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这所冷门985,三跨逆袭上岸 | 华南理工新传考研经验
🏫
△ 图源网络
本科就读于南京某211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纯跨考生。大学三年成绩平平、游手好闲,决定考研后逐渐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一战华南理工大学专硕,初试排名靠后,复试逆袭7名上岸。
一、前期准备和择校
大一因为懒惰没有参加转专业考试使我错失了学习新传的机会,于是在决定考研的那一刻,我就坚定的选择了新传,其一是不想再给自己日后说后悔的机会,其二则是由于本人实在是没有学行管的天赋,如果为了保险起见继续考本专业,依我的尿性很可能会中途选择放弃。
很多人担心跨考失败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相较于我本科专业整日与zf打交道,各种“云之上”的政治学名词来说,新传对跨考生来说真的已经很友好了,通俗易懂的专业名词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风尚,至少在你尝试“入门”的阶段不会很劝退。
从去年二月份将目标院校锁定至同在仙林的南京大学开始,我就疯狂上知乎、微博搜经验贴、加上岸学姐微信来试图获取更多关于备考南大的关键信息,3月份开始在慕课、bilibili上听一些公开课以及着手看《新闻学概论》和《传播学教程》等入门书籍,这一阶段其实可以算是我在摸索自己对新传是否真的感兴趣以及转变学科思维的过程。
而正如大家所知,2020年9月7日,“渣男”官宣停招全日制专硕,在花了两天的时间颓废后我决定备考华工,这所相对“冷门”一点的985高校。由于我在暑假黄金复习将很大精力都扑在实务练习上,而对于不考实务的华工来说,这几乎就是前期的无用功。
二、关于参考书
三、复习时间线
说了那么多废话,现在把时间线拉回备考初期,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1. 2020年2月-4月(学习时间随机)
由于大三还在上课,备考时间被各种课程作业和社团活动等挤占,所以没有很清晰的时间表。这一阶段我的重心放在英语单词和专业课书目阅读上,由于我自身英语底子还不错,所以学起来没有很吃力,每天扇贝打卡+恋恋有词是雷打不动的任务。(后期买了红宝书以后才相见恨晚)。
专业课如前文所说,读书+看网课,开始做一些基础笔记。这个阶段对书本的掌握还是碎片化的,摸不清学科脉络,没必要强行做笔记之类的,我基本就是看完一遍再从头看一遍,然后听网课对书本知识进行一个补充。晚上回宿舍后就打开关注的公众号浏览热点和知识点集锦来加深印象。
2. 2020年5月-6月(学习时间随机)
经过前几个月的阅读轰炸,《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和《网络传播概论》这三本书我已经基本比较熟悉了,在学姐的指导下我开始提炼框架,这个时候还没有能用5w框架概括的本事,我就是按照章节整理,同时开始用别的书籍来补充知识点。比如《新闻理论十讲》这本书对新闻是什么的研究比《新闻学概论》更全面,你就可以自己将《新闻学概论》有关这一块的知识点更加细化;再比如《传播学教程》对传播是什么的问题一笔带过,但《范式与流派》就用了很大篇幅梳理出六个角度,这都是对你原先掌握的知识图谱进行的补充。可能前期不会有什么感觉,但在后期答题的过程中这些积累都会使你的答案更加丰满和有深度。
