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阳 行走于千年光阴
作者介绍:章为民,自称章二,1967年生,祖藉无锡。曾先后主编撰写《大浮》《无锡旅情》《自书自画自打油》《在丹阳》等书籍,是《华东旅游报》“画与话”的专栏作者。
谋食媒体圈,寄身太湖畔,喜欢这样的生活:
隨手著文字,
任性勾图画;
心游天地间,
步常量山川;
将散乱的日子拿来,
揉成诗团。
在修安陵 感受魏晋风度
(一)
十年前,第一次探访修安陵,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如果有半日余暇,我想,最好带一张席,拎一壶酒,携一卷书,在此作半天盘桓。乘着这样的春色,沐着这样的日光,枕着这样的落叶,靠着这样的石兽,翻一页南朝旧史,喝一口丹阳老酒;到激越处、叹息处,拍石兽可发一声长啸,任枝梢风过,任日头西落。”
可惜,后来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
写清 .吴锡麒《暮过陵口 》 诗意 纸本水墨 40X40cm
贵贱非一致,邱隴哀實同。
即看黄屋尊,终就蟻壤封。
朱方落日暮,陵口蒼煙濛。
幽泉鳧雁去,古穴鼪鼯通。
荆棘盛有时,绮羅嗟已空。
都将歌吹聲,吹入松柏風。
辛勤愴行役,寂寞羁孤篷。
猶闻六朝水,呜咽西復東。
吴锡麒(1746~1818),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
此老天姿超迈,吟咏至老不倦,能诗,文笔清淡秀丽。在浙派诗人中,能继朱(彝尊)、杭(世骏)、厉(鹗)之后,自成一家。亦能词。
又,陵口为丹阳地名,为齐梁萧氏皇陵入口。
(二)
因为写作本书,我对丹阳的南朝石刻,一一寻访过。
比较而言,修安陵的两具石兽,在丹阳所有的南朝石刻中,保存最好:头足躯体,几乎完整,身上的纹饰雕刻,虽历千年风雨磨洗,仍清晰呈现。它们的顾盼自雄、放达不羁的样子,让我想到了魏晋风度。
显然,这种明洁如月的石质,很容易使人联想,魏晋时的那批玉人。
请不要会错意。魏晋时的玉人,并非后世惯指的柔盈女性;魏晋玉人,都是朗朗男子,譬如:何晏。
何晏是什么人呢?他是曹操的养子,魏晋清谈的发起人之一。史载,他与王弼、夏侯玄等人,首开玄风,以探究天人之际的玄学义理。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整天谈论哲学话题。他们援老入儒,用改造了的老子学说,解释儒家经典,提出了有无、本末、体用、动静等一系列辩证概念,主张以无为本,被后人称作“正始之音”。《世说新语》说他:“美姿仪,面至白”。白到什么程度?如傅了一层白粉。
其中有故事。魏明帝看到何晏脸面细白,以为他涂搽过白粉。某夏日,魏明帝恶作剧,专门找他来,赏赐热汤面。不一会,何晏吃得大汗淋漓,用衣袖擦汗。擦完,脸色更白。明帝才相信,他没有傅粉。
后人把“傅粉何郎”作为典故,用来形容面容的白净漂亮。魏晋时,如何晏一般的美男子,有一大批:
上面提到的夏侯玄,被时人目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魏明帝内弟曾与他并坐,时人评为“蒹葭倚玉树”。李丰是曹魏卫尉李义之子,他在十七八岁时,就善于品评人物,是当时的意见领袖,后来入朝为官。有一次,魏明帝接见一位吴国投降的人,闲聊,问:“你在江东时,听到中原地区谁称得上名士啊?”投降的人报名:“安国。”
安国,是李丰的字。他的形象,被评为“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当然还要说到,西晋第一帅哥潘安。他在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就是说:潘才如江,陆才如海。有条成语叫:掷果盈车,主人公就是他。传说,他每次出门,很多女性夹道站等,为的是,送上一点水果,多看他一眼。那时,连老妇人都是他的粉丝啊。这些老少不一的潘粉,见潘安路过,尖叫着,把水果扔进他的车上。目的地还没到,潘安的车,已被花果堆满。那架势,比现在的追星一族,更加疯狂。
还有王衍,据说,手白如玉;裴楷的容仪呢,时称“玉人”,见者叹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叔则,是裴楷的字。
