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咽喉们

捷书夜报清昼同,幕下复用张子房

埃及当地时间3月23日,台湾长荣海运的集装箱船“长赐”号突遇事故,400米长的船体堵塞了苏伊士运河。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一片哗然,国际WTI原油、美原油和布伦特原油当日全部拉升5%以上。

世界范围广泛,各种贸易船只来来往往。但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却是极为重要,苏伊士运河便是其中之一。每天,全球12%的总贸易量、8%的液化天然气、100万桶石油都要经过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见一斑。

苏伊士运河位于亚非大陆分界点,连接着地中海和红海,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苏伊士地区运河的开凿历史可以追溯到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塞尔为了进行贸易,下令挖掘了一条东西方向运河,连接红海和尼罗河,一些证据显示这条运河至少存在到公元前十三世纪拉美西斯二世时期,随后逐渐荒废。

现在的苏伊士运河始建于1859年,1869年竣工,起初由法国人控制,后来1882年英国控制埃及,运河也就被英国人所控制。直到1956年,大英帝国全球战略收缩,及美苏的支持,埃及才将运河收归国有。

苏伊士运河是交通咽喉,自建成之后便成为全球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且,其处于大英帝国—地中海—印度的交通线上。要知道,当年的印度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其人力和物质资源支撑着大英帝国的繁荣。英国人对这条交通线极为重视,这也是为什么大英帝国夺取控制苏伊士运河的重要原因。

苏伊士运河不但在和平时期对经济至关重要,在战时也更加拥有战略性地位,可以对敌对方形成封锁或加大对方的成本,增加己方的胜算。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舰队将俄国太平洋舰队封锁在旅顺港湾。俄国人派出欧洲的波罗的海舰队去支援太平洋舰队,准备等两只舰队合二为一,再凭借优势击败日本舰队。但欧洲的波罗的海舰队从波罗的海前往日本,要么走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要么绕道南非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前往日本。

但在1902年,英国和日本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英国人拒绝俄国波罗的海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同时命令英控领地拒绝向俄国人提供补给。这极大地打击了俄国人的士气,同时大大拖延了俄国人增援所需的时间,当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刚刚通过好望角时,他们迎来的却是俄国太平洋舰队已经被日本人全歼的消息。于是俄国人不得不凑出老旧舰船进行第二次救援,虽然这次在法国的斡旋下,英国允许通过苏伊士运河,但俄国人已经大势已去。日本人已经精心做好准备。

在俄国舰队历时8个月,航行3万公里后。日本舰队在对马海峡几乎全歼俄国欧洲而来的舰队,俄国海军损失惨重,彻底丧失制海权。随后,俄国人也输掉陆战。日俄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

世界自近代以来已经进入海权时代,除了陆上的战略重地,海上的咽喉往往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世界重要的海上咽喉不仅仅是苏伊士运河,还有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等。

这些咽喉要道,大部分都控制在英美手中。直布罗陀海峡在英国人手中,巴拿马运河在美国人手中。而在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附近都有美国的驻军。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牢牢把控着世界的海上交通咽喉。

随着中国利益与世界经贸的密切联系,对这些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中国不得不做出长远的考虑。中国除了要保障领海的安全,还需要保障其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因为这直接关系着中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生命线,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