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旧事

      不知何时,天蓝色的共享电动单车在大街上多了起来,小黄车则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参加工作之后,上下班坐公交车非常方便,基本上就很少骑自行车了,人也懒了。每年只是春节期间回到了老家,出去拜年的那几天骑,而且每天要骑上三、四十里地,其后果就是腰酸腿疼好几天。近几年,哥也买了车,出去拜年不用再骑自行车,但缺少了锻炼,以致于每次过完年,体重都要长几斤。 
      记得是读小学四年级时开始学骑自行车的。那时家里仅有的一辆自行车,还是父亲买回零部件,自己攒(音cuan,二声)的。和这几年网络上、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二八大杠”结构大致相同,只是中间的三角架和车后座,尺寸要比普通的“二八大杠”更大些,管件也要厚些,我们叫它“大水管”。尺寸大了,载重空间更大;管件厚了,则会更加结实耐用;但和其它车型相比,也显得有点笨重。另外,这辆自行车的轮盘(前面的主动齿轮)比一般自行车小一圈,轮盘和飞轮(后面的从动齿轮)的齿数比也小很多,脚蹬起来会比较省力,有利于爬坡和顶风逆行,但也有缺点,就是速度要慢一些,走相同的距离,要比别人多蹬很多圈。父亲当初攒车时,可能考虑更多的还是结实、耐用、载重能力大、骑着稳。但这样的自行车,对于刚学的人来说,是不太适合的。学骑车时,自己长得还没有自行车的车把高,不能像一般大人那样,直接跨到车座上骑,只能把右脚从三角架的中间空当儿别进去,蹬自行车外侧的脚蹬子,这种骑法,被大人们戏称为“掏裆式”。自己是左撇子,刚开始还很不习惯,有段时间总想站在自行车的外侧骑。“大水管”比一般的自行车重很多,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掌控不好摔倒了,被压在车底下,受的伤也会更重。好在自己还不算太笨,学骑自行车时,没摔太多的跤,即使摔倒了,为了面子,也会很快爬起来,拍拍胳膊腿儿,和小伙伴们说没事儿。
       我读初一时,哥上初三,我们读的是县里的同一所重点初中。这样,我们俩就可以骑一辆自行车上学。那是一所寄宿式初中,但为了省钱,我们俩还是走读了近一年时间。每天清晨,五点来钟起来,简单弄点饭吃,和村里的其他同学集合,一起骑车赶往学校。那时县里没有一条像样的柏油路,都是土路,路面疙疙瘩瘩,我坐自行车后座上,哥骑车,一路下来,两个人都很累,哥是蹬自行车耗费力气累,我是坐在车后座上颠簸得累。到了冬天,更是受罪,哥骑车时哈出来的热气,会在眉毛头发上结满白霜甚至冰碴;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我,到了学校,脚会被冻麻,下了车走路都不稳。后来干脆半路上下来几次,跟着自行车跑一跑,活动活动,还可以暖暖身子。到了夏天,最担心的则是老天爷下雨。一旦下雨,土路上坑坑洼洼,大部分时间只能下来推着车走。老家的土质又有些粘,很容易粘到自行车的车圈上,走不远就得停下来找根木棍把粘的泥巴清理一下。有时还得把自行车扛起来走,这时车子笨重的缺点就更加明显了,别人扛车走很轻松,我们则非常吃力,那辆自行车太沉了。
       我读初二时,哥去了县城读高一,姐也在那里读高三,就变成了她俩骑一辆自行车,我则由走读改成住校,每个周六傍晚放学后走回家,星期天下午再走回学校。我读高一的那一年姐已经考上大学,去了外地读书。又是同样,我和哥骑一辆车往返学校,因为离家比较远,之后没再走读,一直住校,只有周六回家。我读高二时,哥也考上了大学。从那时起,那辆“大水管”就成了我的专车,直到高中毕业。可以说,那辆“大水管”承载了我们姐弟三人从初中到大学的整个路程。
       读大学时,校区比较大,又是分散上课,从一栋教学楼到另一栋教学楼,有时要走二、三十分钟,如果连续上课则会来不及,于是和其他同学一样,花一百块钱买了辆不知被倒了几手的旧自行车。可惜骑了不到两个月,就被盗了,后来干脆也没再买,走路实在来不及就跑步,全当是锻炼身体了。
       在哥、姐都考上初中之后,离家远,要骑自行车,父母还要赶集卖菜,没自行车也不行。再买辆自行车这件事,被提上了日程。买新的太贵,经过反复地考虑权衡,父亲最后决定,买了一辆八成新的红旗牌自行车,花了一百二。说起来,在四十年前,这也算得上是笔巨款了。后来知道,当时是借了债的。当时,有了新车,我们几个总会想各种法子,找各种理由骑上一骑,但也知道,上学是肯定不能骑的,风吹雨淋,骑不了几年车就完了,还是“大水管”结实耐用。
      父亲在世时,经常和我们讲他年轻时去山东卖大蒜的经历。自行车的后座上铺一条麻袋,把一百多斤辮好的一挂挂大蒜放上去,外面再严严实实地盖一块防雨布,捆绑好。骑行二百多里地,到山东德州卖。去时会很慢很累,回程则会非常轻松,因为腿已经蹬车练出来了。不过,从一次小腿骨折恢复之后,父亲就再没怎么骑车赶集了,主要是负责照顾那十来畦菜园子,翻土、育苗、移栽、施肥、浇水,赶集卖菜的担子主要落在了母亲身上。那些年,一辆自行车和十来畦菜园子,承担了我们姐弟三人上学读书的大部分费用。
      有几年,农村自行车被盗的现象严重,政府推出了自行车上牌照的政策。对每家每户的自行车进行统计、编号、造册,每辆自行车发一本红皮的车证,并在自行车的三角架、车把等部位打上钢印,以防丢失。赶集时,人们大多会把自行车寄存到集市的亲戚家,或者存到专门的存车处:用绳子围一片空地,有老太太负责看管,每次收费一毛钱。
       那时的自行车牌子主要有凤凰、永久、飞鸽,在农村,新人结婚如果能买上一辆这几个牌子的全新自行车,就像现在城市里结婚开辆奔驰、宝马一样,是件很有面子的事。
       那辆“大水管”,多年前已经被当废铁卖掉,那辆“红旗”还在,住在老房子的三叔偶尔会骑一骑。
(0)