在修安陵,面对这两具南朝石兽,亦如面对朗朗玉山,光洁照人。
写李白《丁督护歌》诗意 40X40cm 水墨纸本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李白游丹阳,写下此诗。当时李白第二次漫游吴越,南下途中经云阳(丹阳古称)。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当时润州(今江苏镇江)刺史齐澣在当地开凿新河,李白看到由云阳从水路运输石头的情形,因用当地古曲题目写下这首诗。
《丁督护歌》又作《丁都护歌》,是《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据说,南北朝宋高祖刘裕手下,有都护丁旿,友人被杀,他去收敛殡埋。事后,他把敛殡情况告诉死者妻子,这位妇人每次问,先泣叹:“丁都护”,声音哀惋凄切。后人依其声,写制《都护歌》曲。
(三)
说到魏晋风度,当然不止有正始名士的“玉人矩阵”,更有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名士。他们体现的,是一种“放达之美”。正如修安陵石兽,扬首自雄、放达不羁的样子。
竹林名士一般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等七人,所以,又有竹林七贤之称。
这批人中,最喜欢嵇康、阮籍和刘伶,三人性格鲜明,虽过了一千七百多年,说起来,仍像身边的朋友。
嵇康是曹魏皇室的驸马,长得风姿挺秀,是个帅哥;但他自己,对这付皮囊并不在意,曾在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夫子自道:“我的性情很懒散,筋骨迟钝,肌肉松弛,头发和脸,经常一月或半月不洗,如不感到特别发闷发痒,我是不愿意洗的。”
说起这封名传千古的书信,还有个很奇葩的故事。山涛是嵇康的好朋友,将上位调职。上任前,想把原岗位让嵇康担任。嵇康听说后,马上翻脸,不仅拒绝了山涛的引荐,还致书绝交。朋友好意,为什么惹得嵇康火冒乒乓?他在信中,这样解释:
“做了官,有七件事情,我一定不能忍受;有两件事情,是无论如何不可以做到:
一难忍:我喜欢睡懒觉,做官以后,差役就要叫我按时起来。
二难忍:我喜欢抱着琴,到处吟唱;或者,到郊外去射鸟钓鱼。做官以后,吏卒常跟在身边,不能随便行动。
三难忍:做官以后,就要端端正正坐办公室,腿脚麻木,不能自由活动。我身上虱子又多,常要去搔痒;却要装得一本正经,穿了官服迎拜上级领导。
四难忍:我向来不善于、也不喜欢写信,但做官以后,要处理很多世俗的事情,公文信札,堆满案桌。不去应酬吧,要触犯礼教;勉强应酬吧,又不能坚持。
五难忍:我不喜欢出去吊丧,但世俗对这件事情又非常看重,这种行为已经被不肯谅解我的人所怨恨,甚至,还有人想借此进行中伤;虽然也暗自责备自己,但是本性还是不能改变。也想抑制住自己的本性而顺从世俗,但违背本性,又是我所不愿意的,而且最后也无法真正做到。
六难忍:我不喜欢俗人,但做官以后,就要跟他们在一起办事,或者宾客交坐,满耳嘈杂喧闹的声音,处在吵吵闹闹的污浊环境中,目睹各种千奇百怪的伎俩,整天不舒心。
七难忍:我生就不耐烦的性格,但做官以后,公事繁忙,政务整天萦绕在心,世俗交往又要化去很多精力。
写清 弘历《反李白丁都护歌》诗意 40X40cm 水墨纸本
我歌丁都护,
却非歌丁旿。
举人思其地,
昔曾闻东府。
齐浣移漕路,
水浅丹阳土。
凿石牛曳舟,
李白歌其苦。
长此奚到今,
以今可知古。
岂无疏浚方,
天工在人补。
轮年大小修,
来往通商贾。
设如青莲言,
漕米其安取。
即事识所怀,
鸣榔过江浒。
作者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乾隆南巡,路过丹阳,对当时江苏主政者陈大受定下的六年大修、每年小修,整治运河的方法很赞赏,想起1000年前李白在丹阳写下的丁都护歌,反其意,写下这首诗。所谓“反”,就是不同意原作者在诗歌作品中表达的看法,有意在自己的诗作中与原作者唱反调。这位皇帝和李白唱什么反调呢?天工在人补。
还有两件,是不可做的:
我常常要说一些非难成汤、周武王和轻视周公、孔子的话,如果做官以后,不停止这种议论,这件事情总有一天会张扬出去,为众人所知,必为世俗礼教不容。
