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妙哉,妙高峰(有声)
稿源:掌上长沙
2021-03-24 21: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audio 标签。
一缕和煦的春风,将我牵引到长沙城南的妙高峰。
从劳动西路的青山祠巷进入,右拐直行一段后,两旁白色围墙上布满青藤绿色植物的巷子出现在眼前,巷内人稀安静。一路向里走,白墙上都是以戏曲元素为题材的雕塑和墙绘。嗬,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里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闻名全国的“戏窝子”,曾云集了长沙湘剧院、长沙花鼓戏剧院等多家戏曲单位,被称为戏剧文化一条街。
我虽然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就工作、生活在长沙,由于对戏剧兴趣不浓,自然不知道这个“戏窝子”所在。但是,对《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这些花鼓戏名还是耳熟能详的。行走在幽静的小巷中,仿佛当年李小嘉、李谷一、刘赵黔等明星大腕在舞台上清亮的腔调回响在耳边。
由妙高峰巷右转,进入一条坑道似的狭窄过道,就是南村巷,这里又是另外一方天地。上世纪二十年代,教育家方克刚、罗元鲲合建了两栋连体的二层小楼,名为“南村公寓”,除了他们两家自住外,主要租住给来长沙求学或旅行、生活的外地人。从文化墙上的图文介绍中得知,武侠作家“平江不肖生”向恺然、女作家谢冰莹、民国报人严怪愚等均曾在此居住过。如今,这两栋小楼经过百年的沧桑,仍落寞地藏身于一隅,似乎还在坚守着最后的阵地。
走走停停,折折转转,来到一口古井旁,据说此井有百年,故称“百龄古井”。虽说长沙城古井很多,但经过沧海桑田的变迁,至今能够使用的古井并不多。此井口宽阔,井水丰沛。一位大姐正在井边洗衣,我说道:“这井还在用啊!”大姐说:“能用呢!水还很好的。”我特意下到井边,用手掬一捧井水,清澈透亮。不由让人生出些感慨:古今多少事,都堙灭于岁月之中,惟这井水却汨汨不绝。
从古井右边的步道上坡,直达妙高峰顶。明《长沙府志》云:“妙高峰高耸云表,江流环带,诸山屏列,此城南第一奇观。”可以想象,当年这里居高临下,现在只是一处高低不平的坡地。据说抗战之时,日军轰炸机将妙高峰硬是炸矮了许多,加之后来的城市建设,使妙高峰不再“高耸云表”,更看不到“江流环带”之景象,惟四周高楼林立。
说妙高峰自然绕不开城南书院。公元1161年,四川人张浚来到长沙,在妙高峰修了一座宅院,但不久后他又被调往建康府(今南京)任职。张浚的儿子张栻将这座私家园林改成书院,并亲自题了“城南书院”匾额。当年城南书院与隔江相望的岳麓书院齐名,道光皇帝为其御书“丽泽风长”匾额,从此城南书院又步入了它的辉煌时代。1903年,城南书院更名为湖南师范馆,后成为省立第一师范。著名学者孙鼎臣、余廷灿、贺熙龄、何绍基、郭嵩焘等先后讲学于城南书院,青年时代的曾国藩、左宗棠、王闿运、张百熙、黄兴等曾在此修藏或就读。
妙高峰虽乃方寸之地,却聚集了“戏窝子”、南村名人公寓、百龄古井、福王陵墓、城南书院等名胜古迹,实在是一处妙地,不愧号称长沙“城南第一奇观”。从外表看,尽管昔日风韵难觅,但历史底蕴却随着时光越发醇厚和悠长。
北进西出,在妙高峰盘桓了一个上午,当我走到书院路妙高峰巷口时,见牌楼上有副对联:“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高峰。”不懂对联韵律的我,当即在发微信朋友圈时也乘兴胡诌了一联:“坡岭起伏,城南旧事青山祠;街巷曲折,洞天福地妙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