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体现的也是人生态度
其实不仅仅跑步,每项运动或者自己坚持去做的事情,都体现出人生态度。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其实自己坚持做的事情也是一场修行。跑步是最普及最多受众的一项活动,我自己又深爱之,就以跑步来说事。
首先说说跑步中的敬畏心。
很多人说,跑步就是穿上运动鞋和运动衣衫,扯开两腿迈动就是,说敬畏心是不是有点扯?这个还真不是。先不说装备吧----这个话题往往被人做“装 B”看待-----就说身体本身。如果只是散步式的,那么拔腿就走是可以的,如果是正儿八经的跑步,那么适当的跑前运动/热身,是绝对不可或缺的。这个地方要防止矫枉过正,有的人说要先压腿抻筋,那绝对是错误的。跑前最主要的是热身,和把大的肌肉群活动起来,贸然抻筋,容易受伤,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更是如此。所以,贸然拔腿就跑,和贸然暴力抻压,都是缺乏敬畏心的。
我记得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的一位香港的武打演员,当时他也是正当年,腿功极佳。有一次拍一个已经把对手制服,跨腿别住对方的手臂这个动作,这个跨腿动作,跨过已经跪在地上的人的高度,大概也就60-70公分,每个不练功夫的人在日常都能做到,但是一个不小心抻了一下,不得不休息。以有着这样精湛身手的高手,尚且在不小心的时候还有意外,我们普通人,在出门开跑之前,适当地热身和舒展,是绝对必要的。又不是有人拿刀拿枪逼着你赶紧跑,为什么要省略这几分钟呢?
所以,我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也无论事情大小,做之前,必须首先有敬畏心。所谓敬畏心,就是要尊重做这件事情的客观规律。
第二,说说装备。
跑步鞋。我记得在物质条件极度困难的青少年时期,我们跑步起码也会穿一双球鞋(哪怕是当时流行的解放鞋),也不会穿着布鞋去跑步。也许很多人认为布鞋穿着舒适,更不伤脚。错了!布鞋的确非常适合居家穿,但是它不跟脚,无弹性,所以穿这样的鞋跑步非常伤脚。在我自己成长的过程中,跑步一直没有间断,不论在任何时候,再艰苦的日子里,我都会穿运动鞋,条件允许的时候,穿专门的跑步鞋。我自己的体会,包裹合脚的鞋,比随便穿一双鞋就出门跑步,在保护性上自不待言,在体验上也是有着天壤之别。
跑步衣衫。年少的时候,还很落后,基本都是棉质的运动服装,到中年以后,穿速干衣衫(也可以很便宜的哦),才体会到棉质运动衫的短处来。这点现在几乎已经是运动人群中的常识了。棉质运动衣,在出汗后,吸收了大量的汗液,裹身,重,不透气,的确是丧失了运动的乐趣。速干衣衫则可以保持很好的透气性和比棉质好得多的干爽。
运动手表。这个见仁见智。通过记录运动数据,不定时地进行分析,是我的爱好。我对生活工作中所有事情都有类似的爱好。有的人嫌运动手表操作麻烦,喜欢带着手机去跑步。我的习惯是做一件事情,就只能一心一用,带着手机就成累赘。所以我喜欢在任何运动中佩戴手表,这样可以基本上完全放飞自己。
从上面看,运动前的思想准备和身体准备,以及必要的器材准备,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从物质的角度来说,我坚持认为合适的器材是保障效果的重要条件,具体落实到各种“玩具”,我的理念就是,运动物品上的投入,是男人购买玩具中最有价值的投入(前提是要用起来和用好)。从思想层面来看,我始终认为,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能抱着漫不经心的态度,也不能一心N用,而是无论从心思,从精力,都要集中注意力,聚焦去做眼前这件事。我无数次发现自己比较蠢,很难做到同时展开几件事情,也很难一心N用,并且还能把事情做好。相反,我几乎不去计较眼前所着手在做的,是一般人所谓有用的事,还是无用的事,只专注把眼前的做好,结果一段时间下来,盘点盘点,发现还有很多“成果”可以享受。
第三,跑步过程中的体验。
跑步中能体验到与生活的一致性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下面简单举几个例子。