还有,我的性格倔强,憎恨坏人坏事,说话轻率放肆,直言不讳,碰到看不惯的事情,脾气就大。这是第二件无论如何不可以这样做的事情。
以我这种心胸狭隘的性格,再加上上面所说的九种毛病,即使没有外来的灾祸,自身也一定会产生病痛,哪里还能长久地活在人世间呢?又听道士说,服食术和黄精,可以使人长寿,心里非常相信;又喜欢游山玩水,观赏大自然的鱼鸟,对这种生活,心里感到高兴;一旦做官以后,就失去了这种生活乐趣。怎么能够,丢掉自己乐意做的事情,而去做那种自己害怕做的事情呢?”(见《与山巨源绝交书》)
虽然和山巨源写绝交书了,但后来嵇康被朝廷杀头,临刑前,他对自己的儿子嵇绍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这个山公,就是山涛(山涛,字巨源)。山巨源也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嵇绍。后来,嵇绍不孤,成了一条成语,意思是,有值得托付亲人的朋友,使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亲,还能得到慈父般的关怀与教导。
嵇康是怎么死的?
和朝廷不合作,还脾气很大。
当时,官场有个红人叫钟会,很仰慕嵇康。有次曾很正式地,去嵇康家拜见。嵇康正在家门口的大柳树下打铁,没怎么搭理这位红人,让钟会很失面子,一直耿耿于怀。后来,嵇康牵涉到一桩案子,他借机落石,称嵇康“言论放荡,非毁典谟”。问斩。
闻听嵇康得死罪,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但没得到政府同意。刑前,嵇康神色不变。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尚有时间,从容向亲属要来一张平时爱用的古琴,在刑场,挥指抚弦,弹奏《广陵散》。曲毕,把琴放下,轻轻叹息:“从前袁孝尼想跟我学这首曲子,我每每吝惜,没有教授给他。现在,《广陵散》要失传了。”
说话的神情,好像自己性命丢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首好曲子,从此断了传人。
录清 玄烨《夜过丹阳》诗 40X40cm 纸本楷书
锦缆徐牵夜未停,
遥天烟霭淡疏星。
居人两岸明灯火,
早是轻帆过驿亭。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
这首诗在清光绪年重修的《丹阳县志》卷首。看来,早在“文革”前的大清,就有把领袖的指示、诗文,放置卷首的习惯啊。
(四)
还会想起的,是阮籍。
他少年时,就好学不倦,能文能武。阮籍在《咏怀诗》中这样说:
“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
阮籍自小有远志,不慕荣华,以贫为乐。少年时,曾随叔父阮熙到东郡,拜访兖州刺史王昶。见到大人物,这位少年整天不发一言。曾去看楚、汉古战场,对着荒无一人的旷野,却发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及长,特立独行,无视礼法。
阮籍好酒,酒醉,睡在卖酒的美妇身旁。因他素性磊落,美妇的丈夫,并不认为他有什么不良企图。他家附近,有个美丽姑娘,未嫁人就病逝了。阮籍与那家素无关系,但他自说自话,跑到美妹灵前,大哭一场。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以为不合礼仪,阮籍满不在乎:“礼岂为我辈设也。”
阮籍的母亲去世,其时,他正和朋友下棋。友人知他事母至孝,劝他赶快回家。阮籍脸色铁青,坚持下完棋。然后,饮酒三斗,突然放声大哭,鲜血随哭声喷洒。回家后,他并不安排隆重的丧事。裴楷来吊唁,见阮籍醉卧在地。裴楷依礼,跪地哭悼,哭完就走,也不在乎阮籍对他理不理睬。事后,有人问裴楷:阮籍都不哭,你去跪哭干嘛?裴楷回说:他不讲究礼仪,我讲究啊。
服丧期间,阮籍照样参加晋文王司马昭的酒宴。有个叫何曾的看不惯,就向司马昭进言:“您推崇以孝治国,而阮籍在母丧期间,照样喝酒吃肉,应该治罪,以正教化。”司马昭说:“嗣宗(阮籍的字)如此悲伤,你不分担他的忧愁,还这样说他。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呀!”阮籍在旁,依旧喝酒吃肉,神色自若,好像俩人议论的是别人。
