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临终一席话,让贾平凹躲在角落痛哭,15年后说出路遥离世隐情

路遥临终一席话,让贾平凹躲在角落痛哭,15年后说出路遥离世隐情

1992年,路遥走了,“冲出潼关”的预言也在他去世的那一年实现了。1992年,陕西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等陕西作家的长篇小说同年出版。陕军东征扬起了风帆,一下子震动了全国文坛。

即使你没读过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也一定听说过,也会知道“路遥”这个名字。

他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短暂的一生,演绎超越苦难的世纪传奇,留下一部激励千万青年奋斗的畅销不衰的经典。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用生命写作。

一个作家最大的荣耀莫过于在他死后,他的作品依然流传于世,被世人铭记。

《平凡的世界》自诞生之日起,成为几代人的精神食粮,激励着无数普通人与命运抗争。

董卿曾含泪说,30多年过去了,这本书仍然受到无数人追捧,为什么?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在孙少安、孙少平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路遥给一切卑微的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光亮。

最终耗尽了所有心力,最终在完成后不久,便猝然长逝。路遥39岁的时候写完《平凡的世界》,死的时候他43岁。

路遥获茅盾奖

2015年,56集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播出。距离路遥离世已有20余年,该剧仍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引发了新一轮的观剧热潮。这说明,时隔多年,《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仍然活在普通劳动者中间,并且还将一直活下去。

路遥死后15年,他的挚友贾平凹,写文追悼说,“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是一个气度磅礴的人。但他更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这些话,哀婉沉痛,也说的都对。尤其是夸父的比拟,说他因奔跑、因劳累、因干渴而死,尤为形象。路遥去世前几年,独处在山中的破败老屋写作,生活条件极端不堪,总熬夜忙活至凌晨四五点后。去世前一两天,他紧抓友人的手,殷切地说:“生活太残酷了,我一定要站起来”,可到底倒下了。

路遥临死前,希望再见贾平凹最后一面。他请人将这位正在陕西耀县某水库旁隐居,一心写《废都》的老友拉来,“最后一次说说话”。那天傍晚,两人终于会面。据说,路遥叮咛他的最后一句话,是“看我这熊样,你要引以为戒,多用心呀!”贾平凹听完出门躲在角落痛哭。

《平凡的世界》曾影响无数人的人生,给他们在逆境中的力量

潘石屹:“外面的世界”给我巨大鼓舞

潘石屹自言至少读过7遍《平凡的世界》,“小说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苦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碰到的困难越大、考验越艰巨,你的进步与成长就会越大。记得小说中,主角说我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句话也是我心底的声音,让我深受鼓舞。”

陈忠实:他刺激我写出《白鹿原》

路遥比陈忠实晚生7年。1988年,路遥完成《平凡的世界》,达到个人文学事业的巅峰。陈忠实曾多次对别人公开表示:“我很敬佩这个年轻人。心想,这位和我朝夕相处的、活脱脱的年轻人,怎么一下子达到了这样的高度!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无形压力,于是才有了《白鹿原》。”

很多人生来贫穷命苦,感慨人生的不公。但人生一世,免不了要遭受磨难,当你熬不下去的时候,建议看看这本书,永远不要放弃自己,永远和命运抗争到底。

人生虽然有诸多磨难,但是,这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看了《平凡的世界》你才会知道,你所遭遇的磨难根本算不了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