1、开始设定目标时。我几乎每次跑之前,都根据大的“这段时间要达成什么目的”而设想本次的目标,根据“目的”来分解“目标”,是非常实用的方法。譬如说,这一个月,根据前段时间的基础练习,要看看自己的潜力。这是目的----目的本身是不可衡量的,它是一个愿景。目的本身要靠分解成目标,并不断实现目标来衡量有没有达到目的。根据上面说的“检验潜力”的目的,那么近期的目标都是“尽量全力”来“创造PB”等这样可以衡量的指标---PB是可以衡量大小的数值。在这个方针下,每天出门时都心中有数,今天要跑什么。然后在跑步手表上设定今日目标,一般是设定距离+配速,或者距离+时间,或者设置总时间+平均配速。总之每次不是胡乱跑。根据目标,当日出门的穿着,是否带水,是否跑前吃食、补糖,都是可以顺理成章、不需要费心去想地做出来。
2、过程中。这个环节跟人生非常像。
(1)不管设计得多么胸有成竹,每次在路上的状态一定是不同的,今天状态好,就可以跑得顺风顺水,意犹未尽。状态不好,可能就有坚持不下去的感觉。
我一般都会这样提示自己:健康第一,如果实在坚持不下去,就放慢速度,走也行(毕竟没有出现过走都走不了的情况)。或者,目标是固定的,跑完XXX,今天的任务就完成了-----也正是因为事先有个目标,所以这种提示往往能够支持自己把任务完成----这点跟我热衷的项目管理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是随便散跑的,十有八九就随时停止了。
(2)在跑步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只有跑起来才能遇到的情况,譬如,可能今天感觉很轻松,速度也不快,但突然出现心率很高的情况,并且持续,这说明就是疲劳了----不一定是这次的强度大,而是累积的强度大,而往往这个时候可能还是气息均匀,一般认为非常轻松的状态。这只有跑起来才可能遇到。
(3)在跑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别人超过去了,自己也想再度迎头赶上的情况。跟生活很像,就是被他人牵着走。这时候如果你知道自己现阶段/今天这次跑步的目标,就容易坚守自己的节奏,不被他人带走。
(4)无论按照计划,还是根据状态,满心希望今天可以刷一个pb,但中途、甚至到最后阶段了,却发生了意外,或者岔气了,肚子疼了等身体的不适,或者天气原因。这种时候,虽然万分遗憾,也只有断然中止。就像生活中以为唾手可得的胜利,但一个突如其来的因素,使得你不得不放弃追求,及时止损,这种情况是很像的。如果强行硬上,攀缘,等待你的就是更大的伤害,就是不吉祥。
第四、花点时间做做总结。
无论是每次跑后,或者每周每月稍稍花点时间回顾回顾。人总是要在总结中发现问题,思考提高或者破局之法。这点跟生活也很相似。我一再说,人最怕茫然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每天是随性地流转。跑步如此,其他运动也如此,生活更是如此。人在每个阶段,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不同的,只有明确自己现阶段想要什么,才能坚守自己的追求,不被周围带乱节奏。人一旦被周围带乱节奏,最终时间花下去,一定是分散的,盲目的,没有收成的。说到底,就是一点,不管周围在发生什么,按照自己想要的、设定的,去做,去坚持,最后一定会有至少一件收获(就是你在坚持做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个定见,完全被边上影响和牵着鼻子走,所有时间都像浮萍一样飘过,最后什么成果都没有落下。而时时警惕自己有没有让时间像浮萍一样度过,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定时地进行总结。
以跑步为例,你可以从“10公里跑中配速提高了多少”,“实施本项计划前最长跑了XX公里,现在一次可以跑的距离增长了XX”,“同等配速下心率降低了XX”,甚至“通过一个月的跑步,我减重减脂了XX”。一定要用具体的数字作为标尺来对比,而不是“速度提高了没有”,“能跑的最远距离增长了没有”这种问法。通过这种具体数值的总结,就能够发现自己的时间有没有虚度。这种方式和方法论,同样适合于生活。
(本文与在本人在博客里的同名文章一样,都属于本人原创。个别细小处有修订。如果你正在打算投身跑步,或者你身边的朋友有志于通过跑步改善体质,或者减肥,你不把文章转给他们看没有关系,但请把你了解到的正确的跑步认知和方法告诉他们,避免走弯路。因为这也是我一边训练一边不断向前辈们学习后沉淀出来的体验,是自己走了弯路后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