很多人这一阶段就开始提炼自己的笔记了,而我没有,原因很朴实:不喜欢做电子笔记,但手写字又太丑,完全没有想看的欲望。我是买的上届学姐整理的电子笔记然后打印出来自己补充,然后在一些我无法理解的地方贴上自己整理的资料。但还是以我自己提炼的框架为主,把学姐资料的知识点扩充进去。相当于我自己画的框架图是索引,而学姐的笔记和从书上摘下来的知识点是资料库,我日常复习时先看索引图,然后再去资料库一点一点梳理每一部分。热点方面我每天都会看木铎的推送,后期木铎推的每月热点强烈建议大家关注,基本节省了你自己去搜集资料的时间,一些名人名言也可以拿小本本摘抄下来,之后都是你的答题库。
英语我方面我开始练习真题,按照每天两篇阅读的量做题,不求正确率,但要对生词进行摘抄,做到对每个句子都能翻译出来,同时坚持每天单词打卡。
3. 2020年7月-8月(学习时间10:00-20:00)
暑假阶段时间上非常充裕,但我实在做不到七点起床学习,专注力也非常有限,晚上到了八点几乎就不会再学习了,大家可以按照个人情况量力而行。这一阶段我的重心放在整理专题+实务练习。以下只介绍专题整理部分。
每天定量给自己规定专题整理目标,从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入手,我是先从热点专题开始,去知网搜索文献,按照引用量和下载量顺序选择性阅读,梳理出基本概念如名解、利弊、原因、与新闻业的关系等各种可能出题的角度。不要大幅摘抄,可以提炼关键词以及整合相似角度的不同答法。
这一时期各个考研公众号也会推送专题整理,可以在微信搜索,然后自己整合,总之就是至少要保证你的专题有亮点,整理专题基本就是在脑子里过答题方法,是积累答案素材库的过程,工程量浩大,可以根据院校真题有偏重的整理,例如南大爱考非虚构写作,我就会在这一专题标注极其重要,整理的更加细致。同时我开始背诵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知识。建议备考华工的大家多关注有关网络空间治理和传播效果有关的专题,从真题来看网络空间治理几乎是每年都出,而华工考题的重复率偏高,一定要将前几年的真题参透。
英语和前一阶段大差不差,跟着唐迟老师的阅读网课刷真题,并开始阅读“经济学人”等外刊锻炼阅读能力;政治开始在晚饭前后学累了的时候刷徐涛的网课,同时按网课进度刷1000题,做完再看一遍《精讲精练》自己订正。
(暑假的桌面)
4. 2020年9月-10月(学习时间6:00-22:30)
前期的基础知识输入+专题整理基本完成,这一阶段开始疯狂背书,翻看华工的真题大家会发现华工偏爱基础知识,尤其是新闻学,基本直接出《新闻学概论》上的原题,新闻史也很少考偏僻的知识点,一道新闻史的论述题基本背下来分就是你的,没有捷径,只能硬着头皮背。
而华工的特色品牌传播这一块,来不及梳理的我选择快速过一遍书后直接背诵机构笔记,无意间在慕课上找到了品牌传播的网课,挤出时间倍速观看并整理了大概十张A4纸的笔记和5张广告案例,建议备考华工的朋友们一定要好好读段老师的那本《整合品牌传播:从IMC到IBC理论建构》,书上出现的每一个名词都要搞清涵义,因为它很有可能出现在真题的名解部分,每一个分点回答的地方也要注意,因为它有可能是简答题的标准答案。10月底我花了两天时间把书中可能出名解和简答题的地方整理了出来,最后成功的押中了两道题,我坚信如果没有这个整理的过程,我可能就会与华工失之交臂。
英语方面真题已经刷过两遍,但还是有些题反复错,相较于前期的翻译句子导向更加注重归纳不同题型的答题特点和整理错题,每周练习一次作文,专业课背诵任务够大了,所以我没有背作文,主要是看作文书然后整理自己的作文模板;政治开始看腿姐的网课以及二刷1000题,错得离谱的题做个标记,晚饭前后翻开看一遍,再去《精讲精练》里找到对应知识点在页下折角,抽碎片化时间按照标记反复看和背。
事实上,这段时间有很多考研er扛不住压力选择放弃,但我有幸遇到了几位超级努力的研友,在他们的带动下比之前更加拼命,起床困难户的我竟然开始每天五点半起床,迅速吃完早餐后在寒风中边背书边等图书馆开门。偶尔也会觉得学不动了,这时候我就会毫无罪恶感的回宿舍休息,可以说我在考研期间的心态保持的非常好,偶尔崩溃也会迅速调整,在这里建议大家真的没必要过于拼命,感觉学不动的时候就回宿舍休息一下午,第二天效率会更高,但绝不能轻易的就选择放弃,时刻高素质自己走进考场你就赢了一半的竞争对手了。
