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形成理论站不住脚了,科学家这些年都搞错了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于恒星的形成之谜虽然没有下最终的定论,但也讨论得八九不离十了。

不过最近,科学家表示:八九离十了……

根据以前的理论,恒星的形成都是原始星云在旋转过程中逐渐坍缩凝聚,温度不断升高,最终在星云中心形成新的恒星。而星云的质量,也最终决定了恒星的质量。

在对一些大质量的恒星进行研究的时候,科学家发现,现有的学说和猜测越来越不符合这些恒星的形成理论,一度搞得自己一脸懵逼。

他们发现,他们假设的在整个宇宙中都存在的简单关系似乎是错误的。

科学家们使用高精度的望远镜,获得了对距离18,000光年远的名为W43-MM1的遥远恒星形成区域大量的新数据。

该团队能够观察到具有大范围的恒星形成核心,从类似太阳质量的太阳质量到质量达100倍的太阳质量都包含在其中。

令他们惊讶的是,恒星形成核心的分布与之前在银河系附近区域观测到的完全不同。

特别是,他们观察到许多大质量的超级恒星,但是在我们星系中更少见的小恒星更少。

来自加的夫大学的Kenneth Marsh博士说:“这些发现令人惊讶,并且对原本推测的恒星形成的大量星体与大量恒星本身之间的复杂关系理论形成了挑战。“

“因此,研究团队可能需要重新审视有关指示恒星诞生的复杂过程的计算。“

“核心向恒星的演化涉及许多不同的物理相互作用,像这样的研究结果应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是如何发生的。”

事实上,关于小质量恒星的形成,虽然目前有比较公认的猜想,但也不是定论,也有可能某一个新发现把这个推论完全推翻。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对于宇宙的很多了解,目前都不是有定论的。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今天自己对宇宙的认识是多么简单、粗浅。

不过,当我们完全了解了这个宇宙的时候,想必也就是我们统治这个宇宙的那一天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