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风流的花盆们......

一到秋冬瑟瑟发抖,忍不住怀念春夏的繁花似锦,争奇斗艳......问题来了,史上最动人的“花儿”,是哪一朵?

美丽的花儿有很多,“最”就很难了!就像人们常说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各花入各眼”,哪里评价得出“最”?但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就让我们相信:最动人的“花儿”,非ta莫属!

“名花倾国两相欢”,“倾城倾国”是古人对美女的最高赞赏;一朵“倾国”的“名花”,还不够最动人么?将美人儿比作花儿,恐怕连花儿都不会觉得被亵渎吧!真正的美人是“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如花娇美,更兼温柔可人;如玉温润,更具出尘之姿......显见着花儿与美玉是风流无匹的,但一个花盆,能有多“风流”?

持这样观点的人,大概受制于当今的花盆......

漫步花草市场,我们满目所及的花盆,不是如紫砂壶颜色一般的塑料软盆,就是白底蓝字大小不一的瓷盆。或许还有一些造型各异的花盆......

但流水线的工艺十分明显,根本是“泯然众人矣”——应该是“泯然”众盆矣,没有任何特色,挖掘不出任何美感。天可怜见!以前的花盆真不是这样的。不然那美艳动人的“花儿”怎么肯屈尊降贵?

纵观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八大名窑各自风流是妥妥的:

越窑 耀州窑 龙泉窑

定窑 磁州窑 景德镇窑 建窑

还有一座,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以“花盆”见长的“钧窑”。别以为花盆“花”不出千姿百态,登不得大雅之堂。作为始创于唐代的钧窑,发展至金宋元明清时期,胎质渐趋细腻不说,釉色更有玫瑰紫、茄子紫、海棠红、胭脂红、天蓝、朱砂......还有出窑之前根本无法预测窑变色......作为一代文艺天王的乾隆皇帝,面对优秀的花盆,也是忍不住要收藏点赞的......

花盆的造型有几种?现代花盆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我小的时候认为花盆就是圆的,大不了是椭圆的......长大后发现有六边形的,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钧窑的花盆却不止于此。比如:

长方委角形

长方形,我们能理解;委角形,是个什么形?其实这是古代的一种术语。一般而言,我们的桌子、茶几都是长方形,四个边构成的角度都是规规矩矩的直角。委角,就是将四个直角改成小斜边从而成为八角形的一种造型。一个“委”字,大概表达着它自己的审美——总比直来直去的长方形柔和了许多。

海棠形

海棠花我们大抵都是见过的

海棠形的物件儿显然不会一板一眼地去凹造型,但美感上也绝不会相差很多。

梅花形

梅花更是常见了......

梅花形瓷器现代社会也十分常见了。

菱花形

说起菱花形,总是很容易就让我想起菱花镜,以及唐代诗人《明妃怨》中的那两句:“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

还有菊花瓣儿形

这些,都囊括在乾隆皇帝的审美之中......

既然是乾隆爷的审美,其特色你我都懂得.......想想我们曾经分享过的几乎不可能成功的“瓷母”,若是不够富丽堂皇,怎么能传递出天朝盛世的景象?为此,乾隆时期的花盆,也是足够艳冠群芳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花盆比花儿还好看:囊括了我们所能想象的最美颜色,以及最吉祥的寓意。

在古代,皇家经常使用的吉祥图案其实也比较固定,比如说:

宝相花纹饰

以及我们非常熟悉的有龙有凤的龙凤呈祥、万字、如意等等,它们或独自出现,或结伴而行,但无论如何,都是匠人们通过器物对统治阶级表达的吉祥祝福——是否发自内心,就见仁见智了。

比如说,乾隆时期的蓝底粉彩宝相花纹盆。

虽然仅是一只花盆,但没有丝毫“偷工减料”的味道。花盆的形制,是我们之前提到的菱花形;纹饰的装点,也体现着中国传统讲究对称与吉祥的布局。显然,这种凹造型的喷盆,比一个圆盆的烧制难度要大很多。外观蓝底之上,粉彩缠枝莲托着万字花纹,更有缠枝纹点缀其间。底座也承载着吉祥如意,以祥云造型成就。

再比如,乾隆时期官窑出品的霁蓝釉描金双凤宝罄纹盆奁。

官窑出品,必属精品,否则皇帝陛下都不会放过他们。因其一盆一托的造型,称之为“盆奁”。在亮丽的宝石蓝釉上,用金色描出双凤以及宝罄的纹饰,华贵异常。“罄”作为古代乐器一种,经常出现在宫廷宴会之上;又因其谐音“庆”,更是被统治阶级所钟爱。乾隆皇帝就曾命令百名乐师在紫禁城中合奏罄,今天我们恐怕很难想象更没有机会享受这种合奏的美妙与震撼了。

再比如:

湖绿地粉彩宝相三多纹六方盆奁

“三多”,指的是多福、多寿、多子。”宝相花“代表着多福,”寿桃“代表着多寿,“石榴”自然代表着多子。

粉彩夔凤拱花纹长方形盆奁

纹饰虽然繁复,但柔和的配色让人的心情舒缓了许多。

在古代工艺品纹饰中,尾巴卷起的凤凰,称之为“夔凤”。夔凤拥着宝相花,挽着万字结,既体现着对称的美,更蕴含着吉祥与如意。

粉彩福寿宝相纹葵花式盆奁

直接将“寿”字烧铸在瓷盆之上,配合以宝相花,真是说不尽的吉祥如意,道不完的福寿绵延。

松石绿地堆花金彩串枝花卉菊瓣式盆奁

菊花的多瓣儿造型一目了然,稳稳安放于有着祥云造型支架的托盘之上。金色的串枝花卉富丽堂皇,展现着皇家的雍容气度;同时,也将福寿连绵的意韵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些或富丽堂皇,或雍容华贵的花盆,足以令我们眼花缭乱了;但这些,还不是乾隆时期花盆组合的全部。如果我们翻过花盆有底托,底部乾坤更别具匠心。众所周知,花盆肯定不能“小家子气”,底部必然是平正宽大的。这就意味着在烧制瓷器时,必须在底部设置若干支撑点来稳定造型。再小的支点也一定有迹可循,宋朝官窑也曾因支点极小而被后世瓷器爱好者赞不绝口。但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无法隐瞒的“缺陷”。怎么办?乾隆皇帝可是追求极致完美的九五之尊啊!

不由得想起一个有关上官婉儿的传说。

据说上官婉儿因与武则天男宠调笑而被武皇在震怒之下砸中额头,留下一块疤痕。事后武皇有些后悔,觉得女子容貌受损实在不妥。但心机灵巧的上官婉儿将其绘制成梅花形状,反而成为流行一时的“梅花妆”。

乾隆时期烧制瓷器的主管官员们,恰有这样的匠心独运。他们将支点处的小孔勾勒数笔成其花形,并将其涂以真金。烧制成功后,再也没有“支点”小孔,有的是一朵朵盛开的金花。奢侈是无疑的,但几近完美也是必然的。

其实在博物馆收藏的这些乾隆时期的花盆上,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使用痕迹。显然,即便烧制成花盆的样子,它们也似乎没有什么真正的用途,不过是皇家陈设在旁以供观赏的器物罢了。但至此我们却不能否认它们的“风流成性”,是真的已经深入骨髓了......

所谓的风流韵味,所谓的完美无缺,便是这样旁人夺不走的习惯成自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