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搞不好读了本故事会,历史上武则天杀女的故事,有多不靠谱

 在我们不少人的印象当中,武则天是个心狠手辣的心机婊,当年她为了上位,甚至不惜杀掉自己的亲生女儿,以嫁祸正宫王皇后,最终达到挤掉原配、替补上位的目的。

然而,这种观点其实是基于武则天是个狠人,而高宗李治是个小白的基础之上,才能成立的。

试想一下,倘若真是武则天杀了女儿的话,能够瞒得住一时,哪能瞒得住一世。

王皇后在狱中的死不承认,能不让李治心疑,整天搂着一个有着杀死自己女儿嫌疑的老婆睡觉,李治的心得有多大?

 咱们看历史书,大多看得是一个后人修史的观点,而真相有时候还真得咱们自己来分析、来摸索。

有时候,可能性趋向合理的话,真相也许也就不远了。

       关于武则天杀女儿这件事,其实史学界早就吐槽不断了,主流史学观点还挺一致,都觉得这事儿实在是不靠谱。

首先,史书记载不靠谱

           关于武后杀女这事儿,属于宫廷密事,除了小公主确实殁了之外,其他脚本全靠猜,最初《旧唐书》记载的,也是史官猜测的一种可能,写在史书上之时,也是以“史官曰”的口吻:

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

《旧唐书》说得很明白,这事儿是史官说的,至于哪个史官,没交代,通俗讲,就是听人说的。

靠谱吗?你猜。

但这种风格流传到了宋代,就变味了。

在《新唐书》、《资治通鉴》当中,相隔几百年的后人,反而知道的比前人还要详细:

新唐书:

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

资治通鉴:

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诉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

       关于《新唐书》这本书,其实一直让后人很纠结,作为欧阳修创作的一本私人史书,这本书里,个人观点太强,文学风气浓厚。

一句话能加工成一个段子的史书,你敢信吗?

而《资治通鉴》这个桥段,明显借鉴了《新唐书》的以讹传讹,情节是好看了,但责任心可是碎了一地。

因此,咱们现在了解的武则天杀女故事,真实性实在是太低了。

其次,当年的《讨武曌檄文》压根没提这事儿

 如果武则天真的杀了女儿,那么后人都能知道的信息,在武则天时期应该有人知道,即便大家知道不敢说,但总会有人敢说,比如说骆宾王。

这位当年在《讨武曌檄文》当中,把武则天骂的是体无完肤,有没有的罪名,都先来了一遍,火力360度无死角全开,轰得武后都不得不佩服:
        “这货真是个人才!”

可在所有的罪名里,偏偏就没有杀女这本一条爆料。

这就足以说明,在武则天的时代,至少在骆宾王所在时期,不管是当时的社会舆论、民间传说、朝野风闻,都没有人听过这么劲爆的消息。

等所有当事人都离世了,几十年后,武则天杀女的观点才流传开来,后人编造的可能性极大。

第三,王皇后没有杀人的动机和条件

首先,古代妃嫔所面临的威胁,多是其他嫔妃的子嗣。对于公主来讲,早晚要嫁出去的人,利害性极小,因此,即便王皇后真的要豁出命来宫斗的话,首轮被攻击的目标,也应该是李弘这些皇子们,而不是毫无威胁的小公主。

其次,王皇后来串门,自然不可能跟民间一样,单人过来,宫廷礼制森严,皇后出入,侍女仆从环侍,而小公主这边,肯定也一直会有奶妈、宫女侍候一旁,不敢有丝毫懈怠。

众目睽睽之下,栽赃皇后当众杀人,李治还能信,这简直是严重挑战智商的事情。

除非他就是想找事情,那么李治是个找事情的人吗?

他还真是。

第四,腹黑男李治

很多人的印象里,李治是个宠妻狂魔,武则天这么有野心,还对她那么宠溺,最后给大唐留下了一个祸患。

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对于李治来讲,有个甘于背锅、无怨无悔的媚娘在身边,感觉真好。

 在贞观年间,若论手腕,恐怕谁都比不过李治。

细观此人,才真是扮猪吃老虎的高手,从贞观年间开始,生生熬掉了李承乾、李泰等数位绝佳种子选手,除了运气,其实更多的还是实力。

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外够高调了吧,回到内宫还不是,服服帖帖,做好自己人妻的本分。

不少人将李治形容成了怕武则天的妻管严,单凭人家纳了武后之后,一直保持拈花惹草的习惯,就能看出,李治的家庭地位相当不低。

     毕竟,有能力、有魄力纳了一代女皇的男人,怎么会是一个傻白甜?

李治时期的宫斗表面上看,是武则天与王皇后、萧淑妃几个女人的PK,其实背后是李治和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门阀们的较量。

武则天之所以最终能够弯道超车,靠的不是她那开箱验取石榴裙的痴情和美貌,而是背后男人的无限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李治之所以“爱上”武则天,是因为他需要武则天这个性格和身份,刚烈不屈,同时身世单薄,能够与门阀抗争,同时又不得不依附自己的控制。

前台得罪人的事儿,武则天去干,后面杀人的决断,自己早已做好了准备,至于杀皇后、杀功臣是否难看,自己不用管,反正千秋功过,都由媚娘一个人背。

这么样的一个狠人,武则天敢在他面前玩心眼吗?废一个亲生女儿,搞不好被做成“骨醉”,武则天才没必要冒险去干这事儿呢!

         那么真相会是什么呢?

真相只有一个

       最大的可能,自然死亡。

      从清代之时,皇室子嗣尚且凋敝非常,不难看出古代幼儿夭折率很高,再往前推一千年,那时的医疗条件更加落后,即便是金枝玉叶的小公主,依然很难摆脱夭折的厄运。

      因此,这件事很有可能是,小公主一直生病,而作为嫡母的王皇后,于情于理应该过来探望,而就在王皇后走后不久,小公主最终殁了。

   而武则天应该也没有诬告王皇后,因为王皇后后来被废的理由里面,是厌胜,而没有提及弑女的罪名。

          只是后来,唐出帝时期,曾被武后打击过的某个大臣,爆了这个料,过了百年,欧阳修这个文学大家又来了一次深加工,自此武后杀女的传说,便被传扬得越发广泛起来,以至于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

历史就是这样,你觉得你看得是历史,搞不好就看了一本小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