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女神名师陈果:好的孤独让你脱胎换骨

视频全长5分12秒,建议在WiFi下观看,土豪请随意

这段近期被转疯了的视频女主角,正是复旦女神教师陈果。

陈果

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教授

代表作《好的孤独》

陈果,本是低调的复旦哲学系博士、教授,却因为一个课堂视频红透微博,成为CCTV《开讲啦》座上宾。

主持人撒贝宁录完节目都称赞她:“(陈果)带给我们年轻人一种难得的能量。”

她的课堂视频一周播放3000万次,惊动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新京报为她疯转点赞。

当下年轻人将她的颠覆性作品《好的孤独》视为人生哲学指南,从中寻找让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

复旦名师陈果:孤独藏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找到它你就可以脱胎换骨。

孤独时,我们才会和自己对话

选自陈果《好的孤独》

孤独≠寂寞

“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是自成体系的完整。就像一个小女孩在嘈杂的房间的一角静静地折纸、画画、凝视着鱼缸中的小鱼,心无杂念,旁若无人,那是一种将散轶于外部事物之中的眼光引回内心世界的专心致志,那是一份心境和平的自给自足、清明安和而无所外求的精神圆融。

而“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空虚,是急于冲破的樊笼。

深陷其中的人往往不知道做什么好,做什么都沉浸不进去,都打不起精神,都不快乐;

任何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难以激发起自己对于生活拥抱欢呼的热情;

翻了一圈电话本,数百个名字里却找不到一个真正想说话的人;

电视频道换了又换,却都显得那么枯燥乏味;

想痛哭流涕,想声嘶力竭地大喊,想在暴雨里狂奔,来驱赶压迫着自己的精神低迷……

那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自厌”,那是自我心灵之火熄灭时的憔悴沮丧。

孤独不可耻

社交往往有两种类型:要么是利益驱动下的人脉构建,要么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

若社交出于功利,则难免逢场作戏,大家都戴着“面具”,嬉笑怒骂无外乎作秀,旨在互为工具、相互利用,这样的交往自然不会有纯净之清气,只充斥着烟火之浊流。若社交出于寂寞,则往往流于肤浅而难以深入人心,因为寂寞者的群体仍逃不出寂寞。寂寞的叠加只是令寂寞更加走投无路,就像无聊重复一万遍,终究还是无聊。

当然,对生活与社会中的人而言,社交在所难免,而且不可否认,它自有其意义,如果我们行之得当,社交确实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我们想要的东西,比如人脉、人气、机会……这些东西是有用的,所以是有价值的。

但是,即使如此,与情深义重的友谊相比,与心心相印的爱情相比,它仍然只能算是一种廉价的交往,或者说,就像我的一个朋友所说的“任何一种关系,只要能被标价,不论小数点之前标了多少个'0’,它都不可能是珍贵的”。

真正美好的交往,都是发自内心的赤诚,是金钱无力收买的。哪一天,如果连我们的“心”也有了价格,即使价格高昂,那么不是我们的“心”值钱了,而是我们把“心”糟蹋了。

与“寂寞”相比,“孤独”是一种更高贵更优美的状态,人需要“孤独”,独处时自我的“真实”能还给我们精神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前辈们讲究“慎独”:从人群中抽身而出,从喧哗中隐匿,返回独对天地、独对真实之自我的存在。我们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或是在忙于应对本能的吃喝拉撒睡,或是在应接不暇地做着杂七杂八的事,接触着亲疏不一、形形色色的人,我们应当给自己更多独处的时间,为的是卸下“面具”,自如生活,如我所是——本色、自在、真情实感。

享受孤独

不要去装扮孤独,摆酷拗造型终究无济于事,假的真不了,形式无法替代精神。

不要惧怕孤独,那既然是我们的命运,我们就当珍惜。珍惜属于自己的一切,包括痛苦、烦恼和孤独。

这份珍惜会带来幸运,因为孤独总在催生思想,灵感总是给孤独者特别多的厚爱。思想者千差万别,而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思想在孤独中萌动,在孤独中酝酿,在孤独中降生,在孤独中历久弥香。《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是如此、《一个孤独者的散步》的作者卢梭是如此,康德如此,尼采也如此……

