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一点资讯】
01
中气类
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
干姜:温中燥土,降胃升脾,里寒最宜,津亏忌用。
大枣:补中养津,调和营卫,性极横滞,胀满不宜。
生姜:温降肺胃,卫闭最宜,大枣同用,补散适中。
人参:大补中气,化生津液,最宜虚家,有滞忌用。
粳米:养中清肺,虚燥相宜,煮成清汤,极利小便。
香豉:补中不热,平和之品,肝肺滞涩,亦不可用。
饴糖:养中润燥,极补土液,炒焦合用,不炒湿脾。
白蜜:润燥泽枯,熟用补中,肠胃滑者,炼老可用。
02
营卫类
芍药:专调营郁,极敛疏泄,善收相火,却能寒中。
麻黄:专泄卫郁,极开闭敛,发汗利水,耗气伤津。
杏仁:温泄肺气,兼解卫郁,降逆平喘,平和之品。
桂枝:调和营卫,最益表阳,疏泄偏升,津伤忌用。
葱白:极助卫阳,达郁通表。如有实热,便不可用。
生姜:散寒开闭,怕冷相宜。利水耗津,阴虚慎用。
【注】凡用营卫药,不可离中气药,中气为营卫之根本。如舍中气单治营卫,营卫之药皆伤中气,中气愈伤,营卫愈坏矣!
柴胡:性寒气散,专解少阳。
【注】气虚服之亦能出汗。此药附于营卫者,因营卫为入脏、入腑之门,少阳亦入脏人腑之路。少阳忌汗,而少阳解时亦自然出汗也。
03
下药类
芒硝:寒滑第一.润燥破坚,虚寒误服,脾阳绝死。
大黄:攻下积结,猛烈非常,败脾寒中,用须审慎。
枳实:寒泄积气,败脾寒中。
厚朴:善降胃气,由降而升。性热不寒,阴虚忌用。
【注】厚朴用于大黄枳实芒硝之中,妙在以温运寒。
以上四味合用,专攻胃腑实热燥结。
巴豆:大热大泄,最伤津液,停痰积水,扫荡无余。
甘遂:专泻积水,猛烈非常。性热伤津,误用则死!
芫花、大戟:专攻积水。
葶苈:专下痰水。
【注】以上五味极破元气,乃万不得已而用之品,非常用之品也。
桃仁:善破瘀血,性热而滑。
水蛭、虻虫:专破瘀血。
桔梗:排脓破滞,极泄肺气。
贝母:善消热痰,亦能寒中。
瓜蒌:涤泄热瘀,清润肺燥。上无热燥,误用寒中。
半夏:降胃燥湿,除痰破结。中虚、阴虚均须慎用。
赭石:重坠非常,降逆第一,不寒不燥,惟易伤中。
旋覆花:善降肺胃,立除噫气,行血下痰,其力不小。
海藻:泄痰开结,滑窍去滞。
商陆根:泄水消肿。
蜀漆:扫荡浊瘀,善吐痰涎。
瓜蒂:大寒之性,善吐痰涎。
04
寒凉药
石膏:大寒之品,极清肺燥,中下虚寒,切不可服。
研碎生用,熟用杀人!