司马昭很喜欢阮籍的性情,想和他结亲家。阮籍呢,既不想得罪老上级,又不想攀附权贵。为了躲避这门亲事,他一连六十天,天天把自己弄得酩酊大醉,不醒人事。那位奉命来提亲的人,根本没机会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回去向司马昭汇报。司马昭了解阮籍性格,此后也就不再提结亲事。
阮籍诗文都好,各有代表作流传下来。尤其是八十二首《咏怀诗》,对后世的五言诗,产生很大影响。
写唐 李白《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诗意 40X40cm 水墨纸本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五)
要说的最后一位,叫刘伶。他的长相很一般,甚至可称丑陋,身材矮小,地位也低,是竹林七贤中,担任官职最小的一位;但为人豪迈,行事任达。俯仰天地,常将人事放到苍茫宇宙中思考。对俗世人事,不滞于心。遇到不喜欢的人,可以终日不交一言,但遇到阮籍、嵇康等相好友人,便有说有笑,很活跃。
喜欢喝酒,常喝醉;醉了呢,赤身裸体。醒后,还不以为意。有次,刘伶又在自己的破草屋裸喝,有人看到,批评他:也太不注意个人形象啦。
他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看天地,就当是一间大房子;看这间茅草屋呢,就当是穿在身上的裤子。现在,你钻进我的裤裆,还说我不注意形象。请问,是你不注意,还是我不注意呢?
老婆爱惜他的身体,劝刘伶把酒戒了。这位酒徒做出一付诚意接受批评的样子,一本正经和老婆商量:
天下人、甚至天地鬼神,都知道我刘伶是酒徒,现在要戒酒,应该搞个仪式,祷告一下吧。老婆只要他戒酒,什么条件都答应。她屁颠屁颠准备了一大桌的酒肉饭菜,让刘伶进行戒酒仪式。刘伶倒真拿了纸笔,刷刷刷写了一篇文告。于是,刘伶站到供桌前,当着一排神位牌,宣读文告:
“天生刘伶,酒是我命。一次一斛,五斗消病。妇人言辞,哪里能听。”说完,把供桌上的酒肉,一扫而光。
刘伶出门,随车总带一把铁铲。有人问:你老是带把铁铲子,干吗呢?刘伶说:“一旦喝酒过量,喝死了,就用这把铲子,直接就地埋了。”
刘伶写过一篇《酒德颂》,有意思。字不多,全文录: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后人将竹林七贤的思想,称作“竹林玄学”。这是魏晋玄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其思想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对名教持批评态度。他们追求个性解放,以保持自由不羁的性情人格为荣。
写唐张祜《忆云阳宅》诗意 40X40cm 纸本水墨
一别云阳宅,深愁度岁华。
翠浓春槛柳,红满夜庭花。
鸟影垂纤竹,鱼行践浅沙。
聊当因寤寐,归思浩无涯。
张祜(约785—849年), 字承吉,唐代河北道清河郡(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青年时豪侠游历、中年时宦海沉浮、晚年时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他的诗歌众体兼备,尤以五言律诗成就最高。这些诗长于模写,本色自然而韵味隽永。五言、七言绝句则裁思精利,艳丽俊逸,音调谐美;五言古诗,讲讽怨谲,铺叙游程,章法井然。总之,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张祜都有其独到的造诣,很难将其划入任何一派,而是在中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为清丽沉雄的一家诗风。
(六)
修安陵的墓主萧道生,是齐高帝萧道成的二哥,字孝伯,宋世为奉朝请,史书上的记载很少。齐立,曾封安贞王。因是齐明帝萧鸾的生父,建元元年,追尊为景皇,陵曰修安。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曾对该处石刻所属墓葬发掘,发现墓壁有壁画,画面内容,正是上面提到的竹林七贤。
卖书养家 谢谢支持
出自一人之手的文字、绘画、书法合集。
作者:章二(章为民)