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20年 · 系列文章1 | 中国水泥产量演变解析
一、全国水泥产量
1949~1978年(30年),生产水泥5.7亿吨,占总量418亿吨的1.4%。 1979~2000年(22年),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生产水泥61.8亿吨,占总量14.8%。 2001~2010年(10年),国家进入经济发展快速期,水泥需求放大,生产水泥118.3亿吨,占总量28.3%。 2011~2020年(10年),水泥发展进入高平台期,生产水泥232.4亿吨,占总量55.6%,超过前62年产量总合, 2001~2010年的1.96倍。 2021~2025年,???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水泥产量节节攀升,成为世界水泥水泥产销量第一大国,保持至今。
2005年,产量跨入10亿吨平台,仍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摸高24.9亿吨,创历史最新记录。
2011~2015年,持续走高,2014年水泥需求峰值,2015年负增长。
2016~2020年,进入需求高位平台,窄幅波动运行。
进入21世纪,水泥市场发展由东向西推进。
东部,十二五(2011~2015)、十三五(2016~2020)企稳,水泥产量占全国比重37%。
中部,十三五水泥产量接近东部,占全国比重35%。
西部,持续发展,占全国27%。
2012年后,南北市场出现分化,形成南强北弱局面。 南方,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水泥产量79亿吨,占全国比重68%。 北方,反之,持续下降,十三五(2016~2020)加速下滑。
1935年,胡焕庸提出:以黑河—腾冲划分人口密度线。
东南区域:十二五、十三五,持续增长,东南区域水泥产量超过100亿吨。
西北区域:十二五水泥产量达到顶峰,十三五下降19.2%。
京津冀、长三角、华南城市群,是水泥最活跃市场,具有区域市场代表性。
京津冀,十二五(2011~2015)是高峰期,十三五期间水泥产量5.5亿吨,低于十一五,水泥产量占全国比重4.7%。
长三角,市场进入高位平台期,保持低速增长,十三五市场规模占全国18.3%。
华南,最为活跃市场之一,持续增长,十三五水泥产量较十五增长近3倍。
2011~2020(十二五、十三五),北方走低,南方持续走强。 北方,持续缩量,49 ↓ 44 ↓ 37 亿吨。 南方,继续增量,68 ↑ 71 ↑79 亿吨。
华北、东北、鲁豫十二五、十三五缩量
西北,十三五期间缩量
二、全国地区水泥产量
南北市场分化,东北、华北首当其冲, 2016 ~2020年较2011 ~2015年下跌20%以上,西北下跌5%。
南方几个地区都有增长,西南2016~2020年较前5年增长22.1%。
不仅南北市场分化,南北区域内差异也很大,华东、中南水泥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60%,加上西南,占到80%。
三、2020年水泥全国产量解析
全国
2020年,突发疫情,全国1季度水泥产量是2012年以来最低点,低于最高年度2014年33%。 面对疫情波及全球,重创世纪经济,国家果断出手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力度,水泥产量大幅攀升。 2020年,2、3、4季度和5月、8~11月的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南方6、7月受雨水影响,水泥产量大幅下滑),2020年是水泥”丰年”。
长三角
2020年,突发疫情,1季度水泥产量是2012年以来最低点,低于最高年度2015年35%。 2020年,4季度和5月、8~12月的产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长三角6、7月受雨水影响,水泥产量大幅下滑)。 2012年以来长三角产量一直保持在4亿吨以上。 2020年产量排历年产量第3位,低于2014、2013年,为2016年以来最高。
北方产量占全国43%,华东占全国榜首,独占41%。
超亿吨省份,唯有山东。
5000万吨以上省份6个,占全国产量53%,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中部地区。
1000~2999万吨省份居多,13个,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南地区。
北方产量占全国40%,华东占占33%,大幅下降8个点。 超亿吨省份增至7个。 5000万吨以上省份16个,占全国产量81%,提升近30个百分点,集中在东、中部地区。 3000万吨以下省份,9个,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及直辖市和面积小地区。
北方产量占全国38%,华东占32%,下降1个点 超亿吨省份增至11个,占62% 5000万吨以上省份19个,占全国产量87%,集中在东、中部地区 3000万吨以下省份,7个,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及直辖市和面积小地区
以东北、西南为分割线,清晰地划分出省份产量规模分布 分割线南部,占到全国产量90% 超亿吨省份增至13个,占72% 北方产量占全国缩至32%,华东增致33% 十四五期间,5000万及亿吨以上水泥产量省份会出现上下变动
产量超亿吨省份,规模、省份数、占全国产量比重,都在增长。
2004,仅山东一省。
2006,长三角水泥需求发力,江苏进入。
2008,长三角持续发力,浙江进入,河南领衔中部崛起。
2011,长三角、华南、京津冀东部沿海市场持续扩大规模。
2015,安徽、广西作为长三角、华南输出源,湖北、湖南中部市场跟进,加快发展。
2017,云南、贵州后发提速。
2020,长三角进入平台期,持续走高,华南、西南走强,水泥产量持续创新高;华中高位窄幅波动。
2020年,广东、安徽、浙江、云南,水泥产量创历史新高,江西、福建9700万吨,挑战亿吨规模。
2020年,产量超亿吨省份,13个,占全国比重72%。
2020年,安徽、广东、云南和浙江、广西处于或接近历史高位。
河南、江苏2020年较产量最高年度下跌较大。
只有河北省曾一度低于亿吨。
从亿吨省份推进看,是东中西走向。
关注:十四五期间,产量亿吨省区有无进出变化。
进入:福建最有可能,江西多年徘徊在亿吨门口,陕西一度上升至9000万吨,随后急跌。
退出: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在亿吨边缘,持平、退出,上攻?
