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论】上一章讲,圣人治世应当去彼取此,去人道而行天道。本章接着讲,圣人宠辱不惊,不以己身为身,而以天下为身,则可以替天行道,居天下之王位。本章主要讲“圣王一体”的合法性问题,也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天下之王。圣人有一个基本的外在表现,就是宠辱不惊,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正如《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描述的那样:“(圣人)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本章还可以结合“天长地久第七”来理解,第七章中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成其私”的意思是说,成就圣人自身至尊至贵的地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只有“无我”而以天下百姓为身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天下之王。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也是同样的道理。还有,为什么董存瑞、黄继光等人民英雄们在战争中会奋不顾身呢?因为他们已经把一己之身和家国之身融为一体,他们明白,即使自己死了,但他们为之奋斗的家国将会得以保存。这也是“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如果能保天下之身,那么一己之身虽死而不悔。虽然他们自身陨没了,但是家国之身常在,他们的精神也与世长存。虽然他们称不上圣人,但是他们的身上,以及无数为民族存亡而献身的人民英雄们的身上,都流淌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热血。宠辱若惊【人之情,喜宠而恶辱,然宠辱之至,互相倚伏,得之皆当若惊】【白话】人之常情都是喜欢受宠而厌恶遭辱,然而受宠和遭辱到了极限,则会像福祸相依那样相互转换,因此普通人遭受宠辱都会惊惶忧虑。贵大患若身【人莫不贵其身而恶大患,然大患当贵之,与其身等】【白话】世人莫不看重一己之身而厌恶祸患,这样的人也就会特别重视祸患而患得患失,因为忧患与自身利害相关,所以同等重要。何谓宠辱?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宠辱皆非吾本性所固有,得失俱当若惊也】【白话】受宠和遭辱,都是外人给予的而不是人们自身所能够掌控的,于是得失都会令人感到惊惶而如临大患。①《道德经》通行版本句为“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与“宠为下”,虽然用词相反,但从前后文的语境来看,其表达的意思相近,应该是描述问题的视角不一样。宠,是被别人抬举至上位。辱,是被别人贬低至下位。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宠,是居下位者才会有所谓的受宠。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有身而后有患,则患之来原从身,而有是患,正所以成其身也,故身可贵,则患亦当贵】【白话】普通人看重自身就会因为外物之得失而感到忧患,这样看来,患得患失的感觉,都源于太过于看重自身。有身和有患互为因果,人们之所以会患得患失,正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身、存身。所以,以一己之身为重的人,就一定会看重自身的利害与忧患。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以托于天下【圣人知其然也,于是后其身而先夫民。贵则不贵其身而贵天下,则天下亦贵之,而可寄于天下之上。爱则不爱其身而爱天下,则天下皆爱之,而可托于天下之内矣。此则宠辱大患皆不能变动其心,而超乎宠辱患害之外者也】【白话】圣人明白这些道理,所以把一己之身抛在天下人之后,反而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圣人不以自身为贵而以天下为贵,这样天下人就都会尊崇圣人,于是圣人就能替天行道而居天下之王位。圣人不独爱其身而兼爱天下,这样天下人就都会爱戴圣人,于是圣人就能顺应天命而将天下纳入自己的统御之中。这样的话,世俗所谓的宠辱大患,都不能触动圣人之心,因为圣人已经超脱于世俗的宠辱患害之外了。①《道德经》通行版本句为“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以托于天下。【白话】世人受宠和遭辱都会感到惊惶忧虑,看重外在的荣辱忧患,就像看重自己本身一样。宠辱的本质是什么呢?宠是被人抬举,辱是被人贬低,都不是自己本身能掌控的,所以得失都会感到惊惶忧虑。什么是贵大患若身呢?我之所以会感到忧患,是因为我以己身为身,所以就会看重外物得失对我的利害影响。如果我不以己身为身,而以天下为身,将我与天下合一,那么我个人的得失利害,又谈得上什么利害之患呢?因此,不以自身为贵而以天下为贵的人,才能成为天下人的寄托。不独爱其身而兼爱天下的人,才能成为天下之王。【明论】受古装宫斗剧的错误影响,很多人认为,在中国古代,只要工于心计、敢于杀伐就能为君王。其实,纵观每一位开国之君,无一不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等,哪一位不是以战止战,救世人于水火?从近现代来看,为什么只有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才成功推翻了腐朽政权,实现了民族自立,让中华民族在列强环伺的情况下重新站起来了?看下面这段文字,或许能找到答案: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后来,毛主席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浓缩成“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并悬挂在党政机关的门前,而这也就是党政机关执政的合法性来源。
【作者简介】徐大椿(1693—1771),又名徐大业、徐灵胎,晚号涸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清朝著名医学家。他自幼习儒,十四岁开始涉及诸子百家,并对《道德经》独具慧心,遂详加注释,历时二十年写成《道德经注》。徐大椿是一个医学天才,因家人多病,他便以道入医,遍览医书,自学成才,而后悬壶济世,救人无数,著作等身,终成一代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