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游记
第一次爬五岳之首泰山,是在一个早春的工作日里,过了春节长假高峰,加上不是泰山最好的旅游季节,所以游客不多,泰山还原了他原有的安静,漫山光秃秃地树枝还未有一丝绿意,灰蒙蒙的一片,远远望去倒有一番别样的苍劲。
相约去的同伴一心想着要像历代皇帝登山祈福,我们决定徒步登爬。于是选择了网络上推荐的最佳路线:从红门入口,途径东御道,中天门、南天门,登顶玉皇顶。对于泰山的诸多美名和传说,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小时候学过的课文,冯骥才写的《挑山工》。不知是不是因为淡季,路上除了一些小情侣和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并没有看到一个挑山工,我想不会是现代交通已经替代这份辛苦的劳力活了吧。
只见几位经常爬山锻炼的当地老人,用的是挑山工式的折尺登山法,就是之字形路线向上,走起来轻松迅速,于是我也学着走,果然效果很好,膝盖明显没有直线向上攀爬的时候吃力......
我们是大约中午12点左右开始爬山,当天的太阳很好,山底下风也不大,不一会我们就将身上的厚外套脱下窝在背囊里,轻装上阵,虽然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气喘吁吁,但是过了壹天阁,我们就渐入佳境,一定的活动量使全身放松开来,呼吸也顺畅多了,这个时候按照挑山工的爬山法走,还挺得心应手的。
越是往上爬,台阶的密度加大,坡度变陡,加上体力的消耗,走起之字形路线就有点心里发慌,怕会踩空,只好擦着边一步一步往上蹭。老远看到在密密麻麻阶梯尽头,位于山顶上的南天门,那个红红的一座城楼式建筑,但就速度怎么都跟不上了,感觉那像是个海市蜃楼,遥不可及。
这个时候,太阳已经西斜,山风开始变得猛烈,裹挟着背阴山坳里积雪的阴寒,吹在出了汗的背上感觉到飕飕寒意,上山和下山的人都疲惫不堪,没有一个会想着停下来加衣,只是专注于想着各种方法给自己解乏:下山的有的选择连续蹦,有的选择倒着走,侧着走,一步一停的,五花八门,上山的也没有了之前的谈笑,默默地低着头像是在数台阶,停下来休息的频率也增加了很多,几乎爬个十来级就要歇一歇。
忽然有一个单薄瘦佻的中年人从我的身边走过,用扁担挑着五箱脉动饮料,传说中的挑山工终于出现了,他没有像课本里说的那样爬山,只是一步步顺着登,另外一只手倒是有节奏地摆着,保持着平衡,时不时地换着肩膀。我忍不住看了看每箱的容量:600毫升*15瓶一箱,估计是实在太重,否则他怎么不挑六箱而是五箱呢。本来已经累得不行的同伴肃然起敬,加快了步伐跟了上去,这时我听到每一个下山的人都在计算着挑夫所背的重量,个个赞叹,也有的人想跟他搭讪,但他也已经是累得一点表情都没有,似乎回一句话都会要了他的命似的,只是自顾地往前走。几乎所有的人都沉默下来,被这个精神鼓励着,继续走自己的山路。
走着走着,我一抬头看不到那个一直压在我心上的担子,也看不到那个缓缓移步的瘦弱背影,只见路边的小摊旁,他已经穿上了外套,刚才那五个箱子已经整齐地堆在摊主的柜台里,他们正在用白纸记着帐,出于好奇我们借着买几个鸡蛋,也驻足在小摊边想攀谈几句,谁知刚把鸡蛋装好,挑山工已经不见了踪影,问摊主,他说赶着回家吃饭呢,我们说他这样能收多少钱呢?一块七一斤,这一趟有百十来斤吧,是从索道站挑上来的,我想当年没有索道的时候也一定是分工合作的吧?像我们这样徒步走走,全程都要将近五个小时,负重那是不可完成的事情......
太阳西斜,我们终于走到了终点,我回头望去,刚好还有一个孤单的背影正在下山,刚刚交完活的另一个挑山工,手里拎着那个细细的扁担,仿佛是他的兄弟,模糊在山色里。
关于泰山更多的风光和传说,请看附件中地理博览制作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