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去湿痰,消瘀血的好方

今天要介绍这个方子的主人,是清代著名道士,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刘一明,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刘一明同时也是清代内丹学一大家,著名医学家。山西平阳人。

他还是高产的作家,撰著有《周易阐真》《悟真直指》《修真辨难》《象言破疑》《修真九要》《阴符经》注等道家经典丛书。后被辑为《道书十二种》,流传颇广。

医疗方面,刘一明内外丹并重,善于利用外丹技术、设备来制备医用丹药。并著有《眼科启蒙》、《杂疫症治》、《经验杂方》、《经验奇方》等医书。

《经验奇方》是一部病症与方药相结合的内外、妇儿科的综合性专著。既有前代著名医家之名方,又有刘一明自制之验方。对于不同病症,出现相同病机时,则治法相同;而同一病症,病机不同,则治法各异。是对前代名医医方的具体应用与创新,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至今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广告

临症经验方

作者:(清)张仲华 著,李兰,张效霞 校注

当当

《经验奇方》经典方剂:五香丸

组成:香附(去净毛,水浸一日)、五灵脂各500克,黑丑、白丑各100克。

此方以香为名,香味通常具有芳香化湿,健脾和胃,解表散邪,清热解毒,开窍醒神,行气活血等功效。故此方可消食,消积,消痞,消痰,消气,消滞,消肿,消痛,消血,消痢,消盅,消膈,消胀,消闷,并治痰迷心窍郁症。

具体来说,这么多消除的症状,可归纳为:

消食、消积、消痞、

消胀,消膈、消滞、消痢

可治肝脾甚至胃肠道疾病,行肝气脾气胃气,除积滞,利小便等。

消气、消滞、消闷,消痰

可散气滞,治郁而生痰或是湿浊内留引起的痰迷心窍等症。

消肿、消痛、消痰、消血

可散结散淤,消水肿,祛淤血,治各种疼痛等。

消痰,可消风痰、热痰、寒痰、湿痰等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更有痰迷心窍之说,故痰是百病之源。可引起胸胁胀满,喘息气逆,或男子阳痿,女子带下;便干燥结,等等。

由上可见,此方所治甚多。但病因均由血淤痰凝气滞而起,以致形成水肿,包块等比较严重的肝脾胃肠甚至妇科病症。

且看上述四味药,是如何达成治疗功效的。

香附行气解郁,是疗气郁之王。辛能发散祛痰,苦味能化包块,甘平之性能适应多种体质,并和多药搭配,是疏肝解郁,理气宽中,顺气逐痰的能手。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五灵脂,不过是寒号鸟和其近缘动物的便便,却被以灵脂称之,这是由于其状如凝脂而受五行之气,气味厚,专走肝经血分,疏通血脉,活血止血、以便散瘀止痛。比如瘀血阻滞的痛经、闭经、胸痛、腹痛、疝痛等。

故其与香附之等量搭配,可谓一个行气,一个行血。

五灵脂还味甘能和,可以益脾。具有健脾消积等多种作用。

如果脾虚,不能制水,津液停积,结聚心肺,便是痰,甘温补虚兼以助脾之药,痰便会自动消除。

黑丑、白丑,均为牵牛花的种子牵牛子。种子黑色的,名黑丑。种子白色的,名白丑。种子的颜色与植物的品种无关。药用功效基本一样。

性味苦、寒、有小毒。有泻下逐水,消痰驱蛔之效用。主治水肿腹胀、虫痛、痰饮积聚、大小便不利等症!

两者的细微差别是:白者属金入肺,专于上焦治郁气,除湿热,治气逆壅滞,及肠风便血等。黑者属水兼入肾,能于下焦通遏制的郁气,以及肿满脚气及大小便不利等。

由于牵牛子利水消肿,属攻逐峻泻之剂,所以四药合用,虽可消多种症状,但以症状较重的胃肠道,消化道疾病,甚至肝脾肾等部位的病症,比如腹水腹痛肿大等,方宜使用,小打小闹的病症,那就还是不要用此方呢。

无独有偶,看到一个民间医师献上的治癌药方,以上药加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广木香,可治各种癌。

香味儿你看,这是不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五香丸治病的功力呢!

一个问题:五香丸如何制作?

上药共研细末,以一半微火炒熟,一半生用,和匀,真米醋糊为丸(加米醋调成糊状,制成丸),如萝卜子大。

每服5克,姜汤送下,每日早晚各吃一服。有病即化,至愈为度,切勿多服。

为什么要说切勿多服?

这还是与前面提到的牵牛子功在利水消肿,属攻逐峻泻之剂相关,历代医家用此药均慎,不可多用久用,以免耗伤正气。(不过二丑炒后毒性降低,药性缓和,耗伤正气的能力已大大减轻,以逐痰饮,消积滞为长,且炒后气香,消积之中略有健脾作用呢)

提醒提醒:由于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