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杨公忌日、“阎王忌”,阎王为什么忌讳这一天?
在民间,从年三十到正月初的这些天,天天都是有特定祭拜讲究的,比如初五“破五”、初七“人日”、初九“老天爷生”等。但在过了正月初十的“老鼠娶妻日”后,似乎就没有这么多连续节点了,但在民间,正月十三是最需要注意的日子,因为这天相传的“阎王忌”,早上长辈就会强调在这一天不能出门,万事都忌讳。
正月十三“阎王忌”,阎王为什么忌讳这一天?关于“阎王忌”的故事,是据说阎王爷有13个儿子,一日口无遮拦的猖狂与别人打赌,说“我十三个儿子,就是每月死一个,一年也死不完”,结果没多久,他的儿子就开始相继去世,且都是相隔28天,正好到正月十三最后一个儿子也死了。后来人们就把阎王爷每个儿子去世的日子称为“阎王祭”,以示对儿子的思念,日期分别是“二月十 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 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 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 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而对于正月十三呢,因为阎王爷眼看这十三个儿子就剩下最后一个了,害怕这个儿子这天也死去,导致阎王爷自己在这天也处处忌讳,人们就称为“阎王忌”,世间的人也怕在这天惹了阎王爷的忌讳,所以就不敢轻易出门了。正月十三“阎王忌”,阎王为什么忌讳这一天?其实这个故事呢,最主要的是说“人可以做过天的事,千万不要说过天的话,天理昭昭,芸芸众生无人能够逃脱”。而在民间相传中,正月十三这天不能出远门,也不可以看望老人(看望老人,老人就会得病),也不可以探望病人(探望病人,病人就不能痊愈),这个说法,到现在老年人还是非常相信的。正月十三“阎王忌”,阎王为什么忌讳这一天?另外还有种说法,正月十三实际上应该是“杨王忌”或者“杨公祭”,大致来源分两类,一是说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根据“二十八星宿”顺数,订定了“杨公十三忌”。这十三个日子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等。二是说玉皇大帝无子,羡慕人间一个姓杨的有十三个儿子,就命令阎王爷没28天收一个,这个可能是后世结合“阎王忌”的传说附上的吧。正月十三是一年当中最大、最狠、最毒、最不吉祥的“禁忌日”。在传统习俗的“正月十三”这一天,人们不走亲戚,也不外出,也没有婚丧嫁娶,更不能动土、搬迁……凡婚姻嫁娶的喜事,都不用农历十三这一天,因为一大堆的禁忌让人们只得乖乖呆在家里“躲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尤为讲究,这一天甚至是南部山区的“全民法定歇工日”,很少有人上山下地干活,总担心遇到不测;也很少有人出远门办事,老害怕遇到不测。“杨公忌日”又称为“杨公十三忌”,相传其说始于宋堪舆术士杨救贫,因称该日为杨公忌。杨筠松(834-906年),名益,字筠松,号救贫,窦州人。中国四大堪舆明师之一。唐僖宗(874-888年)朝,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乾符六年(874年)王仙芝赵义,黄巢应之。广明庚子(880年)黄巢入长安(另传是安史之乱出宫后到江西赣州授徒曾文辿开基祖先廖瑀),杨救贫窃得《禁中玉函秘术》,即郭璞《葬书》,回到赣州,在今杨仙岭授徒传术。因杨筠松一生用堪舆之术为无数贫人造葬作福,深得民心,人们尊称他为杨救贫。杨公一生传奇颇多,一生用所学堪舆之术以救善良、善德之人之贫苦,期间有歹人、恶人要挟杨公点地,杨公不从;期间有政客、歹恶之人得不到他点的吉地,期间加害杨公,杨公一生有十三次被害,因杨公救人无数,福德深厚,每次有惊无险,所以杨公有十三忌。(忌者,死亡之忌也。君不见人家上辈死了,就在门上帖上“忌中”二字的白条。)杨公一生有十三忌就是恶人求不到吉地,变设法害死他,但吉人天相,善德必昌,每次都只有惊险,却没有给人害死,杨公的三千弟子变把那十三次受害的日子定为杨公忌日。他的弟子在这十三天内便不为人造葬作福,在家为师做忌。《四库全书·钦定协纪辩方书》卷三十六《辩伪》中,还有一则《杨公忌》词条:世俗多畏杨公忌,通书亦多载之。谓其日不宜出行,举事犯之不利,皆因未悉其原委,故为所惑耳。今按其说乃是室火猪日,其术元旦起角宿依次二十八宿,次序顺数值室宿之日,即杨公忌。不论月之大小,二十八日一周,每月递退二日。故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以至七月初一、二十九而终于十二月十九。凡十三日,夫以宿值日亦如用甲子纪日未必始于大挠,而其来已久,每日一宿,自然顺序,不用安排。以论趋避,犹可说也。然亦未闻室宿值日有所避忌。今并非值日之宿而强以角宿起元旦,每年另起不能轮转,固不通矣。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