葛根:善清胃热,降浊升清,凉润肺气,因亦清表。
竹叶:清降肺胃,最解烦郁。
知母:肺肾燥热,最能清润,中下虚者,甚不相宜。
麦冬:最润心肺,能生阴液,中下虚者,聚水败脾。
天冬:润噪生津,排脓滑窍,土湿中虚,切不可服。
葳蕤:清金润燥,益肾滋肝。土不燥者,亦不可服。
滑石:清热滑窍,利水生津,中气虚寒,切不可服。
黄苓:专清木热,最平风燥,惟易寒中,用须审慎。
生地:极润风燥,极清血热,湿脾寒中,不可误用。
黄连:清火第一,败脾第一。
栀子:清除瘀热,极寒中气。
黄柏:极清下热,极败相火,右尺虚者,败土寒中。
白头翁: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黄柏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生梓白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茵陈:专清湿热。
连翘:专清湿热。
猪胆汁:寒润第一,极降相火。
人尿:概清心火。
05
补药类
附子:专补肾阳,兼温肝脾,最增木热,用须审慎。
干姜:见中气类。
炙草:见中气类。
白术:大补土气,除湿生津,固脱补虚,伤阴滞木。
鸡子黄:极补脾精,最滞木气。生调相宜,煮熟腻胃。阴虚之人木气必滞,阴虚液枯,故木滞也。
鸡子白:清养肺液,不伤阳气。养阴药多伤阳气,败土气,鸡子白不然。
当归:峻补肝血,性温而润,滑肠湿脾,惟动伤阴。
阿胶:养血清风,专平疏泄,不寒不燥,惟易湿脾。
猪肤:清肺除烦,润而不湿,性本不寒,便溏忌用。
麻仁:极滑肠胃,滋润经脉,性平不寒,便溏忌用。
蜀椒:最温肝肾,兼善杀虫。木气燥热,便不可用。
吴茱萸:温暖脾胃,润而不燥,沉重下行,肝寒亦宜。
细辛:降诸寒冲,专下水气,最利二便,阴虚忌用。肺家有寒,水上冲者,此药神效.否则极伤肺气。
茯苓:泄水利湿,下达迅速,阴虚便利不可轻用。
猪苓:泄水利湿,兼达汗孔,阴虚便利,务须慎用。
泽泻:泄水利湿,下达迅速,功倍二苓,不可多用。
赤小豆:清利湿热,不伤津液,偏补土气,阴虚慎用。
通草:泄水通经,便利少用。
五味子:功专敛肺,能生津液。
龙骨:镇敛精神,涩滑固脱,善宽胁肋,不滞木气。
牡蛎:善降胆热,软坚消痞,木气枯者不相宜。
赤石腊:专涩肠滑,性平不寒。
禹余粮:功同石脂。
铅丹:沉重降敛,善止惊狂。
铅粉:燥湿医疮,止泄杀虫。
06
中土药补品
炙甘草:温补中气;
干姜:温运中气;
人参:补中生津;
大枣:补中养血;
冰糖:补中;
白糖:养中;
豆豉:平补中气,兼养阴液;
白术:平补土气,除湿生津;
薏苡:除湿补土,阴虚忌用;
饴糖:炒焦用,养中去瘀;
神曲:调中去滞;
粳米:养中生津。
07
中土药泻品
大黄:下热攻积;
厚朴:温泻积气;
草果:温运结滞;
玄明粉:滑泻积热;
苍术:除湿发汗,性燥伤津;
鸡内金:消食最良,过用伤胃。
08
中土药升降品
茯苓:升脾去湿;
泽泻:去湿升脾;
扁豆皮:利湿升脾;
干姜:升脾降胃,阴虚忌用;
半夏:降胃燥痰,阴虚忌用;
南星:降胃润痰,不伤阴液;
藿香:降胃温胃;
扁豆:降胃补土,阴虚最宜;
吴萸:温降胃胆。
09
金气药补品
山药,补降肺胃;
沙参,补肺生津;
苏条参,补肺生津;
百合,瘟降肺气,胃寒忌用;
麦冬,凉补肺液,胃虚忌用;
西洋参,补肺生津,收降力大;
糯米,补肺生津,阴虚最宜;
白及,专补肺损,阴虚最宜;
黄精,润补肺胃,阴虚妙品。
10
金气药泻品
牛蒡子,泻肺,伤津;
贝母,泻肺清热,专化燥痰;
麻黄,泻肺发汗,力猛慎用;
薄荷,泻肺发汗,虚家少用;
黄芩,清热泻肺,极能寒中;
石膏,凉泻肺燥,最能寒中;
白芥子,泻肺化痰,阴虚忌用;
苏子:大泻肺气;
葶苈,大泻肺水,力猛非常。
11
金气药升降品
黄芪:升补卫气,阴虚忌用;
升麻:专升大肠,阴虚忌用;
葛根:专升大肠,凉润解表;
杏仁:降肺化痰,阴虚慎用;
桔梗:降肺排脓,阴虚忌用;
橘皮:温降肺胃;
枇杷叶:疏降肺胃;
竹叶:专降肺气,清凉不寒;
枳实:降气通滞,气虚忌用。
12
木气药补品
当归:和血润燥,湿脾滑肠;
