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红舒:学校德育的真正内涵

【康红舒专栏】

学校德育的真正内涵

原创作者|康红舒

一、学校德育归位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按照一定的学校和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即针对学生群体的道德教育与培养。

当前的学校教育,因为应试体制的压制,重分数轻品行,重才智轻德育,而且是严重倾斜。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大多是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优秀,就是好学生;而成绩差的孩子都归为差生之列了。这种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德育缺失,而教育的目标本应该是培养身心健康、品行高尚、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素质全面的中国国民,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教育给孩子种上认知、责任、习惯和精神的种子,让孩子不断变得更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才。

正因为家庭和学校严重的德育缺失,导致孩子不健全成长,从而产生诸多的家庭问题、学校问题、社会问题,甚至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一直在攀升,犯罪性质越来越恶劣,给自己、他人、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而青少年的问题更是未来国民的问题,关系到未来国民素质和国家文明。

正因为如此,学校德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重新归位,不容缺失,而且要尽早着手,从幼儿园抓起,抓住孩子最好的接受德育的年龄和阶段,系统逐步进行。

二、学校德育内涵

那么,学校德育真正内涵是什么?什么才是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的德育教育呢?应该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规则教育。

规则,即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包括口头的约定,书面的规定,还有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风俗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从而自觉遵守。只有人人具有规则意识,才有真正的自由和民主。“从心所欲,不逾矩。”一旦没有规则意识,所有规定、法制都是空的,更谈不上民主和文明,社会也会大乱。学校是培养未来公民,所以规则应该是学校德育第一要重视和培养的。

规则意识与人性和良知有关,与道德和信仰有关,是每个公民都必须必备的一种自然意识。它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要知道规则内容,包括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规班纪、讲卫生、有礼仪、热爱学习、不违法乱纪、爱国爱家等;第二层次就是树立遵守规则的愿望,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不仅在公众场合,包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都能自律自觉。“君子慎独。”第三层次就是敢于维护规则。当看到别人在破坏规则的时候,要勇于站出来阻止,维护规则。

当然,规则意识不是天然生成,也不可能自动形成,而是要依靠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学生阶段是培养规则意识最重要的阶段,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正是意识认识和形成期,不断植入和养成就可以了。如果到了初高中阶段,再来培植,就有点晚了。这个时候,学生很多习惯均已养成,且有了自己思想,想要改变,就可能需要剪枝打叶,杀虫正身,所以学校规则教育要趁早。

在我国古代,规则教育从学前就开始抓起,且有一套系统、详细、按年龄实施的规矩。《礼记·内则》中讲:“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衣不帛襦裤,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而外国各国也都是从小就重视规则教育。如德国从小培养孩子看红绿灯过马路,自己独立整理房间,吃饭要光盘,照料小动物;瑞士从小培养孩子不是讲道理,而是从具体要求入手,如进教室换干净鞋子,垃圾要分类,坐公交要自动买票,在公众场合要讲文明等。所有要求和规则都非常详细和清楚。

我们学校要赶紧给学生补上这一课。

(二)认知教育。

规则教育是硬性的要求,而认知教育则是带领学生认识、了解并牢记德育相关内容,从而学会观万象,明事理,辩是非。这就如智育中的传授知识一样,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是需要学习的。而现在的学校里,很少开设认知教育,领导、班主任、老师都是直接用自己知道而孩子不知道的道理去说教或管教学生。所以要遵循教育规律,先教给孩子道理,再培养孩子习惯,从而形成孩子的优良人品,先认知,再实践,形成不知——认知——行知的规律成长教育轨道。

所以这里的认知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的讲解和传授,让孩子认知自己、认知他人、认知世界,从而懂得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这是一个从知道到做到的过程,最后达到知行合一。认知教育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认知自己。了解自己从哪里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自己的天赋,从而珍惜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了解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既不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是小草就绿了大地,是花朵就红了枝头,是大树就撑起一片天空。第二个方面是认知他人。认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会尊重他人,学习他人,宽容他人;认知这是个共生社会,学会与人共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社会,才有精彩人生。第三个方面认知世界。世界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和多维的;世界不是静止的,要看到世界的动态格局,发展和未来;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要看到世界的错综性,既有竞争也有共利共赢。

