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这个人人都想影响你的时代生存?

鱼堂主读书会5期开始拉群了,详情《认识世界的本质--强力研读5期“经济学”主题招募

你好,我是鱼堂主。
今天讲的话题是,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必然伴随很多信息垃圾。

谁都可以发布信息,也意味着没有门槛了,这个时候信息的可信度会变得很低。

大部分人遇到问题,都会马上去网上搜方法,从问题直接到解决方法,没有中间思考过程,这个时候找到往往只是问题的侧面。

比如,经常在知乎上看到类似的问题,怎么逼怎么去学习?

无论答案写的多好,其实对提问的人都不会有帮助。

因为去学习的动力因素有很多,每个回答只能考虑局部问题,没有设身处地的看问题,答题的人拿到的是一个模糊问题,提问的也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问题,两个瞎子忙半天事情还是没有解决。

这个是为了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常态,尽管我们能够得到大量的信息,但是信息也是鱼龙混杂的。

谁都可以发言,反过来说,没人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如何在这个充满噪音的互联网时代生存?

第一,不要依靠“冰山一角”进行判断。

很多人看到一点信息,马上就会贴一个标签,下一个决断。

每个文章都必然有局限性,从多视角出发分析特定问题,并输出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就和盲人摸象一样,都以为自己抓住了重点,最后都是只抓到了一点。

可能因为写作者本身的能力,只能表达和强调一部分事实和道理。

但是接受的读者并没有区分的能力,而且互联网信息传播又快,我们没有太多时间深度读完一篇文章。

一般只会留下一个标签,贴一个大概印象。

比如,有人说,不就是说的是什么,什么吗,这有什么呀!

这个东西我知道,然后就不会继续看了,这些都是表面学习的行为。

第二,如何选择需要的信息。

1,对于一个事物,从多个信息源收集信息。

每个人内容输出平台,本能的有自己特点和喜好,不自觉的会倾向某一类观点价值。

关于同一件事,如果得到了内容完全不同,就更应该注意对类似问题的搜集,因为有时候作者会有自己的意图和立场,导致内容偏向性。

2,不要将“默认的理解”作为前提。

平时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不过是在寻找记忆中的类似答案。

很多人在无意识中就陷入了“常识”的框架解释里。

比如,一个人行动力不够是因为意志力不强,不能坚持是因为自己太笨了,看似是合理解释,其实都是惯性思维导致。

说不定还有潜意识在控制你,这些不过是推脱不行动的理由。

3,相比成功,更应从失败中学习

任何领域,成功者总是会被关注。

人的记忆其实是自我需要重新构建的,我们的大脑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建立自己喜欢的记忆。

也可以说人类记忆是被创造出来的,相当于快乐的记忆,苦难的经历和记忆是我们格外想忘记的,这种是无意中的行为。

但是正因如此,我们对记忆中失败的经验,更加记忆深刻。

我们看到很多成功者,但是更多的还有不成功的人。

很多人一直辛苦努力,最后并没有一个成功结果。

可能失败者会让人不舒服,但是从中的确可以学到不少人生经验,这个是确定的。

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社会,可以瞬间得到庞大的信息,更加要学习如何甄别,掌握使用分解能力选择出高质量的信息的技能。

总结:

1,养成多信息源对比在确认信息的习惯。

2,不要片面的判断事物。

3,接受真实,哪怕是失败的自己。

我是鱼堂主,用激进的思考,寻找最实用的知识。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启发❤
PS.5期经济学主题读书报名已经过半,7月15号开营,解决行动问题,坚持读点好书。

······················END······················

你好,我是鱼堂主!

用激进的思考,寻找最实用的知识。

用思考观察世界,用行动解决问题,这里分享我所思考的一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