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专题

电力:用电量和GDP强相关,仍为正增长

按照IEA指引测算,2025年光伏风电发电量占比超过25%,2030年光伏风电发电量占比近50%,对电网的运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是否能实现的核心并不在于电站资产的运营和经济性,而在于电网的消纳和用电、发电、电网各个环节的储能配套。即便按照新增装机谨慎的配置20%的储能,2025年可以达到50GW的量级。与之相匹配的发电端、电网端、用电端的资本开支远超想象。

水泥:工业过程排放占比60%,减排难度最高

以10-20年的周期来看,参考日本的水泥产业史,CR3达到70-80%的竞争格局。随着免费配额发放量的大幅缩水,企业碳排成本不断提升,以海螺和行业平均成本差距30-50元/吨作为公司长期盈利能力来实现行业的产能出清,仍有4亿左右的碳排放量需要CCUS来解决。同时,海螺也深耕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焚烧技术,成为水泥龙头加速减排的另一途径。

钢铁:电炉替代高炉的核心在于废钢回收

以10年的设备折旧周期和20年的房屋折旧周期来看,累计废钢量的拐点是不是在2030年以前到来?更换电炉单设备投资仅为100元/吨,按照长达20-30年的设备替换周期(行业投资强度17.5亿元/年),电炉对于高炉的替代并不会给龙头企业带来过重负担。

化工:碳排总量有限,但强度突出

发挥煤化工龙头长期积累的成本优势和工艺端的核心竞争力,更换碳排强度较低的天然气工艺路线,提升精细化工率都是减少国内化工碳排放强度的方式。

碳中和约束下十年的产业投资机会

储能是解决电网消纳问题的必然选择。铁锂电池路线的成本大幅下降(设备、原料创新)、新能源车加速放量后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于储能(回收、检测),BMS、EMS、逆变器都有着巨大的创新机会;工业电气化过程(包括钢铁改电炉、灵活电网系统重建、水泥有色化工节能减排设备再投入)催生设备端的机会,需要依靠电力设备和机械设备龙头的研发创新能力;工业过程减排主要通过CCUS来实现,其次为氢能。保守估计国内情况,水泥仍有4亿吨碳排、石化化工2-3亿吨碳排、天然气3.6亿吨碳排,合计10亿吨碳排要靠CCUS来实现中和。

光伏锂电的产业历史值得所有涉及碳中和约束的行业学习

资本的协同和稳定的政策预期对于龙头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来讲至关重要;技术路线之争的结果往往是优秀的产品性能而非当下的经济性;而资本的选择永远是更优秀的性能,不确定的只是爆发的时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