羊肉:温补木气,滋养非常;
阿胶:润木息风,脾湿忌用;
乌梅:大补木气,收敛生津;
枣皮:收敛阳气,补木生津;
枣仁:滋补胆经;
艾叶:温补肝阳;
地黄:养血息风,木燥妙品;
羊肝:温养木气,补助肝阳。
13
木气药泻品
苦楝子,专破结气,并止热痛;
桃仁,性热破血;
红花,专去瘀血,去瘀生新;
青皮,大泻木气;
香附,专泻肝经;
郁金,泻肝解郁;
五灵脂,去瘀散结;
赤芍,最散木气;
胡索,专攻木气,去结散血。
14
木气药升降品
桂枝,升达肝阳,阴虚慎用;
川芎,温升肝经,窜性最大;
蒺藜,温升肝经,兼能滋补;
木香,温升肝经,木燥忌用;
白芍,专降胆经,收敛相火;
肉桂,温降胆经,直达肾脏;
吴茱萸,温降胆胃,龙胆草,清降胆经;
黄芩,凉降胆经;
厚朴,温降胆经;
猪胆汁,凉降胆经;
苦酒,收降胆肺。
15
水气药补品
附片,专补肾阳,除湿破结;
巴戟,温补肾肝,滋润不燥;
菟丝,温肾补精;
淫羊藿,温补肾肝,平和之品;
覆盆子,温补胆肾,能收小便;
熟地,滋补肾精;
甜苁蓉,温补肝肾;破故纸,温补肝阳;
胡桃,温补肾阳。
16
水气药泻品
车前,除湿利水;
猪苓,利水通窍;
通草,清利水道;
海金砂,泄水去结;
泽泻,泄水利湿;
萆薢,通利水道。
17
水气药升降品
凡补品皆升,泻品皆降。
18
火气药补品
温补肝肾之品,皆补心火,并补相火。
19
火气药泻品
黄连,专清心火,并除湿热;
莲心,专清心火;
灯心,轻清心火;
栀仁,凉泄心火;
朱砂,妄降心火;
黄柏,清泄相火。
20
火气药升降品
胡柴,专升命门,善解结气。
凡温补肝肾之品,皆能升火;
凡泻火之品,皆能降火。
惟肉桂补火,系温降胆经相火。
21
外感和荣药
芍药,降胆收热;淡豆豉,养木抑阴,调养中气;
黑豆,降胆滋水,养中降火;
大枣,养中养木,滋补津液;
绿豆,养中清热;
黄豆,养木调中。
22
外感和卫药
麻黄,善开卫闭,能通腠理;
薄荷,泄卫开肺;
杏仁,降肺泄卫;
陈皮,温降肺胃;
生姜,散肺伤津;
竹叶,轻降肺卫。
金佛山位于重庆市南部南川区境内,由金山、箐坝和柏枝三山构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东邻武隆、道真,南连正安、桐梓,西靠万盛,北及南川城区。在该区域,汉族、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多民族混居,长期以来在生活中逐渐融入对方,形成了一些新的风俗、文化,而民间习用药物便是其中之一。在众多民间习用药物中,金佛山有八种由于其独特的疗效倍受当地各民族青睐,被当地人们称为“金佛山民间八大特效药”但也由于长期过度的采掘,导致资源日益减少。为发掘其药用价值,促进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本文对金佛山民间八大特效药的基原植物进行了考证,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如下。
1 黄常山
别名:蜀漆、常山
当地用药谚语:“打摆子是疟疾,扯把常山可救急”。
谚语注解:“扯把”指采几株常山根;“可救急”指可治疗疟疾。
基源:黄常山为虎耳草科常山属常山Dichroafebrifuga Lour.的根及叶。植物形态简介:落叶灌木;叶对生,边缘有锯齿。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花蓝色;浆果蓝色。生境分布:生于海拔450~1650m的山地或沟谷阴湿疏林下。金佛山主要分布于附近山区乡镇。采集加工:秋、冬采挖。除去泥沙和枝、叶、须根,切小段,晒干备用。性味功能:苦,寒,有小毒。截疟,催吐,祛痰解热。主治:疟疾,痰饮积雾,阿尔巴痢疾等。化学成分:黄常山含常山碱、常山次碱、常山素A、常山素B及4-喹唑酮等。药理作用:黄常山有解热作用,催吐作用,抗阿尔巴痢疾作用。其所含常山碱有非常强的抗疟疾作用(约为奎宁的100倍以上)。抗菌实验:黄常山有抑制甲型流感病毒PR8的作用。
2 干岩千
