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课堂 | 石油地质储量的概念与分类
储量是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油气田埋藏在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数量,即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集层中所储存原油总量,它是油气田勘探成果的综合反映,是油气田开发的物质基础。
1
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集层中原油(天然气)的总量,以地面条件的重量单位表示。
2
可采储量
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从储油层中所能采出的那部分油(气)储量。可采储量是反映油田开发水平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3
剩余可采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是指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计采出量之差。
4
采收率
采收率是指在某一经济极限内,在现代工程技术条件下,从油藏原始地质储量中可采出石油量的百分数,即:
采收率=可采储量×100%/地质储量
它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如果开发方式越符合油田客观实际,采油工艺技术水平越高,那么油田获得的采收率就越高,开发效果越好。所以,如何提高采收率就显得尤其重要。
提高采收率实际是指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方式(方法)。从目前国内外多数油田的开采过程看,大都要经历三次采油:
(1)一次采油——依靠油藏天然能量进行油田开采的方法,如常见的溶解气驱、气顶驱和弹性驱等。
(2)二次采油——指注水、注气的开采方法,它是一种保持和补充油藏能量的开采方法。
(3)三次采油——指通常改变油层内残余油驱油机理的开采方法,如采用化学注入剂、胶束溶液、注蒸汽以及火烧油层等。
5
预测储量(相当于其他矿种的D—E级)
预测储量是在地震详查以及其他方法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油(气)流或油(气)层有显示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对可能存在的油气藏进行估算的储量。预测储量是制定评价钻探方案的依据,储量的可信系数大于10%。
6
控制储量(相当于其他矿种C—D级)
控制储量是在圈闭预探获得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勘探过程中计算的储量。控制储量可作为进一步勘探、编制中期和长期开发规划、方案的依据。
7
探明储量
探明储量是在油田评价勘探阶段完成后计算的储量,是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探明储量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进行油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田开发分析的依据。
探明储量按开发状态划分为已开发探明储量、未开发探明储量和基本探明储量三种。
(1)已开发探明储量(简称I类,相当其他矿种的A级)。
它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开发方案的实施,已完成开发钻井和开发设施建设,并已投入开发的探明储量。该储量是提供开发分析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各级储量误差对比的标准。新油田在开发井网钻成后,即应计算已开发探明储量,并在开发过程中定期进行复核。当提高采收率的设施建成后,应计算所增加的可采储量。
(2)未开发探明储量(简称II类,相当其他矿种的B级)。
该储量指已完成评价勘探,尚未投入开发的探明储量。
(3)基本探明储量(简称III类,相当其他矿种的C级)。
该储量是针对复杂类型油气藏的滚动勘探开发而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