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五世纪——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84

道士寇谦之

NO.84

当时佛教在整个北魏十分风行,包括不少拓跋皇族在内的众多鲜卑贵族都是佛教的信奉者。

但皇帝拓跋焘却是个例外。

其实拓跋焘起初对佛教也并不排斥,刚即位的那几年还曾多次召集各地高德名僧,一起谈论佛理,每年的四月初八佛诞节(释迦牟尼生日)他还亲登门楼,观看散花,以示礼敬。

但后来情况却起了变化——拓跋焘对佛教越来越反感。

这里边有两个人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个是崔浩。

崔浩向来以华夏文化捍卫者自居,对外来的佛教极为厌恶,经常向拓跋焘进言,说佛教虚幻荒诞,危害世人,应该予以取缔。

另一个则是道士寇谦之。

寇谦之曾在中岳嵩山潜心修道多年,冬修三九,夏修三伏,日修吐纳导引,夜修采阴补阳,比高三学生还刻苦。

天上的道家始祖太上老君为了酬谢他的勤奋(简称“天道酬勤”),亲自下凡接见了他,并亲口册封他为天师,之后太上老君的玄孙李谱文又降临嵩山,授予他秘籍《九阴真经》——对不起,是《录图真经》,并让他下山,辅佐北方的太上老君——对不起,是太平真君。

太上老君的话,寇谦之当然不能不听,于是他便离开了嵩山,来到北魏国都平城,求见拓跋焘。

当然,这一切都是他自己说的。

北魏多数朝臣都认为,寇谦之所讲的比绿剪口香糖、老于妈辣椒酱还要假,完全不能相信,但一心想借道教来对抗佛教的崔浩却对寇谦之深信不疑,说他的确是高人,有仙气。

有仙气?有脚气还差不多。

朝臣们对此嗤之以鼻。

但崔浩却对他们的嗤之以鼻嗤之以鼻,始终对寇谦之极为推崇,还专门拜其为师。

在崔浩的影响下,拓跋焘也逐渐接受了寇谦之的理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这一套道教的东西对皇帝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因为金钱、美女之类常人渴望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已经如空气一般唾手可得了。

公元440年统一北方后,他更是按照寇谦之的说法,把年号改成了“太平真君”。

自从笃信道教以后,拓跋焘就抛弃了佛教。

早在公元444年,他就颁下禁令,要求上至王公,下至平民,一律不得在家中供养僧人及巫师。

而这次在长安某寺发生的事,尽管只是个个例,但就像某些性情偏激的女人因为受了一个男人的骗,便认为天下所有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一样,性情偏激的拓跋焘也因为一个寺庙不守法纪,便认为天下所有佛寺都不守法纪,天下所有僧人都不是好东西,从而对整个佛教更加深恶痛绝。

加上崔浩又在旁边火上浇油,拓跋焘一怒之下,宣布佛教为邪教,下令把长安城内的所有僧人悉数诛杀,所有佛像和佛经一律捣毁,同时传诏给留守平城的太子拓跋晃,让他通令各地,把长安的做法推广到全国。

拓跋焘在诏令中要求:……诸有浮图、形象及胡经,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所有的佛教建筑、佛像以及佛经,全部捣毁焚烧,和尚不管年龄大小全部坑杀!

如果照此不折不扣执行的话,佛教可能在中国就会彻底消失了。

好在太子拓跋晃并没有这么做。

作为虔诚的佛教徒,虽然他没有违抗父亲旨意的胆量,却有意放缓了执行法令的时间,并提前放出风声,使远近各地的大多数僧人得以逃匿幸免于难,佛像、佛经也有不少被偷偷收藏保存了下来,为佛教后来的“春风吹又生”留下了宝贵的种子。

而北魏境内的佛寺、佛塔等佛教建筑则全都被夷为平地。

这是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遭受的第一次大劫难,也是佛教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之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的第一桩:太武灭佛。

(0)

相关推荐

  • 激荡四百年:拓跋嗣去世拓跋焘继位,笃信道教柔然一生之敌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03篇 南征刘宋虽说损失惨重,但毕竟夺取了大片土地,对于北魏来说,完全可以接受,拓跋嗣也很满意,战事结束后,开始巡视大好江山. 景平元年(公元423年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3

    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3 北魏统治者原为鲜卑族拓跋氏部,自386 年于代北建国后,魏初诸帝便实行了与汉民族相同化的政策,北魏太祖道武帝" 好黄老,颇览佛经" ,太宗明元帝,&q ...

  • 北魏太武帝灭佛事件的浅读与分析,宗教当引以为戒的先例

    北魏立国时因拓跋珪推崇汉化.任用汉人士族等原因,国力得到迅速发展,同时这些被征召为官的汉人士族,也成为了北魏朝堂中的柱石,为北魏治政方略.军事参谋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北魏之所以能统一北方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40

    苻坚对此当然也十分清楚,据说他曾经非常真诚地对王猛说:有爱卿你夙兴夜寐,日理万机,我就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一样,可以悠哉悠哉地度过余生了! 王猛连忙回答:没想到陛下对臣的评价如此高,臣实在是不敢当啊,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9

    NO.139 战后,苻坚自然要大封功臣. 邓羌被封为征虏将军.安定太守.真定郡侯,杨安为吏部尚书.博平县侯,而功劳最大的王猛则不仅被加了使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冀州牧.清河郡侯等一大串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8

    NO.138 前秦军乘胜挥师东进,在三天后就抵达了邺城,将邺城团团围住. 此时濒临崩溃的前燕帝国早已失去了约束力,邺城郊外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盗贼横行,劫掠肆虐,强奸案此起彼伏,杀人者多如牛毛. 然而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7

    NO.137 慕容评闻讯大惊,自己本想凭借后勤补给的优势固守不战,用时间来拖垮对方,现在没了吃的,再这样拖下去,被拖垮的只能是自己. 这一策略显然是彻底地破产了. 怎么办? 就在他惶恐不安之际,燕主慕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6

    NO.136 慕容评啥都没干. 他认为前秦军远道而来,利于速战速决,便决定不与王猛正面交锋,而是用持久战来拖垮敌方,因此,他在潞川按兵不动,坐视晋阳丢失. 不过,确切地说,他也并非完全啥都没干,其实他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5

    NO.135 当然了,不管后人怎么评价王猛的这种行为,都并不会妨碍他继续在战场上高歌猛进. 就在他实施"金刀计"的同时,他麾下的大将梁成又再次重创了慕容臧的前燕军,斩首三千余级.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4

    NO.134 王猛"大为震惊",连忙向苻坚上书,报告了慕容令叛逃的消息. 当然,他也不会忘了在这之前通过某种私人渠道设法让慕容垂获知了此事. 慕容垂闻讯大为恐慌--根据慕容令在投靠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3

    NO.133 王猛受命后,一面做出征的准备,一面开始实施一个自己精心策划的计划. 他向苻坚请示让慕容令担任此次出征的向导.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苻坚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按照王猛的安排,慕容令和先头部队先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2

    NO.132 苻坚摇摇手拒绝了:我正要招揽英雄平定四海,怎么能杀慕容垂这样的人才!再说,我已经诚心接纳了他们,匹夫尚不能食言,何况我是万乘之君呢? 就这样,他不仅没杀慕容垂,还封其为冠军将军.宾途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