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北宋的金国,为何死都打不进四川?

授权自 眠眠冰室(mian013)

01

公元1127年发生了靖康之变,宋朝都城开封被金兵攻陷,北宋由此灭亡。

同年,康王赵构在商丘称帝,建立南宋。

此后,金朝不断地向南宋发动大举进攻,逼迫宋室迁都临安,继而放弃淮河以北广大地区。

  

在此期间,金朝一直想在西北打开通往南宋富庶的川蜀地区的通道,却一直没能得逞。

其中,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和吴璘兄弟功不可没。

1129年三月,金兵西路军相继攻破陕西北部的延安、佳县、富县等地。

年底又攻克了晋陕豫交界处的陕州。

陕西全境处在金军的威胁之中。

1130年金兵渡江攻打南宋失败,于是将进攻的重点由东南转移至西北。

企图先攻取陕西,打开川蜀门户,然后进入四川,再沿江东下,迂回攻灭南宋。

这时,南宋朝廷却误判局势,命西北宋军主动出击,以减轻淮南的压力。

九月,川陕战场主帅张浚拒绝了其他将领稳固防线,据险坚守的建议,调动刘锡、孙偓、刘锜、吴玠、赵哲等五路经略使手下的兵马,号称40万大军集结到关中平原的富平地区,与金军主力决战。

结果因为麻痹轻敌,各路兵马互不协同支援,将领赵哲临阵脱逃,宋军被金朝右副元帅完颜宗辅率领的金军精锐逐个击溃。

尽管刘锜和吴玠等人率部奋力拼杀,还是因为受到金军夹击而败阵。

最终五路宋军丢弃所有辎重粮草,一直逃至邠州(彬县)才停下脚步。

富平之战大败,使得宋军在陕西彻底陷入被动。

金军乘胜进攻,攻占了陕西大部地区。

大宋失地六十州,损兵折将十余万。

宋军只得往西撤退到陇西和陕甘交界的凤州、凤翔、陇州一线,占据关口要隘,凭险重新设防,抵御金军。

张浚也退守川陕甘交界的略阳指挥。

02

宝鸡西南40里的秦岭北麓,著名的大散关东北,有个叫做和尚原的地方,是从渭水流域翻越秦岭进入汉中地区通道上的一处险要之地。

这里道路狭窄怪石林立,与相邻的大散关同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和尚原以南,道路将散开成多条,就难以阻挡敌军前进了。

  

富平之战后,吴玠被任命为都统制,奉张浚之命收拢整编宋军残部。

他与弟弟吴璘一起率领数千流散官兵撤退,最终选择在比大散关更加便于防守的和尚原驻扎据守。

吴玠的部队在和尚原设下栅栏,修筑好营垒,不久金兵就追击到了原下。

见金军来势汹汹,有人建议吴玠避其锋芒,干脆放弃和尚原,往南转移到汉中去守住入川的关口。

吴玠却认为,坚守住这里可以牵制敌人,金军害怕背后受到攻击,就不敢继续南下去攻打蜀地。

第二年五月,金军兵分两路,没立部从凤翔南下,乌鲁折合部从陇南﹑成县和凤县一路北上出大散关,两路合击杀向和尚原。

当时宋军中粮草不足,军心不稳,甚至有人想劫持吴玠投降金军。

吴玠兄弟召集手下将领,晓以报国大义,歃血为盟,鼓舞起全军士气。

南路的金兵先期到达,随即布下阵势。

可是在和尚原的崎岖山谷中,金军的骑兵无法施展,只好下马步战。

吴玠出身低微,是从低级军官干起,因为屡立战功而逐步升迁的。

他年轻时就通晓兵法且善于骑射,是一名出色的弓箭手,深知弓弩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他指挥宋军利用有利地形,采取“更战迭休”的战法,以强弓劲弩,轮番迭射,雨点般的箭矢连续不断地射向敌军。

金兵进退两难,抵挡不住大败而逃。

退到黄牛铺一带,立足未稳又遇上大风雨,再无力发起进攻。

  

北路的金军在箭筈关遭到吴玠部将杨政的阻击,也被打退。

金军会师和尚原的计划彻底落空。

和尚原的首战胜利,让宋军士气大振。

03

金军自然不甘失败。

十月,金军元帅兀术亲自出马,纠集起十余万兵力。

他们架设浮桥渡过渭水,从宝鸡开始垒石为城,步步为营,直扑和尚原宋军阵前,与吴玠所部夹涧对峙,决战一触即发。

吴玠密切注视金军的动向,调整宋军部署。

大战开始后,吴玠派遣吴璘、雷仲等将领率军依旧采取弓弩轮射的“驻队矢”战术,金兀术的骑兵在箭雨下人仰马翻,无法招架。交锋数十次,金军始终无法得逞。

吴玠抓紧战机,派出骑兵袭击金军后方侧翼,阻断金军的运粮通道。

金军顿时陷入困境,兀术见势不妙,只好夺路而逃。

吴玠挥师乘胜追击。

金兵逃到和尚原北边的神坌沟,吴璘早已奉命吴玠之命率领三千骑兵设伏于此。当夜,乘着月黑风高,吴璘率兵发动夜袭,一路冲杀,连破金军十余座营寨,金军大乱。

慌乱之下,金兀术本人也中箭负伤,仓惶狼狈败退。

宋军紧追不舍,大败金军。

  

