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自然笔记》-397《黑头鳾》

3月,刚刚结束秦岭中段的观鸟之旅,意犹未尽之余便又来到了秦岭西段。同是一条山脉,却因海拔高度不同而景色差异极大。上旬的秦岭南坡已是花事盛大,怒放着春天的灿烂,而下旬的秦岭西段却雪花片片,压抑着春天的脚步。
走过一条曲折盘旋的山路,偶尔会看到不知名的小花低调地开放,含羞带怯,仿佛是在躲避着冷冷的风雪。路边还是有绿色的,那是松柏的色彩,它们总是用一成不变的绿意,渲染着生命的奇迹。
山路很是幽静,除了脚步声,甚至还能听到自己的喘息声。有风吹过,便是松涛阵阵,那风穿透树林,不时便会夹带着极为悦耳的哨音,那是一些鸟儿的歌声。
脚步在聆听中停止,呼吸也暂时停顿,耳朵开始极力地向树林深处搜索。于是,鸟鸣声变得更加清晰。那是一种清脆多变的鸟鸣,先是一阵阵轻弱的唧唧声,像是那种震颤的弦音。随后而来的是圆润的成串哔哔声,如管笛试吹。
聆听的脚步缓慢而迅捷地躲入松下,很快,一只黑头䴓便从松林深处攀缘到了头顶的树上,站在高处开始努力的歌唱。歌声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如山泉喷涌,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短促而夹杂着鼻音的中音是铺垫,然后便是一连串如笛音一般的连续鸣唱,这样的歌声一直持续很久,直到节奏越来越快,变成急促上升的纯哨音。
整个松林都被这声音共鸣者,感动着。那种急促迫切的节奏,就好像不停地在说“快来爱我”。这明显是一只求偶的雄鸟,白色眉纹和细细的黑色过眼纹衬托出黑黑的顶冠。他虽然只有11厘米左右,但此刻却因为嘹亮的歌声放大了视觉效果,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脸上和喉部的白斑,看到那淡紫灰色的绒羽。
随着雌鸟的和鸣,雄鸟的歌声变得更加嘹亮而婉转。整个冬天,与他们多次相遇,但他都是沉默相对,很少鸣叫。如此高亢,充满生命的激情的歌声还是第一次听到。无疑,这就是爱的力量。
他们的游戏在继续,雄鸟总是变换着位置,围绕着雌鸟落在不同的枝头。他应该是懂得美学构成的,总是落在一些可以让自己看起来更醒目或高大的环境中。细嫩的新芽,斜斜的细枝都恰好地突出了他的身姿,在镜头里婉约成画意。
几个小时以后,他们果然双双飞离,在视线将要模糊的时候,落在树林边缘的一棵枯树上。暂时收回紧张的注视,让目光转向远山。随着光线的变化,山脉与树丛正在发生着缓慢又细腻的绘画过程,绿色先是在山缘的轮廓上勾勒出线条,随着春风日盛,那里会慢慢上色、渲染,直至最后变成幽幽的黛色山水画,给这里的鸟儿一处幽静的庇护所。
脚步随着一阵敲击树干的咚咚声寻去,很快便发现了那两只黑头䴓的身影,他们已然在树上开始了筑巢行为。那应该是一个有着两个出口的树洞,他们各自从两个方向啄击。他们的速度很快,伴随着咚咚声,不时有木屑飞扬,不到半个小时,已经是初具规模,可以容下一个鸟身。
这样的际遇,镜头无疑是狂喜的。遇到这样的机会不多,当然是能看多久就看多久。这一幕应该是一部细腻高清的纪录片,记录着两个小巧的生命发生在春天的故事。
野外的经历就是这样神奇,也完全无法复制。只要行走,总是会有惊喜的发现,顿悟生命的奇迹。

我的两本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