相关推荐

  • 散文天地 · 范学凯、刘振飞作品‖943期

    作家新视野官方网址:http://www.zjxsyzz.com [本期作者]范学凯.刘振飞.(排名不分先后) 父亲的那辆自行车 文/范学凯(辽宁) 春节那天下午,快要吃晚饭的时候,父亲跟我说:今天过 ...

  • 想起父亲,就会想起跟随他一生的28自行车

    父亲和他的28自行车 文/吴雄英 父亲离开我们一年多了.父亲弥留之际,哥哥嫂子尽心尽力,姐姐姐夫全力照顾,老母亲也一直陪伴在身旁,他是慈祥地并无更多痛苦地离开我们而去了.一年来,每每看到以前的合影照片 ...

  • 鲁向辉丨父亲的自行车

    父亲的自行车,也是我们家的第一辆自行车.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在平顶山上班,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在农村老家生活,那时我还没上小学,弟弟小我三岁.母亲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在卫生室给 ...

  • 自行车上的旧时光

    初夏的晚风还透着丝丝凉意,我顺着马路一侧的人行路漫步而行,路灯的灯影中一辆山地自行车伴着爽朗的笑声迎面行来,灯光映着青春浪漫的气息.姑娘坐在前面的横梁上,虽有点害怕,却满是幸福的样子,她不停地让小伙子 ...

  • 自行车陪伴的时光

    徜徉在城区的人行道上,望着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我的思绪回到了1981年仲秋. 1981年高考,我名落孙山.母亲坚持让我复读,复读学校选在二姑父苏茂公先生任教的利津一中. 当时,从我家到 ...

