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内摄

Introjection 内摄 《国际精神分析辞典》p.869

译者:张弢 拉康派精神分析研习与实践者

内摄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基本过程,与吞并(incorporation)幻想有关。桑多·费伦茨强调了在创伤后综合征中通过内摄成人的内疚感来认同侵入者的观点。

这一概念在费伦茨发展之后成为基本概念。在神经症中,它需要在个体的兴趣范围内包含尽可能多的外部世界;神经症的自我是病态膨胀的。这种机制与投射相反,投射导致偏执狂向外投射已经变得过于痛苦的情绪;与神经症相反,偏执狂遭受自我的萎缩。与此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或多或少地会从外界撤回自己的兴趣。此外,从最早的母婴关系开始,内摄就构成了组织心智的主要过程,是爱的基础,因此也是移情的基础。

费伦茨在《内摄与移情》(1909)一书中提出了内摄的概念,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冲动及其命运》(1915c)、《哀悼与忧郁》(1916-1917[1915])等书中提到了内摄。卡尔·亚伯拉罕在《从精神障碍的角度看力比多发展的简短研究》(1924)中的一章“忧郁症的内摄过程:力比多口欲期的两个阶段”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致力于他对躁郁症的研究。在《冲动及其命运》中,关于冲动机制和爱,弗洛伊德写道:“爱不仅承认一种,而且承认三种对立。除了'爱-恨’之外,还有'爱-被爱’这一对立面;另外,爱恨合在一起是漠不关心或无差异的对立面。这三个对比中的第二个,'爱-被爱’,正好对应于从主动到被动的转变,并且能够以与窥视冲动相同的方式追溯到一个潜在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爱自己,我们认为这是自恋的特征……(p.133)……自我-主体在外部刺激方面是被动的,但透过自己的冲动则是主动的”(p.134)。描述由冲动转向主体,于是,同样的目的但对象不同,这一点得到了虐待狂和窥阴癖-暴露癖例子的支持。

可能是自恋的严重病理学作为这些早期内摄的结果被组织起来,产生不同的无意识认同。其中有三种:原初认同,联系于同类相食的吞并(卡尔·亚伯拉罕),一种原始的防御机制,包括吸收母性客体的一部分;投射性认同,其目的是通过在自体之外投射那些已经被摄取的好的部分来控制他人,导致自我的枯竭和精神病性的后果——这是分裂-偏执位的推论(梅兰妮·克莱因);最后,认同侵入者,与费伦茨在《成人和儿童之间的语言混乱:温柔和激情的语言》(1932/1949)中描述的创伤的起源有关,他在书中强调了儿童在遭受虐待或早期性虐待(无论乱伦与否)时对“成人内疚感的内摄”(p.228)。他以这种方式解释了人格分裂,当这种类型的早期虐待发生时,冲动又回到了自我(强迫性手淫和不同的抑郁综合征)。在成人的这种虐待之后,儿童的冲动也会发生相反的逆转,这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失去信心,记忆支离破碎,反复做梦,整个病理过程远远超出了神经症的界限(通常被称为“内摄障碍”)。它涉及情绪障碍和精神病问题,早期饮食失调,药物滥用,精神病或代际重复的反常行为。

从元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到适应的概念,费伦茨在他生命的最后发明了一个新词,结合了内摄与父母的压抑和某种分析倾向的暴力效果。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儿童分析,教育,是成年人对超我的'渐渗现象’(intropression)”(1985[1932])。在法国,玛利亚·托罗和尼古拉斯·亚伯拉罕延续了这一研究思路,例如在《内摄罪》(Le crime de l'introjection;1963)中,亚伯拉罕唤起了自我的需要,面对死亡、邪恶或外部对象的反复无常,把“相应意象的再内摄”放在适当的位置。躁郁症不是由外部对象的丧失引发的,而是由不可或缺的内部对象的丧失的威胁引发的。在每一个案例中,所涉及的都是否认“罪行”(crime),归根结底,就是“把对象内摄了”。

PIERRE SABOURIN

皮埃尔·萨博林

(0)

相关推荐

  • 人格的五种特质

    我们通常会直观地去区分行为的正常与异常,且认为其界限清晰.泾渭分明.可对于我们认为正常的人来说,这不过是在强调自己的正常状态.其实,这种区分并不科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和行为遗传学都发现,所谓的正常和异 ...

