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现震惊世界

(南昌日报)2011年,一通群众举报电话将深埋2000多年的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墎墩山上的千年古墓“唤醒”。历经5年的考古发掘,2万多件出土文物,勾勒出一位西汉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与此同时,一座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呈现在世人面前。

从墓园到墓葬区,再到都城遗址,以紫金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遗址。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即使在最严谨博学的考古专家眼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也正是因为其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在201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评选中,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从40项考古发现中脱颖而出,入选“六大新发现”。目前,海昏侯墓考古已经进入最重要、最关键的主棺清理阶段,墓主身份之谜即将揭晓。未来南昌西汉海昏侯国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不仅是南昌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也是国家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雯捷首席记者徐蕾/文家福/图

科学发掘:

一场超高规格的考古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位于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东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距离市区约一小时车程。走进墓园内,可以清晰地看到纵横的山丘上,两座主墓、七座祔葬墓、一座陪葬坑和园墙、门阙、寝、祠堂、厢房、园寺吏舍等建筑构成错落分布。而位于正中位置的海昏侯主墓,散发出神秘的气息。

2011年3月23日,有群众反映,在墎墩山上发现了一个盗洞,可能是盗墓贼所为。考古队在接到群众举报后,赶赴现场,由此开启了长达五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在进行发掘之前,考古队先对墓园进行了系统性勘探,发现该墓园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为核心,平面呈梯形,有长达868米、保存较完整的墓园墙,墓园面积达4万平方米,墓园内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大小8座墓葬和1座车马坑。主墓前发现的祠堂和厢房均为回廊式建筑,其中厢房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30米,具有很高的建筑规制。“这样的整体考古规划很科学,可谓是思路清晰、层层递进,避免了单纯针对主墓的发掘而忽视墓园结构的问题,也有效地解决了墓园内相关遗存的共存关系和功能特点。”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信立祥说。

在整个考古过程中,考古队将文物保护摆到最重要的位置,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发掘清理现场全程数字化、影像化、科学化,提升了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和遗产保护展示的含金量。调查发掘前期,考古队大量使用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科技手段,将调查资料完整信息化,初步建立起海昏侯国遗址地理信息系统。发掘过程每个时间节点,都采用三维技术进行扫描测绘和记录。工作人员在现场布置了9000多个测绘点,哪怕一个陶片也有自己的三维坐标,大范围长时间高精度扫描,既确保最真实留存文物信息,又快速制图、快速分析,有效支持了对现场遗存的分析判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供实验室考古的文保用房里搭建了一个20平方米的低氧工作间,采用“低氧气调链技术”对出土重要文物进行保护及修复,这是文物保护技术上的一次全新的尝试。

2015年进入主墓发掘阶段以来,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发掘前,由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织编写各发掘对象的具体方案,并作出详细的预案。同时,针对发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各类出土文物特别是有机类文物《现场文物应急处理预案》。据统计,5年来,制订相关方案预案多达20个。

惊人发现:

独一无二的考古价值

“由于文献的缺乏,我们对汉代列侯等级的丧葬制度了解甚少。这次海昏侯墓地的发掘,填补了考古学史上的这一空白。”信立祥告诉记者,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发掘的保存最好的列侯等级墓葬。5年的考古时间里,考古人员解剖了以该墓葬为核心的墓园,发掘了墓园内的祔葬墓和车马坑,以及祠堂、寝、便殿、厢房等建筑基址和道路、排水系统,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竹简、木牍等珍贵文物2万余件,是我省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墓葬。其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海昏侯墓是整个墓园中8座墓葬的主墓,主墓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墓穴内建有面积达400平方米的方形木结构椁室,由主椁室、回廊形藏閤、车库和甬道构成,布局完整,规划严密。中间为主椁室,周围环绕以回廊形藏閤,在主椁室与藏閤之间辟有过道,将主椁室与藏閤分隔开。甬道位于椁室南部中央,其南、北两端用门与主椁室和墓道相通。藏閤分东南西北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由隔板分隔。从考古发掘情况看,海昏侯墓主椁室早年已坍塌,且有地下水,2000多年间历次盗掘没有对墓葬造成大的破坏。在汉墓“十室九空”的情况下,保存完整的海昏侯墓在汉墓考古中具有独一无二的考古价值。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车马坑作为侯墓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土了实用高等级马车5辆、马匹20匹、错金银装饰的精美铜车马器3000余件,反映了西汉列侯车舆、出行制度,对于研究、认识西汉列侯等级葬制具有重大价值。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数以万计的竹简、木牍,是我国考古史上极其重大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历史、文学、艺术价值。一次出土上万枚竹简,在考古史上极为罕见,而且其内容与湖南、湖北地区出土的文书简、军事简不一样,有很多历史典籍、经书,文献价值空前。

北藏閤钱库出土的10余吨五铢钱(200万枚),成功佐证了汉代铜钱以1000文作为一个基础单位的重要信息,首次以考古方式证明,唐宋以来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校量方式最迟起源于西汉。

在主椁室的西侧,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组绘有人物形象的屏风组件,在人物下面还有题字。题字部分除能辨认“孔子”“颜回”“叔梁纥”等人名外,还能看清楚“野居而生”字样。专家初步判断,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这印证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西汉中晚期上流阶层将崇儒作为一种时尚,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中还出土了212件金器,包括极为罕见的马蹄金、麟趾金和金饼,这批金器是目前中国汉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次发现。

从墓葬结构和随葬物品来看,海昏侯墓处处体现了当时“事死如事生”的丧葬制度。海昏侯墓按照居室化布局,墓主生前使用的物品都安放在主椁室和四周的藏閤中。一系列珍贵出土文物,揭开了墓主的生前喜好及日常生活状态,能够让当代人触摸到真真切切的海昏侯。今年1月15日,备受关注的海昏侯墓内棺套箱被吊运出主椁室,运送至墓园附近的文保房实验室,进入实验室考古阶段。据专家推测,内棺里或有证明墓主身份的金印或私印。而根据此前内棺外的发掘情况来看,墓主极可能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和李夫人的孙子刘贺在世仅34年,却经历了王、帝、侯三种身份。他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却在短短27天后便遭废黜,后被贬为侯。其由王到帝再到侯的多重身份,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例。

撼世价值:

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取得的重大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考古队制定了未来十年的工作规划,以保护、利用为总要求的考古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同时,考古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等海昏侯国遗址的建设前期工作已正式启动。

按照计划,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今年开始建设,建设模式为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定名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定名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建设目标是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世界文化遗产。 我市正在着手编制《紫禁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保护规划》《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保护规划》和《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建设规划》,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建好后,有关部门将把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所有出土文物全部交回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存放、管理和展示,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海昏侯国在历史长河中的风貌将得到全面呈现。

今年年初,国家文物局提出了“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考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文物保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展示水平”三点要求,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做好海昏侯墓园及其周边遗址发掘、保护与展示利用工作。通过对墓葬周边的考古调查、勘探,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几代海昏侯的墓葬区和贵族及贫民墓葬区,并证实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汉代紫金城址为海昏侯国都城。以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面积达5平方公里,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遗址单元,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认为,海昏侯国历史脉络清楚,考古资料准确、清晰、真实、完整,具备不可复制的展示条件,这也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条件。徐长青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朝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民族自豪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