我们常将孤独与寂寞混作一谈,因为人们总觉得他俩是难兄难弟,他们共同的父亲是——孤单。人们因“孤独”或“寂寞”而生的哀叹,本质上源于人对孤单的恐慌。这种恐慌甚至超过孤单本身带来的空廓。

人注定要承受属于自己的一切,在这一点上无人能够分担,无人能够代劳,再爱你的人也束手无策。我们的命运只能自己承担,我们的孤单终须自己面对。

我们对孤单的惧怕很多时候不亚于我们对死亡的惶恐,或许两者一脉相承,因为对我们很多人而言,死亡意味着永远的孤单。我们像逃避死亡一样逃避孤单,对于死亡,我们选择“忘却”,对于孤单,我们选择相似的方式——“掩盖”。

于是我们想方设法呼朋唤友,以虚假的繁荣来掩饰内心的怯懦。但是如果我们拿出一些勇气来问问我们自己:当我孤单的时候,我就让自己这么孤单着,不躲也不藏,又能怎样?我承认孤单,迎向孤单,顺从孤单,把自己托付给孤单,结果又会怎样?我倒想看看,孤单究竟能把我怎么样?

当人不再惧怕直面孤单,而是坦然地安于孤单,那么他也就懂得了尊重孤单,学会了将孤单视为生活之友,而当他在善意地感受孤单的同时,他已然成长为享受孤独的思想者。

孤独藏有巨大的精神力量

找到它你就可以脱胎换骨

《好的孤独》中那些启发千万读者的话:

 01 

我的一个同性朋友是这样描述朋友之间的心领神会的,“执手相看无语,却心事了然”,确实如此,她一句不经意的“我还不知道你吗”常能让我心生感动、备感幸运——你知道我,正如我知道你知道我,无需太多解释,因为你懂。

——《好的孤独:朋友是无用的》

 02 

我们的祖先推崇一个人在生活中应当尽可能“内外兼修”——“修炼外功”以保障“物质生活”的充实与丰富;“修炼内功”以欣赏“精神世界”的海阔天空,实现灵魂的安宁与幸福,那是至高的、纯粹而甘美的欢乐。

——《好的孤独:怎样的人生才算成功?》

 03 

我们能欺骗的往往是信任我们的人,而信任我们的人最不能承受的就是我们欺骗他们。

——《好的孤独:有没有善意的谎言?》

 04 

所谓“为所欲为”,就是“为'欲’之所为”,也就是做我们的欲望要我们做的事。换言之,“为所欲为”是欲望在主宰和支配我们,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为所欲为,不等于自由,而是做了欲望的奴隶,仅此而已。

——《好的孤独:自律的种子,开出自由的花》

 05 

“道德”不应为了自身的“胜利”而诋毁“金钱”、攻击“物质”、贬低“功利”来标榜自己的清高、烘托自身的高尚。

——《好的孤独:道德与功利,不是敌人,可以是朋友》

 06 

“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名利’越多也就相对越'安全’。我们之所以疲于奔波、追名逐利,或许不在于我们的本性贪得无厌、不知足,或许根本在于我们缺乏安全感,因而心不安。”

——《好的孤独:每一个重负背后都藏着一个恩赐》

 07 

我们大可以活成我们自己,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些,反正还是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这才像“自爱”,不是吗?

——《好的孤独:真诚,何尝不是一种自爱》

 08 

或者说,与其煞费苦心却徒劳无功地去计较生命的长短,不如去沉思如何使用我们有限的生命,使之绝不空虚,这意义显得更为重大。

——《好的孤独:向死而生》

当你一个人独处,自我的力量就开始觉醒,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