别名:蛮子药、苗族药、岩黄连
当地用药谚语:“干岩千苗族药,腹痛胸痛是圣药”。
谚语注解:“苗族药”指苗族民间常用药;“圣药”指疗效特别显著,对消炎、止痛方面有独特效果。
基源:干岩千为罂粟科紫堇属毛黄堇Corydalistomentella Franch.的全草。植物形态简介:多年生草本,具白色而卷曲的短绒毛。总状花序约具10花,具短绒毛,花黄色,近平展,种子黑亮,平滑。生境分布:生于海拔450~1000m的溪谷少见雨水的悬崖石缝中。金佛山主要分布于灰千河和龙岩江流域。采集加工:夏季采收,除去杂质,阴干备用。性味功能:苦,凉。清热镇痛,活血,止血。主治:腹痛、胸痛。跌打损伤,痨伤吐血,肺热咳嗽等。化学成分:主要含原阿片碱、延胡索碱、黄连碱、高白屈菜碱等15种生物碱。药理作用:干岩千生物碱有很好的镇痛、镇痉、镇静作用,是中枢抑制剂。能抑制中脑网状结构和下丘脑的诱发部位。
3 胡豆莲
别名:山豆根
当地用药谚语:“家有胡豆莲,保你一家好过年”。
谚语注解:“好过年”系指不因口腔、肠胃有病而影响过年时候吃喝。
基源:胡豆莲为豆科山豆根属管萼山豆根Euchrestatubulosa Dunn的根茎。植物形态简介:灌木,叶具小叶3~7枚;总状花序顶生,均被黄褐色短柔毛。花白色;果椭圆形。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50~950m的溪谷陡峭杂木林下。金佛山主要分布于灰千河、后河及三汇红河沟。采集加工:四季可采,除去泥沙、杂质,晒干备用。性味功能:苦,寒。清热解毒,理气活血,镇痛。主治:咽喉肿痛、胃痛,跌打损伤,恶性肿瘤,疮痈肿毒,牙痛。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未见正式报道。
4 筋骨草
别名:四棱筋骨草、箭羽草
当地用药谚语:“十张麝香虎骨膏,不如一棵筋骨草煎成汤”。
谚语注解:“十张”指多张,很多的意思;“麝香虎骨膏”指原习用有效的治疗风湿的药物;“一棵”指很少,服后疗效显著。
基源:筋骨草为唇形科四棱草属四齿四棱草及四棱草的带根全草或地上部分。植物形态简介:草本。叶对生,具柄,茎上部的渐小而狭。花总梗极短,着生于茎上部叶腋,有花1朵或2~3朵,小坚果倒卵珠形。生境分布:生于海拔450~900m的山地溪谷杂木林下。金佛山主要分布于灰千河。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除去泥沙及杂物,晒干备用。性味功能:辛、苦,温。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散瘀止痛。主治:风湿疼痛,四肢麻木,腰膝酸痛。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未见正式报道。
5 朱砂莲
别名:避蛇生、背蛇生
当地用药谚语:“身揣朱砂莲,可以同蛇眠”。
谚语注解:“身揣”指身上带有;“同蛇眠”指不怕被蛇咬;该谚语意指朱砂莲对治疗毒蛇咬伤有很好的功效。
基源:朱砂莲的块根。植物形态:草质藤本,全株无毛;块根呈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朱砂莲不规则纺锤形,常2~3个相连。叶膜质,三角状心形,下面粉绿色。花腋生;花梗纤细;舌片黄绿色或暗紫色。蒴果倒卵形,种子卵形。生境分布:生于海拔600~1200m的山地溪谷杂木林中。金佛山主要分布于鱼泉乡的灰千河和合溪三箐坝等。采集加工:夏季采收,除去泥沙及杂物,用水洗净,晒干备用。性味功能:苦、辛,寒。清热消肿,散血止痛,解蛇毒。主治:毒蛇咬伤,胸、腹、咽喉疼痛,恶疮等。化学成分:马兜铃酸、巴婆碱、轮环藤酚碱。药理作用:有排毒,收敛,止痛作用。抗菌实验有杀菌、抑制菌作用。
6 回心草
别名:太阳草、茴心草
当地用药谚语:“寻得金山回心草,不怕心脏病不好”。
谚语注解:“寻得”指采到或收集、购买到;指患有心脏病者,服了金山回心草后病定有好转。
