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有位知县在这个地方曾获土地公婆的指引,到底是哪里呢?

对不起!大足

后知后觉自己对你知之甚少

原来每个地名

还存在着如此精彩的故事

将故事传承下去

就是将大足的文化传播

我们并不年轻

我们可是有故事的了

二仙桥

赵甫华

“二仙桥”是重庆市大足区棠香街道水峰村的一座石平桥,为什么叫二仙桥呢?

这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在城东濑溪河上修建的一座石平桥,每洞长4米,6洞长24米,石桥面宽约两米。

相传,建桥竣工典礼那天,正是五月初一,阳光灿烂,两岸有三百多人观看。建桥会首和建桥师组织了唢呐、锣鼓队、放鞭炮的人,等候知县来踩桥。两岸几百人等候着看热闹,可知县迟迟不到。正在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出现了,两岸同时来了一队新郎新娘花轿队,都要争先过桥,谁都想先过桥喜庆有好运,双方坚持不让。

建桥会首和建桥师站南北桥头,不许过桥说:“你们都要争先过桥,如果双方拥上桥,还要抬花轿,敲锣打鼓的,这石桥面约六尺宽,要是挤下河去谁负责,这事只有等到知县来踩桥解决吧。”

这时,知县乘坐县衙的大官船来了,他见两岸观看的人多,非常高兴地登上岸走上桥头,建桥会首和建桥师向知县禀报两对新郎新娘争先过桥的事,知县问:“谁先到谁先过桥吧。”

建桥会首说:“两对花轿客人,同时到达南北两岸桥头。”

知县急得摇头说:“这可咋办呀?”

这时,身旁一个花甲老者说:“知县大人不必着急,老朽有一法可解决两对新郎新娘争先过桥之事。”

知县听了大喜,拱手说:“老尊年,你有何法,且讲来本官听听。”

老者夫妇给知县说了几句悄悄话,知县高兴地拱手说:“多谢二位老人点化。”

知县得高人指点,胸有成竹地走到石平桥中间。向两岸观众招手示意安静下来,高声说:“乡亲们,今天是建桥竣工典礼,举行踩桥活动的大吉大利大喜日子,又有两对新郎新娘来过桥的喜事,真是喜上添喜。因为桥面不宽,两乘花轿不能对过,只能请两个新娘下轿踩桥,本官站在桥中间的石墩上出对联,哪个新娘对上了就先过桥。”

两岸几百观众鼓掌欢迎:“请新娘上桥呀!……”

知县扬手道:“有请南岸新娘上桥。”

知县清了清嗓喉,踌躇满志地大声宣布上联说: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

南岸新娘仰天一望,随口应对: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

知县一听,心中暗惊,此女竟有月宫折桂之象,不觉佩服地说:“对得好!”

两岸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对得好!对得好!……”

知县大人又高声说:“请北岸新娘上桥答对。”

北岸新娘看了一眼波光粼粼的河面,也随口对答:万千鳞甲,龙游银汉涛中。

知县听了,更是大吃一惊,心想此女气魄之大、不让须眉,不由得说:“对得好!”

两岸观众又是一阵掌声欢呼:“对得好!对得好!……”

知县见两个新娘皆才女,都对上了下联,不相上下,可叫谁先过桥呢?他想起了先前老者夫妇所指点,便叫道:“南北两岸桥头新娘上桥,各牵新娘过桥。”

两对新郎新娘嬉笑着从桥上走来擦肩而过。

知县说:“请南岸轿夫抬花轿过桥,送亲客等随后过桥。”

北岸新娘到了南岸桥头说:“知县大人,你不公平,我们都对上了下联,又是同时过桥,可你为什么叫她的花轿先过桥呀?”

知县说:“你们两对新郎新娘同时踩桥而过,可这石桥面六尺宽,两乘花轿在桥面对过不了,按东南西北顺序,南岸新娘不是先对答吗?所以先叫南岸抬花轿过桥。”

知县见北岸新娘没有再争辩,高声叫道:“放鞭炮、吹唢呐、敲鼓打锣庆贺建桥竣工!两对新郎新娘踩桥喜庆呀!”

一阵闹热之后,建桥师说:“知县大人,请你踩桥呀!”

知县笑着说:“两对新郎新娘踩桥多喜庆,本官就不踩桥了,取个桥名作纪念吧。”

时至午时,建桥会首和建桥师在南岸桥头工棚办了40桌水八碗酒席,宴请为建桥出钱出物出力的人。知县寻来找去,没有见到给他出谋划策解决两对新郎新娘争先过桥的人,他想,这一定是神仙点化,可是何方神仙呢?只有当方地土地菩萨才管这事,一定是土地公公、土地婆婆,便说:“取名二仙桥吧。”

建桥师破土动工建桥时,就烧香求当方土地菩萨保佑顺利不出事故,果然3个月施工建桥没有出任何事情,打算取名平安桥做纪念,当然包含过桥平安之意,但他见知县取名二仙桥,感到奇怪地问:“哪二仙呀?”

知县看出建桥师的心思说:“保佑你建桥没出事故,是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在管这事呀?岂不是二仙吗?还应该在南岸桥头塑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像,修一座小庙,方便过往的人歇息多好呀。”

二仙桥就这样得名,建桥师在南岸桥头修建了一座小庙,还雕造了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的石像,二仙桥地名就更神奇了,流传至今。

从来不知道这座桥

还有它自己的故事

我要将它美丽的故事

讲给更多的人听

你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想法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