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就开始参加双选会,大二就争取考各种证 | 你为何如此焦虑?

编辑 十六

图片来自网络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大一时,要培养自己沟通能力,要尝试多参加各种面试,最好去试试向学校的双选会投简历。”

“大二时,四六级还没过就要抓紧了,计算机二级也要争取考过,什么普通话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也统统考一遍吧。”

“大三时,开始为考研还是就业感到焦虑,一方面不清楚自己考研后结果如何,另一方面对未来的就业感到迷茫。”

“大学四年还是单身汪一只,看来是要注孤生了……”

从前,高中老师信誓旦旦的对我们说,等你们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想干啥干啥。

后来,我们天真的相信了他老人家的话。发现,大学确实是想干啥干啥。

曾几何时被尊为“象牙塔”的地方,其实充满了压力与挑战。想要提升自身能力的人,需要尽各种办法努力锻炼自己。

对未来的迷茫,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对自身性格的无所适从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让他们感到焦虑。

那么,接下来就进入今天的话题,我们一起聊聊关于焦虑背后的原因。

焦虑是什么

临床心理学家认为,焦虑反应是带有不愉快情绪的正常适应行为

焦虑会引起人的心理变化,一是强烈的苦恼和受挫的个人感觉和体验。这是一种模糊的恐惧,个体本身并不知道它的根源。二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具有动机的意义。在正常情况下,起着适应性的作用。

弗洛伊德先后提出两种焦虑理论。在早期的焦虑理论中,他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力比多转化来的,本我是焦虑的根源。弗洛伊德的后期理论,焦虑的信号说中则认为焦虑的根源不在本我,而在自我,只有自我才能产生并感受焦虑。

霍尼批评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把环境的作用提高到首要地位,强调应从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微观的个体环境中去追寻焦虑的根源。她认识到焦虑的产生与个体能力有关,有无能力是焦虑的基本特征之一。

沙利文则从人际关系入手,阐述焦虑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他认为焦虑是人际关系分裂的表现。随着个体自尊的发展,焦虑也必然与自尊有关,认识到自身在焦虑发生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大学生为何那么焦虑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承担着较大的心理压力,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压力源主要有家庭、学习、人际关系、恋爱关系、经济、社会、考试、未来就业状况、能力、外表、自信、健康、竞争等十几种因素。

接下来,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看看焦虑背后的原因。

“那些直击内心的焦虑恐慌”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可能会给你灌输各种有关就业压力的现实,学姐学长有时会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你揭露未来的各种困境,家长还会在茶余饭后询问你以后的打算。

在各项压力之下,学生的焦虑感也愈来愈强。研究表明,大四学生的焦虑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因为他们面临着最直接现实的压力,个人能力水平是否足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否能够考取理想中的研究院校等等。

与此同时,随着大众媒体的发展,各种信息充斥在视野当中。谁谁谁年纪轻轻就被捧为明星,又或者说是谁谁谁大学毕业后便身家过亿。这些信息让大部分的人心中感到莫名的焦虑。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强烈的风波。文中说到”你的同龄人,正在无声无息的抛弃你”,“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你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如果你稍稍有松懈,你就会被落下了,就算你呆在原地,缓慢成长,也是一种退步。”

读完此文,相信很多人都会感慨万千。

然而作为大多数的我们,过着普通的日子,普通的学习工作,难道就是被同龄人抛弃了吗?对于未来,每个人都是未知的,一切充满了可能。片面的将他人的成功夸大化,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平衡与对自身状态的焦虑。(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这是一个极速前进的时代,人们在焦虑中追赶,在焦虑中沉沦,在焦虑中清醒。

“有种不好看叫作我觉得不好看”

对于大学生来说恋爱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他们需要通过建立亲密关系,获得感情支持,并证明自己是被认同和接受的。

研究表明,在单身时女大学生更注重体形的外在形象,对体重的变化更为敏感,在社会普遍审美观的价值导向下,对体像的关注度更高,从而更容易产生体像烦恼。

荧幕上,光彩夺目的明星展示出她们精致的面容,相对比之下,对自己的样貌感到无所适从。维多利亚的秘密超模秀出“魔鬼身材”,而自己的小腹显得面目可憎。在各种媒体信息的刺激下,个体有时会觉得自己这也不够美,那也不够好,从而产生对自己外表的焦虑。(当然,这只是个体对自己外表焦虑的一个原因)

“ 不管有多焦虑,应对才是关键”

如果不能适当的调控自身的焦虑,就有可能进一步引起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甚至阻碍个体人格和行为的正常发展。

不同的个体在体验到焦虑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应对。

有的个体会采取过度努力的方式对抗焦虑。就像前面说的那样,大一时就给自己定各种各样的目标。通过不断学习,获得内心的充实感,来压抑内心的焦虑感。这时,焦虑或许会带给我们积极前进的动力,但同时也会产生一种痛苦、压抑的情绪体验。

有的个体选择自我消沉的方式对抗焦虑。

有时又会在积极向上与消极颓废等各种心理状态之间摇摆不定,这种动荡的心理状态会进一步使大学生产生焦虑感。

合理认识到自身的处境,并以适当的方式应对,才能更好的控制甚至利用生活中的焦虑。

下期文章中将会仔细为大家讲解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的焦虑,记得关注呦。

Reference:

[1]羊晓莹,陈红,高笑,陈瑞.社会比较在媒体对女大学生身体意象影响中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01):51-54+68.    、

[2]唐丽燕. 大众媒介与女性身体意象[D].上海交通大学,2010.   

[3]杨玉森.大学生焦虑问题成因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1):51-

[4]罗增让,张昕著.焦虑理论与诊断治疗策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冯建新,戴雅玲.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原因调查[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99-10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