基源:回心草为真藓科大叶藓属暖地大叶藓的全草。植物形态:个体较大,鲜绿色或略呈褐绿色。茎直立,具明显横生根茎。雌雄异株。蒴柄紫红色,直立。孢蒴下垂。蒴齿两层。蒴盖凸形,有短喙孢子球形,黄棕色。生境分布:生于海拔600~2200m的溪谷多枯枝落叶的阴湿杂木林下。金佛山主要分布于金山、柏枝山和三元林区。采集加工:四季可采。除去泥沙及杂质,晒干备用。性味功能:辛、苦,平。养心安神,清肝明目。主治:心悸失眠,冠心病,心律不齐。化学成分:含挥发油,酚类,氨基酸,黄酮甙,生物碱等。药理作用:馏出液和水提液均有明显的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队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挥发油成分,队扩张冠脉血管作用很强。
7 岩白菜
别名:金山岩白菜、岩青菜、岩莴苣
当地用药谚语:“金山岩白菜,肺痨好得快”。
谚语注解:“肺痨”指肺结核(晚期);“好得快”指服后疗效显著。
基源:岩白菜为苦苣苔科粗筒苣苔属牛耳朵的带根全草。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叶基生肉质,边缘全缘,两面均被贴伏的短柔毛。聚伞花序;苞片2,对生;花冠紫色或淡紫色,有时白色,喉部黄色。蒴果被短柔毛。生境分布:生于海拔450~1300m的溪谷或阴湿杂木林中岩石上。金佛山地区主要分布于三泉镇、水江镇和鱼泉乡。采集加工:夏、秋采集。除去泥沙、杂质,晒干备用。性味功能:甘、微苦,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治:肺结核,阴虚咳嗽,吐血,红崩白带,痈肿疮毒,外伤出血。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未见正式报道。
8 地苦胆
别名:地苦蛋、地胆、山慈菇、光慈姑、金果榄
谚语:“腹内长包块,离不开金山地苦胆”。
谚语注解:“包块”指腹器官硬化及长肿瘤;“离不开”指民间治疗此类病,地苦胆是主(君)药。
基源:地苦胆为防己科青牛胆属青牛胆的块根。植物形态:草质藤本,具连珠状块根。枝纤细,叶纸质至薄革质,披针状箭形或有时披针状戟形,花序腋生,核果红色,近球形。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地林缘土坎或溪谷边石缝中。金佛山地区各地均产。采集加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及杂材,晒干备用。性味功能:苦,寒。清热解毒,活血软坚散结,消炎止痛。主治:结核性肿瘤及引起的炎症。化学成分:主要含掌叶防己碱及黄酮甙、氨基酸及糖类。药理作用:地苦胆的生物碱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有很强的抑制结核杆菌作用。
笔者通过对金佛山民间八大特效药当地的别名、谚语、基源等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深入的了解了其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方法,并查阅相关书籍对其性味功能、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进行了一定的了解,系统的整理了金佛山民间八大特效药,并详细的记录了相关资料,对重庆金佛山民间民族药的保护起到了较大的意义,对民间民族药的挖掘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祖国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能够流传下来的方子,基本都安全、方便、有效,毕竟大浪淘沙,亿万人亲身实践证明效果才能留存。今天为您整理了十大千年名方,补气血、补肾、止咳、祛寒湿、失眠、落枕……所有方子都详细到制法,非常实用!
