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歌 及演变方
不废话,再来个干货!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歌诀:
一、歌诀
补中益气芪术陈,参柴升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寒虚外感因。①
发热心烦黄柏地,头痛川芎与蔓荆。②
腹痛白芍可缓急,③气滞木香春砂仁。
脘痞胀满加枳壳,行气破积乌药槟。④
久泻不愈宜固涩,肉蔻诃子莲茯神。⑤
升阳益胃去当归,加芍防风减去升,
增添苓夏羌独活,泽泻黄连湿热清。⑥
举元参术草升芪,摄血固脱效验灵。⑦
气短喘促用升陷,桔梗升柴知芪呈。⑧
养血调经炒芩曲,加入补中益气陈,
益胃升阳《秘藏典》,量多瘀块此方真。⑨
补中益气除归术,方名调中益气斟,
健脾益气兼祛湿,苍术木香效堪珍。⑩
补中益气去白术,内伤饮食脾衰形,
加入黄柏曲蔻夏,升阳顺气此方灵。⑪
参术益胃《脾胃论》,半夏苍术与黄芩。⑫
金鉴拯阳理劳汤,脾肾阳虚此方伸,
参术陈草归芪味,桂姜温阳枣和营,
倦怠纳呆烦自汗,便溏形寒肢厥冷。⑬
二、评述:
补中益气汤:首见于《脾胃论》,是金元时期李东垣创立的名方。乃根据“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甘温除热”的理论而设。 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⑴ 脾不升清之证;
⑵ 头晕目眩,视物昏瞀,耳鸣耳聋,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萎黄,纳呆便溏,舌淡脉弱之气虚发热证;
⑶ 身热自汗,喜温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而胖,脉大无力;
⑷ 中气下陷证;
⑸ 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有气短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脉象虚软等症。
三、方解: ① 补中益气汤方中: 黄芪----归肺、脾经,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及补肺实卫、固表止汗之功,故重用黄芪为君药; 人参、白术、炙甘草----以甘温补中,配黄芪则补气健脾之功益,共为臣药。 当归----气虚日久,常损及血,故以当归养血和营; 陈皮----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故配伍陈皮调理气机以助升降,使清浊之气各行其道,并可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俱为佐药。 再加入轻清升散的柴胡、升麻----以协诸益气之品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兼具佐使之用。 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配伍,可使脾胃健运,元气内充,气虚得补,气陷得举,清阳得升,诸证可愈。
四、加减
若兼发热心烦较甚者----本方加黄柏、生地以泄下焦之阴火; 头痛者----轻则加蔓荆子,重则加川芎以助升阳止痛。
兼腹痛者----加白芍以缓急止痛。
气滞而脘腹痞胀者----加枳壳、木香、春砂仁、槟榔等以行气消痞。
若久泻不愈者----加肉豆蔻、诃子、莲子、茯神等以增涩肠止泻之功。
五、衍生新方 01、升阳益胃汤(《内外伤辨惑论》) 方源:乃由补中益气汤方去除当归、升麻,改用白芍、防风,再加茯苓、半夏、羌活、独活、泽泻、黄连等, 功能:在补气升阳之中,增加除湿清热之效。 主治:故适宜用于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郁生热证。
02、举元煎(《景岳全书》) 组方:黄芪10--20、人参10--20、白术3--6、炙甘草3--6 、升麻4、 功能:宗补中益气汤义, 方解:用芪、参、术、草----以益气补中,摄血固脱, 辅以升麻----升阳举陷,药简力专, 主治:适宜于中气下陷、血失统摄之血崩血脱证。
03、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方: 黄芪18、知母9、升麻3、柴胡4.5、桔梗4.5 方解:重用黄芪以补气升阳,佐以升麻、柴胡、桔梗、知母以升举下阴之清气,并载药上达胸中, 主治:适宜于胸中大气下陷、气短喘促、脉象微弱之证。
04、益胃升阳汤 方源:补中益气汤加炒黄芩、神曲,名为“益胃升阳汤”(《兰室秘藏》), 功能:有益气升阳、养血调经之功。 主治:妇入经水不调,经量多,经血色黑有淤块,脱血后食少水泻者。 说明:本方亦名“升阳益胃汤”(《仁术便览》),但与上述升阳益胃汤并非同一方剂。
05、调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方:即参、草、陈皮、黄芪、升麻、柴胡、苍术、木香、姜、枣 方源:由补中益气汤去除当归、白术,加苍术、木香而成, 功能:有益气健脾、和中祛湿之功。 主治:脾胃不调,湿阻气滞,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呕吐泄泻,肢节烦痛等症。
06、升阳顺气汤 方源:由补中益汤去除白术,加草豆蔻、神曲、半夏、黄柏等,名为“升阳顺气汤”(《内外伤辨惑论》)。 主治:内伤饮食或劳役所伤,脾运无力,满闷短气,夏犹恶寒,不喜冷食等症。
07、参术益胃汤(《脾胃论》) 组方: 方源:由补中益气汤加苍术、半夏、黄芩而成。 主治:内伤劳倦、燥热口渴之症。
08、拯阳理劳汤(《医宗金鉴》) 组方:由人参、白术、炙甘草、陈皮、黄芪、当归、肉桂、五味子、生姜、大枣组成, 方源: 功能:有补脾益表,助阳固表之功。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利湿, 当归、黄芪----益气养血固表, 五味子----酸敛,益阴生津,使阴阳互根, 陈皮----健胃化滞,并利于诸药吸收, 姜、枣----调和营卫。 诸药相合,共奏益气助阳之效。 主治:脾肾气虚、劳伤气耗之阳虚诸证。 症见:面色苍白,懒言无力,动辄喘息,心烦不寐,倦怠自汗,食少纳呆,脾阳不振,肠鸣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苔白,脉弱等症。
按语:本方专治病在脾胃中焦之虚寒证,有时也表现为虚热证。 临床表现为:饮食无味,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及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久痢等。土虚无以生金,表现为肺虚之手心热证。 本方不在补中益气,重点是升阳举陷,为甘温除热的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