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左侧滑肉门穴可以治疗抑郁症呢?
滑肉门为胃足阳明之脉上的第24个穴位,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左右两个滑肉门穴的主要治疗作用不同,这与左右两侧滑肉门穴位下的解剖结构的不同密切相关。
右侧滑肉门穴对于屈氏韧带紧张收缩引起十二指肠横段上抬造成压迫梗阻引起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呕吐的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这与右侧滑肉门穴下的结构:壁腹膜—胃下口(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区—胰脏是分不开的。
左侧滑肉门穴位下的解剖结构是:壁腹膜—胃大弯(胃底)与横结肠交界区—小肠区—腹腔神经节,这些解剖结构特点与左侧滑肉门的治疗作用又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临床上常用左侧滑肉门治疗抑郁症呢?这与腹腔神经节有什么关系?如果有关系又应该如何通过针刺滑肉门穴调节这些神经,进而治疗抑郁症呢?
首先,我们先一起了解腹腔的一对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这对神经又称为植物神经、自主神经,是内脏神经中的运动神经,两者协调配合在心脏搏动、血压、呼吸、消化等方面起着拮抗、互助的作用。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瞳孔散大、心跳加速、冠状动脉扩张、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弱、汗腺分泌汗液、人体情绪高昂等,特别在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活动神经起着主要的作用。副交感神经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是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主要作用有缩小瞳孔、减慢心跳、降低血压、增加消化腺分泌,促进胃肠活动等,一般抑郁症患者,交感神经多处于抑制状态、副交感神经多处于相对兴奋状态。
那与滑肉门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看看滑肉门的归经——胃足阳明经脉与情志类疾病的关系。
《灵枢·经脉》中描述其病候时说:“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意思是说这样的患者不愿意与人交流,不愿意见光,不喜欢热闹嘈杂的环境,就喜欢一个人关上房门,关上窗户,甚至关上灯呆着……这些都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在此段最后加了一句“贲响腹胀”,既提示了一个伴随症状,又提示了一个治疗部位。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你仔细的对抑郁症患者的腹部进行触诊,你会发现在腹部探查寻找时,抑郁症患者的腹部多坚硬如石,按压时多有明显疼痛,这个痛点很深,多在左侧滑肉门穴处。
上升到理论层面,还需要再次强调滑肉门穴位下的解剖结构:腹壁,再下是大肠,再下是十二指肠,而十二指肠后则是腰两侧的腹交感神经节……
也就是与前面介绍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有关系,抑郁症患者交感神经处于抑制状态,才会有低落的情绪、胸闷气短的症状、腹胀便秘和怕冷无汗等等现象,而颈、胸、腹各有一个交感神经节,恰恰就是控制机体的一个个开关枢纽,但颈、胸的都不太好刺激,或有危险,腹部并成为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突破口。
现在明白了滑肉门治疗抑郁症的机理,那应该如何针刺呢?
首先,要找准左侧滑肉门穴位,肚脐向外旁开2寸,向上一寸的位置即是滑肉门所在位置,若是外侧腹直肌高张力的人,在滑肉门处触诊会感觉到明显的紧塞感,特别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滑肉门穴位处可触及更为坚硬的结节。
其次,向下针刺,针尖触碰到腹壁,针感容易向下窜,再将针尖回拉,针感会向四周放射,继续针刺,进入脏壁腹膜之间,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代谢的作用。
继而,再向下针刺,针尖触及大网膜、或是大肠壁,行点刺震颤手法,促进肠壁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病人有明显的胃肠道蠕动的感觉,甚至此时还能听到肠鸣音。
最后,在上面行点刺震颤手法之后,可引起大肠蠕动,见缝插针,穿过大肠,到达十二指肠的位置,针下能感觉到明显的抵触感,行“敲门手法”,反复几次,轻轻回拉,暂停,十二指肠靠惯性震动,刺激腹交感神经节,促进交感神经节兴奋,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抑郁症患者会感觉到腰骶部明显的发热感,或是有种想要哭泣,想要吵架喧闹,晒太阳的感觉,对周围的事物感觉新鲜。
在此针刺过程中要注意,若是对于泄泻患者,促进腹交感神经节的兴奋,可以缓解泄泻症状,但是对于便秘的患者,可能会加重患者的便秘症状,此时应该退到第三步留针,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或是配其它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的穴位,如腹哀穴。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还需要大家在生活中、在临床中勤加练习,方能悟到滑肉门的神奇作用。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程氏针灸传承班线上课>
课程将充分展示 程氏针灸“理、法、方、穴、术”的核心理论,阐明诊断、选穴、治疗思路,构建经络诊断模型,展示“三才针法”穴位不同层次不同方向刺激方法及思路,使学员系统地学习程氏针灸的核心理论与技术,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用到临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