1.补血补血第一方:四物汤
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养生保健,可以让您健康一整年。春季三个月是万物萌生的季节,肝主生发,养好了肝才能健康,肝藏血,养肝必补血。
有“妇科养血第一方”美名的四物汤,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见于晚唐医书,后被载于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物汤是补血汤,且见效快。
【组方】熟地18g、当归18g、白芍15g、川芎9g
【功效】补血活血,润肤养发,改善面色苍白、肌肤粗糙等状况。
【方解】当归可以减轻妇女经前疼痛、腹胀,对缓解抑郁情绪也有帮助;熟地含有甘露醇、维生素A等成分,能使当归补血活血疗效得到增强;川芎可活血祛风,还富含维生素E;白芍能增强细胞免疫,充盈气血。
【制法】不仅可以单纯地煎水服用,还可以用来炖鱼、炖肉煲汤。
四物排骨汤:
1、排骨洗净斩块,汆水捞起;
2、将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物洗净,放入过滤纱袋中;
3、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2.补血补肾第一方:六味地黄汤
这个方子已经流传了近两千年,是医圣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所创肾气丸,宋代儿科医家钱乙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可以对付很多老年人的疾病,如肾虚、耳鸣、脱发等。现在市面上有六味地黄丸卖,六味地黄汤在家就可以熬制,很简单。
【组方】熟地15克,山茱萸肉12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
【功效】滋阴补肾,可治疗肾阴不足所引起的虚火牙痛、牙齿松动及口舌生疮。
【方解】用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髓而生血;山茱萸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兼调理遗精、遗尿,是本方三补。丹皮凉血清热而泻肝肾之火;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是本方三泻。
【制法】上药加水适量共煎,去渣取汁。
【服法】每天1剂,分两次服。
3.补血补气第一方:四君子汤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难免气虚。补气第一方是四君子汤,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因四味药材均属于平、温药材,不燥热,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所以用“四君子”来命名。四君子汤男女老少都适用,不过5岁以下的小孩就不建议服用。
【组方】党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
【功效】益气健脾、补益脾胃之气,是补气基础方。
【方解】党参大补元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茯苓渗湿健脾,苓术合用,促进健脾除湿和运化之力的增强;使甘草,甘温,能调诸药,让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效果。
【制法】不仅可以单纯地煎水服用,还可以和排骨一起煲汤。
1、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姜、红枣全部材料略洗一下,倒入砂锅里,加清水浸泡20分钟。
2、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30分钟。
【服法】一天2-3次。
4.补血润肺止咳第一方:秋梨膏
秋梨膏据说是宫廷里的秘方,从唐代开始成为了御用养生之品,一直到了清朝被御医从宫里带出来,才在民间流传。
【组方】鸭梨6个、干红枣80克、冰糖150克、老姜20克、蜂蜜80毫升。
【功效】去火、降燥、润肺、止咳。
【方解】梨润肺,枣补血,姜暖胃,蜜养神,滋阴润肺,通便清火,是女性佳饮。
【制法】
1、将干红枣洗净后对切去核,生姜去皮后切成细丝,梨削去外皮、将擦板架在锅上,把梨擦成梨蓉和梨汁。
2、将去核后的红枣和姜丝、冰糖放入锅内和梨蓉梨汁一起。
3、盖上锅盖,用小火煮约30分钟,然后用漏网捞起梨蓉用另一只汤匙按压,挤出更多梨汁。
4、将挤压后的梨渣红枣和姜丝扔掉,锅内只留下梨汁,继续用最小火熬煮约1小时后至梨浆浓稠后熄火放凉。
5、在放凉后的梨浆里调入蜂蜜拌匀后放入密封罐保存即可。
5.补血祛湿第一方:徽琼散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俗话说:“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中医认为,湿气是引发许多疾病的关键,甚至还会恶化疾病。徽琼散是根据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参苓白术散加减而成,副作用小。
【组方】鸡内金3g、人参10g、赤小豆15g、薏米15g、白扁豆10g、茯苓10g、桔梗6g、砂仁6g、山药15g、莲子10g、甘草6g
【功效】湿气,痰多,头脸油腻,水肿肥胖。
