人们打电话.聊微信是工作.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常态,甚至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可是,你知道五十多年前,打个电话有多艰难吗?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下乡插队在梁子湖畔一个小山村.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