5000~9999万吨进入亿吨规模的省份持续增加。 2005年,5000亿吨产量以上省份,5个省份,产量占全国比重39.97%;在2010年全部超亿吨,2008年,四川灾后重建,水泥用量猛增,跨入亿吨。 2010年,湖北、湖南、安徽、广西 4省区在2014年产量超过亿吨。 2014年,云南、贵州,2020年产量进入”亿吨俱乐部”。 2020年,江西、福建,产量离亿吨差一步之遥。 在晋升亿吨过程中,只有陕西产量达到9000万吨后,出现大幅下滑。 江西在2013年、福建在2019年产量超过9000万吨。 思考:十四五期间,会否出现 5000~9999万吨升级概率小于10000万吨降级概率。
京津冀、长三角、华南是全国最具代表性市场,下行、成熟、增长是三个市场的标签。 京津冀,2011年是水泥需求顶峰,后一路下行,2017年为谷底,2020年水泥产量较2011年下滑28%,占全国比重4.73%。 长三角,进入市场高位平台期,2014年为历史高位,2020年产量较2014年下行3.3%,幅度有限,占全国产量比重稳定在18%上下。 华南,持续增长市场,2020年水泥产量较2011年增长36%,占全国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
华中,地处全国中部
河南,水泥产量大省,中部崛起代表,2014年产量为历史高位,积极推进错峰生产,2020年产量较2014年下降31%。
湖北,2012年水泥产量超过1亿吨,2014年为峰值,2020年产量较2011年下降13%。
湖南,2012年水泥产量超过1亿吨,2016年为峰值,2020年产量较2016年下降9%。
两广、云贵是热门市场
两广,持续增长市场,广东2020产量历史高位,广西2020产量接近2017年历史高位,两地2020年产量较2011年分别增长35%、40%
云贵,后发市场,成长性更高,两地2020年产量较2011年产量增长均在1倍以上
贵州2017年见顶回落,云南仍具增长潜力
川渝、闽赣市场 四川,西部地区最大市场,2010年以来,稳定在1.4亿吨上下。 重庆,2015年市场见顶,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2020年产量较2011年增长31.8%,近几年在高位上窄幅波动。 福建,持续发展市场,2020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较2011年增长48%。 江西,2014年水泥产量为历史最高,2020年产量持平2014年,较2011年产量增长44%。
进一步对水泥产量仍处在高位的地区进行分析
山西,北方地区中的一花独秀,2019年水泥产量提速,2020年仍有表现,较2011年增长36.9%
浙江、安徽,长三角地区,前面已有分析。浙江,2022年亚运会,基础设施水泥用量加大
福建,一个稳定持续增长的市场
江西,持续多年徘徊在9000万吨,2020年继2014年后第二高产年
广东、广西,一体化市场区,产量持续走高,前面已有分析
云南,产量稳步持续推高
西藏,基数低,产量大幅拉高
辽宁、贵州是目前水泥市场的热点,重要一点就是两地产量进程起伏过大,比例失调。 1949~2000年,全国水泥生产占总量16.1%,辽宁占31.5%,远高于全国,贵州占7.2%,这都有时代背景。 2011~2020年,全国水泥生产占总量55.6%,辽宁占41.3%,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贵州反其道而行之,10年水泥产量占到总量的77.1%,是前62年产量的3.5倍。 辽宁、贵州的水泥产量发展进程和全国形成非常大的反差。
辽宁,2013年以来水泥产量持续下行,2017年见底,水泥输出不断加大贵州,2017年水泥产量见顶。
◆ 上峰水泥拟一次并购3家水泥企业进军东北市场,涉及2条5000t/d线
◆ 再投资20亿,台泥水泥将建设一条5000t/d熟料生产线
◆ 红狮崇左项目建设2条6000吨水泥熟料线 7个2000吨级泊位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