此战,俘获金军头目300余人,甲士800余人,缴获武器盔甲无数,取得一场大胜。

吴玠以功晋升为镇西军节度使。

吴璘升为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

吴玠担心和尚原远离后方,一旦粮草不继,难于久守,便率领主力退往仙人关,让吴璘率领小部兵力留守和尚原。

04

1133年正月金军卷土重来,从河南南阳溯洛水而上,进入陕南攻占了金州(安康)。

吴玠接到汉中知府刘子羽求援后,立即领军从徽县出发向东急驰,日夜兼程奔袭300里,赶到如今石泉县西北饶峰岭上的饶凤关据守。

二月初,金军开始攻关。

饶峰岭陡峭险峻易守难攻,双方大战数日,金兵尸积如山也未能攻下。

不料吴玠军中一名小校因违犯军纪,为逃避责罚逃下山投奔了金军,领着金兵迂回到饶凤关背后的祖溪岭,居高临下攻打饶峰岭,致使宋军腹背受敌战败,饶凤关丢失。

两天后,金军攻入汉中城。可是因为远离后方粮草难以为继,加上疾病流行,金军待不下去了,四月初便往北撤军。

吴玠派兵在武休关袭击金军后队,金军死伤数千,损失惨重。

宋军乘机收复了金州。

吴玠升任制置使,管辖如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的地区。

吴璘改任秦州知州,他受吴玠之命放弃和尚原,撤退到仙人关一带驻守,防备金军深入。

  

仙人关位于如今甘肃省徽县东南,西临嘉陵江,北边的虞关紧接铁山栈道。仙人关两边悬崖夹峙,是进入汉中的锁钥之地。

早在和尚原大战时,吴玠就派吴璘在仙人关左侧的胜金坪修筑了一道关隘。

退守仙人关后,吴玠又在险要处修筑了第二道关隘。

1134年正月,南宋丢失了甘肃南部的临潭和岷县,只剩下甘陕交界的武都和成县,入川通道岌岌可危。

05

二月,金兀术率10万大军沿着铁山凿崖开道而下,直扑仙人关。吴玠指挥万余守军严阵以待。

吴璘率部从武都出兵前来支援,转战数日,突破金军重围,在仙人关和吴玠会合。

金兵向仙人关发动大举进攻,被宋军以弓矢、炮石击退。

金兀术令金兵架起数百云梯攻打宋军营垒,吴玠一面令宋军以炮石、撞竿击毁金兵的云梯,以长矛刺杀攻城敌兵,一面派杨政率长刀手在关城上阻击。

  

金兀术见正面强攻不能得手,于是采用两面夹击的战术,派部将韩常从西面进攻,自己率主力从东面突破。

吴玠身先士卒指挥宋军两面苦战,终因寡不敌众,疲于应对,于是退守到第二道关隘。

金军随即步步紧逼跟了过来,他们身披重甲,以铁勾相连向第二道关隘鱼贯而上。

吴玠指挥宋军,用强弓劲驽轮番发射,金兵在如雨箭矢下死伤惨重,依旧攻势不减。

第二天,金军全力猛攻关上的制高点西北角堡楼。

宋将姚仲身先士卒,登上堡楼防守。

堡楼被打歪了,姚仲令士兵用绳子将堡楼拉正缚牢。

金军改用火攻焚烧楼柱,又被宋军用酒坛盛水扑灭。

危急关头,吴玠派杨政和田晟二将带领精兵冲入敌阵,从两翼用长刀大斧砍杀,击退了金兵。

当晚,宋军在山上燃起熊熊大火,将整个山头和沟谷照得一片通明。

士兵们将战鼓敲得响声震天。

金军惊愕不已之际,吴玠指挥宋军出兵反击了。

他派出右军统领王武和王喜二将领精兵杀入金兵大营。

金军阵脚大乱,溃不成军,死伤无数,大将韩堂也被乱箭射中左眼,金兀术眼见金军溃势难阻,连夜带领残兵败将逃走。

吴玠料到金军会取道西南撤退,早已派遣右军统制张彦在半道截击,宰杀金兵千余。

金军退到徽县时,又遭到埋伏在此的统制王俊的袭击,被挡住了后路,金军大败。

仙人关之战后,金兀术被迫退到凤翔屯田长期驻守,与宋军隔着渭水形成对峙。

就此打消了迅速打通川陕通道,入侵川蜀腹地的念头,数年间不敢轻举妄动再次攻打仙人关。

  

吴玠﹑吴璘兄弟在阻止金兵南下的川陕之战中,屡次以少胜多大败金军,对于保全川蜀不致落入金军之手,巩固南宋的半壁江山功不可没。

(0)

相关推荐

  • 这位名将真的是纵欲而亡吗?