欧美国家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非常重视认知教育,并从小抓起,可以不教知识,但一定教孩子认知。

(三)情感教育。

近些年,从一些媒体经常可以看到孩子欺凌、自残、弑亲、杀师的报道,而且越来越低龄化。在震惊痛惜之余,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孩子们怎么了?其实孩子还是孩子,只是我们疏忽了情感教育,过多的溺爱、简单的管教、过分的智育,让孩子人格不健全,自私、冷漠、没有情感,心中只有自己。而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是有血有肉还有丰富的情感的,能控制本能和情绪,能理智且理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正是因为我们情感教育出了问题,才把孩子培养成了身心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人了。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学习的融洽环境,尊重和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充分调动和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孩子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和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个性,从而形成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西方学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看成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

学校情感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指孩子的基本情感。包括教授孩子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初步的道德认知,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的探索精神;第二层次指社会情感和理智情感。包括教会孩子逐步认识自己和他人关系,学会正确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被尊重,学习自我调控情感,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律;第三层次指情感运用。包括教授孩子认识自己和天地万物的关系,学会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学会适应不同环境。理解亲情、友情、爱情的含义,珍重亲情,珍惜友情,珍守爱情。培养勤奋态度和敬业精神,培养责任心和使命感。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校教育一定要尊重孩子,千万不可漠视、扭曲甚至粗暴地对待生命,阻碍了学生的情感发展,要做有爱有温度的教育,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

(四)精神教育。

这是建立在情感教育之上的更高一级的教育。现在的不少学生都患有空心病和一颗玻璃心,学习没有目标,生活无聊,人生迷茫,没有方向,没有动力,缺乏精气神,还严重“缺钙”,脆弱不堪。这是一种可怕的慢性病,最容易空洞和弱化孩子年轻的身心。究其根源,就是少了精神教育这一课,没有唤醒孩子,没有给孩子找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而人生的路上,得失起落是常态,将会遇到很多失败、挫折的打击,如果没有精神意志,就很容易消沉萎靡,甚至一蹶不振。这就需要在小的时候、在学校进行精神教育,补上精神钙质。

精神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指为了促进人的精神发展的教育。概括地说,是指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总称。在西方人的眼中,“要是没有进行精神教育,教育就不完全。”“若无这一点,教育将很难取得成功”。这在我们现在教育中是非常缺少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指心理教育。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排除心理困扰、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调整心理状态,引导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逐步达到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完整人格。我们的学生因为长期处在一种传统的应试体制的环境中,受到枯燥乏味的学校和教学生活、考试分数压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的影响,极易产生学习心理障碍,导致人格和个性的缺失。这是教育的错位和失范,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个方面是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包括阳光心态,积极生活,努力提升,情趣丰足,超越自我,与同学和睦相处,尊师敬长。一句话,就是建立正确积极的学习和生活观,幸福成长。而其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贴近孩子生活和日常,从小处和点滴入手,从实践着手。

第三个方面是指确定并坚守精神信念,这是精神教育更高层次的内容。包括热爱、理想、意志、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信仰。它是远大的、崇高的,是无比坚定的信念,是可以克服任何困难而勇往直前的,是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的。

“没有精神教育,教育永远苍白无力。”精神教育就是帮学生找到生活的方向和生命的价值,给孩子植入骨气、信念和无穷动力,是治愈各种厌学厌世厌生的良药,需要学校大力开展,精心培植。

(五)灵魂教育。

雅尔贝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既然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激励,那么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是要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灵魂的人。

