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什么书才对职场有用?
来自读者朋友“永恒”的提问:
奶爸,你推荐我们看的史书是史记还是资治通鉴啊?还有真的能从史书中总结出对付领导和向上管理沟通的技巧方法吗?
奶老师答:
真实历史故事里得到的方法论,只能用来上对下,不能用来下对上。
就是历史上的皇帝是如何管理大臣的,可以学习一下,比如李世民因为杀气过重,故意装的很和颜悦色,让大臣们不要紧张慌张,这样才能了解到真实的一线工作和民情。
这个,值得老板们学习。
但是大臣们和皇帝的相处,用的话术方法,现在的员工和经理人不可以学习,更不可以用来应付自己的上司。
有个职场博主喜欢引用历史小故事来阐述如何向上沟通,他讲过一个故事,说是唐玄宗还是谁,答应了要奖励某个大臣,结果忘了,这个大臣过了半个月也答应帮皇帝一件事,结果也没兑现,
类似的情节在史书里有很多,确实也有可能是真的。
但是现在的办公室里,如果你作为员工/经理,面向自己的老板,你能用这个方法向上沟通么?
老板答应给你升职,忘了,你答应给老板做PPT,过了两周老板问你PPT呢?你说忘了,因为你这个人说话不算话。
老板会想起来你在提醒他升职吗?
不能。
老板只会让你滚蛋。
所以看历史千万不要去寻找向上沟通的方法,对你没半点帮助。
你作为一个小领导,怎么带好团队,管好手下,倒是可以从历史里得到不少启发。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情况?
因为两点:
1,上对下的权力结构是有序和符合逻辑的。
因为有序,所以你完全参考模仿古代时候的方法,不会有问题。
2,下对上的配合沟通,是无序无逻辑的,而且现代领导者的素质,要比古代帝王差很多。
不要太高看你的老板和上司,在权力掌控,权谋心计,以及领导力方面,他们要比古代最差的弱智皇帝都要差很多倍。
很多人骂晋惠帝是白痴,阿斗是扶不起来的烂泥。
但说实话,在领导力方面,现代社会里绝大部分领导,要比晋惠帝阿斗还要差很远。
古代皇帝可以保证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从小就接受帝王教育,懂得什么叫权力,什么叫约束手下。
现代领导基本上没有经过任何领导力培训,就稀里糊涂莫名其妙的走上了管理岗位。
他们本人可能业务能力一流,但是一旦当上了领导,就手足无措,处处出错。
手下有AB两个下属,因为A下属听话,B下属态度强硬,所以干脆把活全部都让A做了,放任B天天摸鱼。
这种离奇诡异的狗屎情节,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的各个办公室里上演。
而这么做的领导,还可能觉得自己特别厉害,领导力特别强,特别优秀,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对于这种上司,是不能用逻辑,或者框架,系统,来应付的。
看历史,法家,君主论之类的书,最直接的帮助是领导力和管理方法,帮你开辟一个新的上层视角,体会到上司是怎么看待下属的,他们每天思考的问题可能是什么。
但不能去直接拿史书里下属的方法来硬套,只能你运用这种上层视角,自己细心体会,结合现代的工作常识,来自己摸索方法。
比如老板答应升职,过了半个月没兑现,你这时提醒就不用兜圈子,而是直接这样问:
老板您上次跟我说要给我的职位提一提,不知道这次提了以后,我的加薪幅度大概多少呢?
你看,礼貌,公开,公正,公平,高效,一步到位,清晰明了。
你问老板你说要给我升职,现在还升么?这种yes or no的问题就不太好,相当于打脸。
默认老板已经答应了这件事,问具体的细节,比如薪资,时间,这样才给对方面子,也能让对方更好的执行。
以这个问题为例。
24史和资治通鉴其实是领导力教材,它主要记载的是王侯将相,宫廷斗争,朝代更迭,大部分的警示都在于如何做好一个皇帝,如何做好一个大臣。
如何做好一个皇帝,你学会了,可以当好上司,做好业务,继而上升。
如何做好一个大臣,你学会了,对你的职场工作有什么帮助吗?
基本没有。
如何做好大臣这个内容,不能解决两个问题:
1,普通干事员,怎么实现第一步的晋升,成为主管?
2,普通主管和经理,怎么进一步晋升,成为总监副总?
这两步内容你在史书里都找不到。
即便要从史书中学习向上管理和晋升,你也不能直接学习,只能间接学习。
通过对领导的揣摩,获得领导的心态,顺应这种心态,开展自己的配合工作。
这种大胆揣摩容易出事,必须配合参谋助手论一起看才行。
但实际上,哪怕你把所有的书都看完了,该不会的还是不会。
自作聪明,弄巧成拙,自以为是的作死的反而更多。
所以教育和自学,从来都是个难题。
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哈佛商学院对这个教育难题给出了一个终极解答。
就是四个字: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延用了半个世纪,仍然教出了不少SB,可以神奇的在几个月内就能亏到几十个亿的天才选手。
但教学方法没有万能的,只能选择成功率最高的。
在诸多的实用学科教学法中,案例教学是最不SB,破坏性最小,成功率最高的那一个。
所以为什么我的微博采用的是案例问答为主的模式?
原因就在这里。
案例和问答,恰恰是价值最高,最有价值的部分。
你对案例的思考,推演,身临其境的感受,脑中的模拟,获得的初步经验,恰恰是你能够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
提前看过很多案例的人,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不喜欢看案例,整天求书单的人,除非是天才,否则其实就是天赋较低又想走捷径的人,这种人最好暂时别看书,越看效果越差。
多看案例,多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