    南宋将领里面,如果说张俊.刘光世等人有点名不副实,战功.作用没有名气大,那么吴玠恰恰相反,属于"名轻位重",对朝廷社稷做出的贡献远远胜过他的名气,是可以与岳飞.韩世忠相提并论的人物 ...

  • 南宋和金国的川陕争夺战有多重要?专家说:延长南宋100年国运

    富平之战宋军大败,宋军虽然一时败退,但是在接下里的蜀口激战中,南宋军队继续顽强狙击对手,最终遏制住了金军在关中和汉中的攻势,制止了南宋防线的进一步后退.宋军在蜀口和在江淮的胜利,最终稳定了南宋的国势, ...

  • 其败衅未尝如此也——宋金和尚原之战

    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1130年),宋.金于陕西富平交战,宋军因指挥失误,及将领临阵脱逃等原因,大败.只得转移至兴州(今陕西略阳).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关(今陕西大散关).阶州(今甘肃武 ...

  • 吴璘

    吴璘(1102年-1167年6月6日 [1]  ),字唐卿.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静宁)人.南宋初年名将,四川宣抚使吴玠之弟. 吴璘早年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自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以勇略知名 ...

  • 铁马秋风大散关

    本世纪之初,我在甘肃天水参加宝兰铁路施工.在一次和当地干部聚会时,听他们说起南宋吴玠吴璘抗金兵的故事.记得在中学上历史课时,老师也曾讲过吴玠,但仅只一句带过,几乎就没有什么印象.所以,我一直以为,吴玠 ...

  • 辽国和金国到死都想灭掉大宋,为什么却无法灭掉旁边的高丽?

    辽国是由契丹人建立的,金国是由女真人建立的,两国刚建立之初,军事力量可谓是异常强大,时时刻刻都想南下灭了汉人的王朝,以求做着统一天下的梦想.当时的朝鲜半岛上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名叫高丽,辽国和金国都和它 ...

  • 暴风雨前奏:靖康之变前夕的北宋出访金国使团

    在金国和北宋联合灭辽后,双方曾安享过一段太平岁月.但只要是有心人就能看出,表面平静之下所深藏的暗流涌动.由于宋徽宗暗中支持张觉叛金,还有招降辽国天祚帝投降的事情曝光,无疑违背了互不招降纳叛的事前约定. ...

  • 别看岳云是著名锤子代言人,连金国完颜亨都知道,这玩意儿是经典刺客装备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李从嘉 字数:1378,阅读时间:约6分钟 关于中国古代的冷兵器,锤的误解可不少,最典型的就是它的战场战绩远没有暗杀战绩好,是明显偏科的冷兵器.它的代言人故事也像同名手机一样,充满 ...

  • 赵孟頫《为袁桷书千字文》欣赏——和珅私藏,到死都不愿进献皇帝

    赵孟頫(fǔ),浙江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汉族,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 赵孟頫<为袁桷书千字文>曾被和珅收藏,和珅极其喜爱,并于 ...

  • 这幅和珅私藏的行法珍品,到死都不愿进献皇帝!到底是何人所做?

    赵孟頫(fǔ),浙江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汉族,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 赵孟頫<为袁桷书千字文>曾被和珅收藏,和珅极其喜爱,并于 ...

  • 这幅和珅私藏的书法珍品,到死都不愿进献皇帝

    赵孟頫,浙江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汉族,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 赵孟頫<为袁桷书千字文>曾被和珅收藏,和珅极其喜爱,并于乾隆五十 ...

  • 这幅和珅私藏的书法珍品,到死都不愿进献皇帝!

    来源   书法家园 赵孟頫,浙江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汉族,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 赵孟頫<为袁桷书千字文>曾被和珅收藏,和珅极 ...

  • 孙傅,死于金国的北宋大臣

    孙傅(?-1128) 北宋大臣.海州(今连云港市西南)人.字伯野.进士出身,中词学兼茂科,为秘书省正字.监靖御史.礼部员外郎,迁秘书少监,至中书舍人.1126年(钦宗赵桓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 ...

  • 宋徽宗6个女儿都嫁给他一人,北宋灭亡后他一人杀掉金国8个大将

    在中国的东北边陲,一直生活着一个十分古老的部族,名叫肃慎.早在<山海经>.<竹书纪年>中,就提到了肃慎国.肃慎族人由于千百年来长期偏安一隅,定居在黑龙江流域的白山黑水之间,远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