5. 2020年11月-12月(学习时间6:00-22;50)
同样是疯狂背书和背诵专题的阶段,但这一阶段必须开始强迫自己输出了。我找了认识的学姐帮我批改论述题,基本是三天一道的亚子开始练习。练习论述题的过程可能是我备考过程中唯一想放弃的阶段,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写论述题花了整整一下午的痛苦,但意外收到了学姐的好评让我重新信心满满。
刚开始练习我基本是需要需要翻书和看专题列出小标题然后自己写题,后来学姐规定必须自己作答,我又经历了几次熬三四个小时才能答出一道题的窘境,不过练习的次数多了真的能够掌握一些自己的答题套路和小标题写法。更重要的是学姐批改完后一定要查阅资料进行二改,这一阶段可以纠正你在答题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到了十二月我基本就不再背专题,而是直接背自己的答题稿。
此外,每天抽10分钟自己写两道华工真题的名解,然后查阅标准答案整理背诵,简答题15分钟一道,整理方式同名解一样。在上考场前必须保证每道真题你都能有一个大概的答题框架。刚开始练习答题可以电子稿,然后慢慢练习手写,华工的题量很大,不多练习几次考场上可能写不完,而答不完将可能直接导致考不上的后果。十二月开始,我一共做了三次模拟考试,用的是和华工题风接近的高校真题,没有一次写完的,但进度的确是一次比一次快,第一次时间快到了我还有两道论述和两道名解没写,第三次我只剩一道论述题没写。但请相信,当真的坐在考场上,那种被紧张感和庄重感包围的环境下你一定可以写完,我就是一个例子。
(请忽略我的丑字.......)
英语开始将重心放在作文练习和翻译上,同时依旧坚持背单词和翻看整理的真题笔记。小作文一共就几种类型,花时间把每一类的模板整理出来练习几遍基本就没问题,大作文相对较难,但其实也是可以总结出模板的,只要语法没有问题,框架不要太过雷同,基本都没什么问题。如果你擅于背诵,多背几十篇基本就可以有自己的模板了;也有人和我一样不擅于背诵,那么你可以和我一样,多看几篇优秀范文,然后自己替换句子整理出自己的作文句型。
这一时期政治市面上各种真题都出来了,我做了肖四肖八和腿姐、徐涛的选择题部分,没必要纠结刷题量和正确率,错的题全部标注出来对着精讲精练回顾和一些热点资料回顾。主观题我只背了肖四,不得不说肖秀荣老师真的是yyds,基本全部压中,这里也建议大家不要在答政治的时候完全照搬肖四的答案,我由于肖四背的不熟基本半自由发挥,却在选择题不到40+的情况下考了75+,可见阅卷老师还是希望能看到大家自己的思考的。
四、写在最后
我一直是一个习惯自我否定的人,回顾备考的过程,毫不夸张的说上考场的前一刻我都觉得自己考不上,因为始终觉得自己换学校后复习时间不够,品牌传播基本连半吊子的水平都没有,我凭什么能赢过那些二战考生和从一开始就备考华工的考生们。
事实上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也在因为自己没有背熟的知识点而懊恼和后悔,直到初试成绩出来我根据华工往年录取人数以为自己彻底凉凉到复试结束后的惴惴不安,我也一直处在一个自我否定的状态,但当我坐在图书馆写下这篇经验贴时,脑子里一直回闪着自己备考过程中的一幕幕场景和ipad里花里胡哨的笔记资料时,我才突然觉得原来之前的自己做了这么多准备,而就算在没有扩招的背景下我无缘华工,我也只是输给了二十几个比我更强的对手,虽然免不了遗憾,但也值得我骄傲了吧。
所以请各位考研er不要把自己的竞争对手想象的过于强大,更不要把自己想的过于渺小,只管埋头学习,无问西东。最后希望看到这篇推送的小伙伴永远相信天道酬勤,只要你足够努力,凭什么考上的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