【方解】人参:解决气虚的问题;鸡内金:本草纲目说鸡之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之所,而尤能祛湿,主要解决脾虚,胃弱;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解决脾虚胃弱;桔梗:宣肺,利咽,祛痰。解决肺弱,胸口闷的问题;山药、莲子:滋阴补肾;红豆、薏米、茯苓、白扁豆: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
【制法】
1、将所有药材洗后就开煮,先大火煮至水烧开,然后转小火煮。
2、在煮好前20分钟放入冰糖持续熬煮至冰糖消融即可关火。
6.补血失眠第一方:酸枣仁汤
在没有安眠药的古代,人们是怎么治疗失眠症的呢?医圣张仲景就有一个千古名方——酸枣仁汤,调理失眠收效甚好。有歌诀道:酸枣仁汤治失眠,川穹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香甜。
【组方】酸枣仁(炒)15g,甘草3g,知母、茯苓、川芎各6g。
【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虚烦失眠,心悸不安等症。
【方解】酸枣仁性平,味甘、酸,能补血养肝,益心安神,敛汗;川芎,性温,味辛,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调血疏肝;知母,性寒,味苦,质润,能清热降火,滋阴除烦;茯苓,性平,甘淡无味,能宁心安神;甘草清热,调和诸药。诸药相配,滋阴养血,清热降火,调血疏肝,安神除烦,以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肝阳上旋而致虚烦不得眠等症。
【制法】把药放入冷水中浸泡1小时,然后放砂锅中加水淹没草药高出2-3cm 大火煮开,中小火煮20-25分钟。分3次温服。
7.补血润肠养胃第一方:四磨汤
四磨汤是宋朝王府常用御药,后此方载入宋代医学名著《济生方》和明代《痘疹金镜录》之中,美名很快传遍长江中下游,渐渐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传统习惯:婴儿出生一周后,不论是男是女,有病无病,都给服用四磨汤,这样,孩子成长过程中,一般不会再闹肚子,肠胃特别好。这个习惯从民间到现在已沿袭1000多年。
【组方】木香、枳壳、槟榔、乌药
【功效】破滞降逆,补气扶正,对肠胃疾病很有效。
【方解】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乌药顺气畅中、散寒止痛;槟榔导滞、杀虫、利水,四药合用可理气调血、疏通经络、调和脏腑,从而恢复消化系统正常功能,完全符合 “气上宜降之,气逆宜顺之” 的中医理论。并且由于是纯中药、见效快,对于治疗儿童肠胃疾病、中老年人消化功能紊乱有较好疗效。
【制法】四味药物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服。
8.补血治痰第一方:二陈汤
中医治痰名方“二陈汤”,因用药简单、功效显著而广为流传,成方始见于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距离今日有千年的历史。
【组方】半夏(汤洗七次)5两、橘红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
【功效】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理气和中。
【方解】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胃;橘红理气燥湿、化痰和胃;茯苓渗湿健脾化痰;生姜降逆止呕化饮,并助半夏、橘红化痰和胃,且能制半夏之毒性;而炙甘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乌梅味酸,收敛肺气,和甘草酸甘化阴,以防半夏、橘红、茯苓辛燥渗利之性耗伤气阴。
【制法】以上组方药材,加生姜3克,乌梅1枚,用水煎服。
9.补血落枕第一方:葛根汤
中医治落枕疗效显著,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曾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就是外感风寒,“项背强几几”就是落枕的症状,指出了葛根汤可治疗风寒所导致的落枕。轻者1剂即愈,重者3剂便可缓解。
【组方】葛根30g、麻黄6g、桂枝6g、炙甘草6g、白芍6g、大枣3个(掰开)、生姜3片
【功效】发汗解毒,升津舒筋。
【方解】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制法】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10.补血驱寒第一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雨水多,有关节炎的朋友们可就受罪了,腿脚不灵便、迈不出步怎么办?食疗调理的话,最值得推荐的驱寒补气血经典名方是出医圣自张仲景《金匮略》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此方沿用了2000多年,驱寒补血,效、味俱佳。
【组方】当归20克、生姜45克、羊肉500克
【功效】驱寒温中补气血,关节炎患者、贫血的人都适用。
【方解】当归,可以直接补血。生姜,可以温胃散寒,恢复脾胃功能。羊肉,温中补虚,老少皆宜。
【制法】
1、羊肉洗净后入锅急火烧开后,立即捞出,洗清血沫。切块备用。
2、生姜切薄片,当归洗净后用纱布捆好,一齐放入砂锅中。
3、加水后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一个半到两小时左右,直至羊肉熟烂为止。
4、取出当归和姜片,适当加一点盐和其他调料,即可喝汤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