据说,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一个学生,曾经一本正经地问过:“我学这些东西能得到什么呢?”欧几里德沉默片刻,叫来仆人,吩咐说:“给他六个铜板,让他走吧,这是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清楚这个学生当时的反应,也许他会面红耳赤,幡然悔悟,也许会理直气壮地接过铜板,扬长而去。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欧几里德还在,他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只为铜板而学习的学生。在那个时代里,欧几里德们占多数。他们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引导心灵走向本质;引导灵魂接近真理,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人的智慧。但不知什么时候教育的源头不再流淌智慧,汩汩而出的只是知识,使教育萎缩为职业和功利的附庸和工具。

而灵魂教育,是心灵和情感的归依,是不管年龄,不论何时何地,一个人自始至终坚贞不渝的纯粹情怀和高能智慧,不掺杂任何其它的杂质。可能当一个人到一定年龄的时候,才特别能体会这种情怀;当一个人穷究精研到一定阶段,才能参悟出智慧。但如果从小没有这种教育,没有种下灵魂的种子,到老了也很难有情感的归依,很难生发出智慧之光。它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指爱和生命的感动。包括对父母、兄弟姐妹血浓于水的情感,这是人与生俱来的灵魂之本,是需要让孩子体会和固有;还有家乡情结,是人的灵魂之托。家乡,是生我养我之地,一草一木,水土人物,都应让人牵肠挂肚;国家情怀,则是国人的灵魂之所,身在其间可能感触不深,但身在异国或流离失所的人才会体会,才会魂牵梦绕。有人说,科技没有国界,怎么可能?哪个国家的核弹不是指向他国?人更有国界,所以中国人就要有中国心;还有自然万物之间的爱,都来自灵魂的涌动。

第二个层面是指教会学生真善美、自由、公正、和平,只有发自内心的理解、热爱、崇尚,才会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而矢志追求。

第三个层面是指教会学生种下梦想、智慧、真理的种子,给孩子诠释人类的伟大事业,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只有种下种子,未来才会生芽,才可能开花,也许会结出硕果呢?这也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启发人类最核心的竞争力。

灵魂教育,是心灵深处的教育,关乎生命之爱、自由和平、公平正义、真理之源、智慧之光,关乎人类社会,关乎未来世界。如果教育不触及灵魂,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三、学校如何开展这些德育

(一)规则教育。

①开展深入宣传规则教育的重要性;

②制定规则,让学生代表参加;

③组织学习规则,增加认知度和认可度;

④开展系列规则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自身体验;

⑤采用规则“自然惩罚法”,校正侥幸心理,避免“不遵守规则,比没有规则更可怕。”

⑥持之以恒地坚持规则教育,让规则意识成为学生日常习惯。

(二)认知教育。

①开展生命教育,引领学生认知自己;

②开展生命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珍惜光阴,接纳自我,提升自我;

③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心同学,关注身边;

④在班集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宽容,学会合作;

⑤开展相关学习,了解世界,认知世界的多元性;

⑥开展世界模拟法庭、联合国模拟大会、国际争议解决模拟中心等活动,培养国际知识和世界意识;组织研学或交流,增强体验。

(三)情感教育。

①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②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知道德情操,恰当表达自身情感,培养自我情结管理,培育爱和关心;

③开展学校和班级活动,培养孩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打造责任心和使命感;

④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⑤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情感教育;

⑥在节日和纪念日里开展情感教育。

(四)精神教育。

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心理知识,培养健康身心和人格;

②开展生活教育主题活动,从学生生活入手,培养孩子积极阳光心态;

③开展理想教育,树立孩子人生志向,点亮孩子前行的灯塔;

④开展励志教育,引导孩子能经受挫折,克服困难,愈挫弥坚;

⑤开展系列人生教育活动,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定人生信念。

(五)灵魂教育。

①学校要确立“教育要关注学生心灵”的育人观;

②开设爱的主题课,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心系家乡、热爱祖国、心怀天下;

③开展美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追求自由公正,反对专制滥私;

④开展专题讲座,引领学生树立终极追求,崇尚智慧,追求真理;