  • 父亲的自行车 | 戴晋鹏

    父亲的自行车 在过去的六七十年代,物质贫乏,社会产品也不丰富,各家各户经济条件有限.如果有人家能拥有一辆自行车那是很值得骄傲的事.当然自行车在当时是排在奢侈品行列中的,能买得起的人少之又少.因而人们看 ...

  • 自行车驶过的青涩岁月

    在村小毕业的那一年,因为没考上理想的初中,我要到县城的一所小学复读. 去县城读书,我需要有一辆自行车.可家中仅有的一辆"白山"自行车是父亲每天上班的专车.父母经过商量,决定要买一辆 ...

  • 【徽州记忆】多年前的载重自行车

    [徽州记忆]多年前的载重自行车 司马狂/文 之前有次从歙县回杭州的时候,走的是老徽杭公路,途经临安的时候见到一位长者,头发花白,于川流不息的车流之中,驾着自己的载重自行车灵活穿行.当时便随手拍下老人矫 ...

  • 父亲那辆大金鹿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109) 阅读本号文章,请关注:jdlc2016 作者:王弘 作者简介: 王弘,山东省博兴县人,公务员.业余爱好摄影.旅行.自小喜欢文学,随笔记录身边的点滴,多篇文章获奖并在省. ...

  • 13岁男孩,用一台中国牌自行车,拯救了一个国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 这样的生活,如果碰到天公不作美,该怎么办? 在还没有科技的年代,祈祷,是人们常用的方式. 今天要介绍的这部电影,发生在一个非洲小国,讲述一个13岁小男孩,利用知识,改变 ...

  • 【三秦文学】张宏军:【父亲的自行车】(散文)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本期编辑:裴  雄 文 总       编:鱼儿姐姐 父亲的自行车 文/张宏军 父亲有自行车了!这消息是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听到的. ...

  • 90岁两弹元勋王淦昌:因出去散步,被自行车撞倒不幸离世

    世人总说,乱世出英雄.国家危难关头,有人奔赴前线保家卫国,有人科学救国奉献终生.无论以何种方式在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他们都堪称是我们时代的楷模.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王淦昌终其一生致力于我国 ...

  • 【原创】内蒙古|王丽丽:《乡村旧事》

    原创作者:王丽丽|内蒙古赤峰市 <乡村旧事> 偶接到学校通知,写写假期收获,心中一片惘然,写什么呢?既没有出去旅游,也没有完整的把一本书读完,<城南旧事>依旧静静地躺在那里.莫 ...

  • 谈了那么久步兵,换个口味来聊聊二战德军的自行车连编制和武器

    咱们聊二战编制时大家总是非常关心这个部队里有多少武器装备,机动载具或者说配了几个电台之类的,而自行车的编制似乎很少有人聊.其实自行车在二战时的重要性比一战更大,毕竟一战是个蹲坑堑壕战,而二战讲究的是高 ...

  • 贾家庄 邓州西南岗旧事(七)

    夏日黄昏,夕阳如血,晚霞似火,残阳照在村庄的树木.房屋,人的脸色上,泛起的薄薄红色,犹如天在流血,而在黄龙庙,一个人的心真的在流血,这个人就是胡三拍子的伙计范二妹. 胡三拍子昨晚差秦安福去林扒购置肉物 ...

  • 价值连城的法国红楼内部照片公开,文物巨盗卢芹斋的尘封旧事

    卢芹斋的名字现在已经渐渐淡去,然而如今在美国各大以收藏亚洲文物而著称的博物馆藏品系统中,搜索关键词"C .T. Loo",会看到一大批年代高古,质量上乘的国宝级文物.没错,C .T ...

  • 2021年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_装配件篇

    不知不觉展会已经进入第三天了,因为疫情自行车的需求增长,大家也增加了很多订单,忙着出货.忙着安排生产,几乎无暇出门拜访客户,加上通讯的发达,对疫情的担忧,也相应减少了出门的频率.于是乎今年的中国展几乎 ...

  • 【来稿选粹】齐瑞珍|​看自行车的“姥姥”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看自行车的"姥姥" 奶奶去世后,我家从偏方的大杂院搬进了偏长的大杂院,这个大杂院的院子就像是一条狭长的甬道,阴暗潮湿.密不透风,加之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