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透视 | 高新区如何以产业选择新逻辑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一、高新区产业选择的逻辑滞后于新时代要求
产业选择是制定高新区发展战略、进行产业布局的重要前提, 能否正确选择在一定时期内引领高新区发展的产业领域,直接影 响园区发展水平和质量。
当前高新区产业选择上存在若干误区,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具体体现为:
1产业选择过于依赖产业价值链,对跨界融合关注不足
目前,大多数高新区仍倾向于基于产业价值链进行产业选择, 注重产业分解和细分领域。但是,在当代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背景下,信息、生命、制造等领域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 性技术提供更多创新源泉,跨界融合成为新兴产业涌现的重要驱 动力,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基于产业生态的产业选择成为必然选择。
2产业领域过于局限,对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洞见不足
高新区产业选择的视野较为局限,大多基于一般性战略性新 兴产业进行选择,导致高新区产业选择套路化、产业定位同质化。 高新区应该在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最容 易出现跨界的若干细分领域进行前瞻布局,才能抓住新兴产业爆 发式增长的机遇,才能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3对新兴产业规律认识不够深入,产业选择方法过于传统
高新区现有的产业选择方法是由政府进行先导式选择,然后 通过外部招商、内生培育发展产业。但是,由于新兴产业具有不 确定性、高成长性、动态性等特征,因此必须采用尊重市场的“倒 逼”选择方式,即首先是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投资人等产业 组织者做出市场导向的选择,然后由政府“跟进式选择”。
二、部分高新区已经率先找到了爆发式增长点
新时代,高新区进行产业选择要有新逻辑,即要重点考虑抓 爆发点、产业跨界、科技属性和数据驱动四个维度:企业爆发式 成长标志着重大的产业机会;跨界的产业生态已经成为产业发展 的重要环境和条件之一;硬科技创业是移动互联网创业时代之后 的创业新趋势;数据驱动的新兴产业与产业生态是当代产业变革 的主流。部分高新区已经通过新经济产业选择逻辑,找到了爆发 式增长点。
大数据成就了“数谷贵阳”
在 2013 年,贵阳就开始抢抓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时任市委书记陈刚提出借助中关村在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牵头 成立大数据专项领导小组,出台了大数据“1+8”系列文件。建设了国内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国际大数据创新中心、中关村贵 阳科技园等创新载体,引进阿里、腾讯、苹果、高通、谷歌等企 业。贵阳现已成为大数据创业投资的热土和“首选试验田”。
“互联网+医疗”引爆银川
银川市以获批住建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第二批)为契 机,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产业。建立宁夏及全国各地知名医 疗专家在线诊疗平台,支持互联网医院平台接入北京、上海、广 州等知名医院,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远程会诊、电子处方 等医疗服务。目前通过互联网医院在银川备案注册的医生总数已 达到 18000 多名,80%以上为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
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
西安以发展硬科技为契机,着力打造“硬科技之都”。西安 拥有 63 所普通高校,3000 个各类科研机构,60 位两院院士,46 万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发展硬科技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以航空航天、光电芯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 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等硬科技“八路军”领域为重点正加快发 力。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硬科技已经成为西安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城市大脑”演绎新杭州故事
自“城市大脑”在 2016 年云栖大会上被提出后,杭州作为 阿里的孕育之地,首为人先地装上了这个人工大脑。城市大脑通 过政府部门和企业打通信息关卡,已经汇聚了城市交通管理、公 共服务、运营商等数以百亿计的数据,成为杭州新基础设施。城 市大脑将道路监控、红绿灯等设施海量数据统筹协同,智能调节 红绿灯,提升道路车辆通行速度,试点区域通行时间缩短15.3%。
三、高新区是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高新区是最容易培育产业新生态、催生跨界融合的区域,是 最容易集聚瞪羚独角兽、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区域,是新产业新业 态的策源地,是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高地。
1.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集聚创新资源和活跃科技创业
新兴产业是跨界融合、技术突破的最终结果,是经济体系中 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是我国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实现引领型发展的关键。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高密度的创新资源, 提供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推动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技 术的重大突破,也需要高效率的科技创业,及时把握产业跨界融 合带来的重大机遇,推动新产业新业态的持续涌现。
2.高新区创新资源最密集,能提供高质量的创新供给
截至 2017 年,国家高新区集聚企业技术中心 1.1 万多家、 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 1100 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350 多个, 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的 20.8%,一批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重要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世界一流大学 和科研机构、国际前沿的创新平台加快实施和布局,科研成果持 续涌现,形成了新兴产业萌芽和爆发的丰硕创新源头。
3.高新区技术创业最活跃,能涌现高水平的企业群体
2017 年,国家高新区新注册企业 33.6 万家,集聚了全国一 半的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4.6 万 家,集聚了独角兽企业 125 家、瞪羚企业 2576 家,一批新的增 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正在加速形成、临近突破,国家高新区已 经成为我国参与世界新兴产业竞争的核心力量,尤其是北京中关 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一流园区已经全面加快布局新兴产业。
四、高新区要以新经济产业选择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1.支持产业组织者做出产业选择
产业生态是创新创业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结果,高新区要通 过完善创新创业生态,鼓励更多的瞪羚企业产生、成长,培育更 多的潜在独角兽,让企业和投资人做出产业选择,从而孕育产业 生态。管委会要有洞见能力,借助新经济高端智库,支持和尊重 产业组织者做出选择,顺势而为建设完善产业生态。政府如果充 分支持产业组织者,抓准机会,原创产业会在短期出现。一旦原 创产业形成规模,就会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2.要大力推动前沿技术创业
前沿科技创业大多产生于爆发式高技术创新领域,多由科学 家、跨界团队等深度参与,拥有“技术+商业+运营”的复合能力, 是诞生新兴产业的重要源头。高新区应大力支持前沿技术创业。 要制定专门的科学家创业的人才引进政策和“创业护航”政策, 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最大便利;要吸引投资人和创投机构,提供 专业、深度、全面的孵化服务和资本投资;要借助专注于前沿科 技领域的科技媒体,挖掘和报道优质项目和创业者。
3.培育瞪羚和独角兽企业
当某地区在同一领域及其相关产业中出现大量“瞪羚”,说 明新兴产业集群已经形成。独角兽企业应用新规则、新模式,对 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更具洞察力。高新区应制定瞪羚企业评选标 准及工作机制,每年认定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 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瞪羚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制定针对潜在 独角兽企业的个性化支持方案,支持企业加入 BATJM(百度、阿 里、腾讯、京东、小米)生态圈,获得渠道、技术、流量等资源。
4.鼓励大企业平台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加深,平台趋于多元化发展,逐步由 一种现象转化为一种经济形态,平台企业充当引领者,激发内部 创业和扶助外部创业,孵化大量瞪羚、独角兽等。高新区应鼓励 大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阶段与发展需求的差异进行平台化转型,主 要路径包括通过研发众包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提供专业化 孵化服务、搭建以自身优势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和服务开发平台、 建立高效协作的平台生态圈等。
5.促进产业跨界融合
产业跨界融合是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跨界融合的产 业生态成为产业发展的最优环境,区域跨界、领域跨界、技术跨 界的快速发展为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高新区以跨界 融合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AI+”、“互联网+”、“物联网+”、“生物+”、“区块链+”等跨界融合新业态,形成区 域经济发展新增长点。鼓励企业借助其他产业领域企业的资源优 势,发挥不同类别企业核心元素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