⑤学习世界名人伟人,树立为人类事业而奋斗的目标。

反思当前的教育,一是过于重智轻德,德育严重缺位,导致教育的不完整;二是现在学校的德育很多流于管教,停留在规则教育上,没有抓住和抵达德育的核心,所以培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人格不健全,素质不全面。现在我们教育急需的是德育要归位,要做真正触及孩子灵魂的教育,不做浅层德育。规则教育、认知教育、情感教育、精神教育、灵魂教育,由表及里,直抵心灵,既是一个递升渐进的德育过程,也是一个德育整体,不可分离。学校只有真正重视并持续开展德育,我们的教育才能改变现状,才能给孩子的人生保驾护航,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积极向上、坚韧不拔、信念坚定的全人。

作者简介:康红舒,男,汉族。本科,副高,现任阳光集团校长。

(本文为康红舒校长原创投稿)

(0)

相关推荐

  • 【治班】班主任:请改造我们的习惯

    我曾连续从事班主任工作20年,后来也兼做德育管理工作.面对"90后""00后"学生,我不断尝试创新德育工作思路,改进教育工作方法和技巧,收到了良好效果.我以为, ...

  • 【孝文化】分析孝德缺失的成因

    分析孝德缺失的成因 调查表明,学生了解.亲近.关心父母的人数多于礼让.听从.帮助父母的人数,在具体要求中,各年级男生"能达到"者普遍少于女生,孝德水平发展不平衡存在性别差异.在学生 ...

  • 【教研点击】浅谈培智德育目标

    春天 [教研点击]浅谈培智德育目标 郜欢欢 新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Spring 培智德育工作是培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德育工作中无论我们做什么样的努力,都需要 ...

  • 德育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把德育放在首位.培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 ...

  • 康红舒:老师,请找准自己在学校中的坐标

                                       老师,请找准自己在学校中的坐标                                              原创作者 ...

  • 康红舒:家庭教育暴力何时休

    [康红舒专栏] 家庭教育暴力何时休 原创作者|康红舒 一.案 例 案例1: 下班回家,突然听到隔壁哇哇的哭声和大人的吼叫声.原来是隔壁家的孩子小明上小学一年级,结果开学不到一个星期,老师打电话请家长, ...

  • 康红舒:生命教育——孩子生命中最不应该缺失的课

    [康红舒专栏] 生命教育--孩子生命中最不应该缺失的课 原创作者|康红舒 一 案例一:几个小朋友在外面玩耍,正好在一座老墙角看到一根裸露老化的电线,一个调皮的孩子就跑过去抓着玩,结果就触电了,另外两个 ...

  • 学校德育的真正内涵

    原创作者|康红舒 一.学校德育归位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按照一定的学校和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 ...

  • 康红舒:谈谈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康红舒专栏] 谈谈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原创作者|康红舒 一 中国人喜欢吃泡菜,各种各样的味道都能泡制出来.但其味道的决定因素不在泡菜本身,而在于坛子里的泡水.比如做萝卜泡菜,如果泡水是酸的, ...

  • 康红舒:做四立老师,育四立学子

    [康红舒专栏] 做四立老师,育四立学子 原创作者|康红舒(阳光教育集团 校长) 摘要:何为四立老师?以德立人,以爱立魂,以能立师,以才立学.拥有德.爱.能.才,方为四立老师,也正是这个时代所呼唤的良师 ...

  • 康红舒: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追求幸福

    [康红舒专栏] 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追求幸福 原创作者|康红舒 一 现在有个忧心的状况,我们中国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幸福感.根据调查,很多人都处在焦虑.压力.迷茫.甚至痛苦之中,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反观发达国 ...

  • 康红舒:培养孩子就要抓好三个一

    [康红舒专栏] 培养孩子就要抓好三个一 原创作者|康红舒 一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希望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格局饱满的有情有志有识之人,将来能有一番成就.可是很多父母却不知如何去培养,不是 ...

  • 康红舒:要想孩子将来有出息,就要重培养孩子这四个方面

    [康红舒专栏] 要想孩子将来有出息,就着重培养孩子这四个方面 原创作者|康红舒 序 中国的家长,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没有之一.为了孩子,父母省吃省用,早晚操劳,操心完一代还管下一代. 父母都有一个最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