  • 早产儿长大后,面临精神障碍风险

    早产儿成人后患精神障碍的风险显著增高.一项相关研究揭示了分娩并发症对精神健康的影响. 这项发表在<普通精神病学档案>的研究发现,与足月出生的人相比,明显提前的早产儿(妊娠期小于32周)成人 ...

  • 米勒|反讽的临床——人人皆疯子

    反讽的临床:人人皆疯子 精神分裂对于精神分析的贡献 Sestra ironie Monika Načeva;Justin Lavash - Milostný Slabiky 雅克-阿兰·米勒/文 李新 ...

  • 精神分裂 | 奥氮平换药鲁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1例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马XX,女,26岁,公司职员.主诉"猜疑.自语.冲动发脾气加重两周,病程1年." 现病史 患者于1年前无故起病,称听到有很多人议论她的声音.曾就诊于当地精神病院, ...

  • 连载丨精神分析五讲·第4讲

    精神分析五讲 第4讲 " (Freud 1919a) From the history of an infantile neurosis 精神分析五讲 / 精神分析治疗之路 第4讲 现在你们 ...

  •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转移(或移情)

    转移 (英:transference,德:Ubertragung,) 术语转移是一种移动到对另一个人身上--通常是心理医生-的感情.欲望.以及与以前在在被投射人物的连接到过去的主体高投资的联系或经历过 ...

  •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重复

    重复 翻译自<国际精神分析辞典>p.1472 译者:张弢  拉康派精神分析研习与实践者 重复是无意识心理过程的一种典型表现,它或多或少地有规律地.但不灵活地驱动主体系统地重申某些经验.思想 ...

  •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认同

    认同  <国际精神分析辞典>p.787 译者:张弢 拉康派精神分析研习与实践者 认同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一个人使自己的一部分人格与另一个人的人格相一致,而另一个人就像一个 ...

  •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自恋

    Narcissism 自恋  原文出自<国际精神分析辞典>p.1104 译者:张弢 拉康派精神分析研习与实践者 自恋一词,与希腊神话中的纳克索斯一致,指的是自爱.这一概念在弗洛伊德的著作& ...

  •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异化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异化 译者:张弢 (成都精神分析中心普通会员,拉康派精神分析研习与实践者) 异化存在于"同一"与"大他者"的对立之间,它描述的是主体不再认 ...

  • 精神分析学国际词典:自我

    Ego 自我<精神分析学国际词典>(p.461) 译者:张弢 (成都精神分析中心普通会员,拉康派精神分析研习与实践者) "das Ich"(字面意思为"我&q ...

  • 精神分析国际性词典:投射

    Projection 投射 <国际精神分析辞典>p.1334 译者:张弢 在一般意义上,投射一词是指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或从一个空间的一部分到另一个部分的位移(拉丁语projectio ...

  • 【精神分析学说是谁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创立者弗洛伊德资料简介

    弗洛伊德创建精神分析学说,是20世纪世界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这一学说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心理学本身,几乎遍及社会科学和哲学的所有领域.1900年弗洛伊德名著<梦的解释>问世,便是精神分析 ...

  • 蓝江论电影|父亲之名:《摔跤吧!爸爸》的精神分析学

    父亲之名:<摔跤吧!爸爸> 的精神分析学 2017年的母亲节,却有一部关于父亲的电影在热映,并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但我今天谈的不是这个电影本身如何如何,而是这部印度电影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